新冠疫情从农历新年前爆发至今已近3个月,加上疫情发生之前国内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下行带来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本就趋紧,大部分小微企业现在已是雪上加霜,实体经济一片哀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但小微企业关乎大量低收入人群的生存问题,关乎国民经济的活力,更关乎全国就业稳定的大计,尤其是过去5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更是国家经济的宝贵财富,在这一前所未有的灾难下,需要中央最大力度的迅速制定切中要害的扶持政策,才有机会遏制持续恶化的局面,避免无法想象的后果。
从实际情况看,新冠疫情可能仍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国家在对外传播中也提到要做好较长时期共存的常态化心理准备,所以我们的疫情管理方式应该迅速转变思想,从心态上和制度上迅速调整,做好新常态甚至未来新冠成为流行病的可能,停止这种动用全社会的力量严防死守的方式,转而加大个体防护意识及出现重点辖区个体案例的重点防控,当下的防控方式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扭转,造成的对经济和社会群体心里影响及背后的成本实在是极其巨大。经济停滞乃至崩盘所带来的影响和对个体和国家的损伤不会亚于甚至还会远大于疫情的影响。
目前,尽管国务院多次针对经济复苏和各行业的扶持进行了专项讨论,包括生产、流通和市场环境等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关于扶持经济的会议也频现,但是多数会议流于形式。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已经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每多一天不确定性就多一批企业倒下,不亚于和病毒赛跑,而切中要害,针对这批民营中小微企业生存的可执行政策至今还未看到。为什么援助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出台难、落实难、效果差,因为长期以来除了个别地区,我们地区执政官员从来没有真的强有力地重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以已出台的金融政策为例,金融扶持政策多围绕定向降准及减税。
降准实际只是理论上象征性降低小微企业的银行端贷款的现行成本,现在很多企业实际上不需要贷款,因为没有订单,所以这样的救助没有多少意义,对于解决企业疫情影响下迫切的生死存亡问题意义极小。更不要说贷款本身在我国现行体系下就是给优质企业的金融福利,真正能进入银行贷款体系的民营中小企业微乎其微,绝大部分没有资格的企业群体根本无人关注。而这些企业已经在弹尽粮绝的边缘,再不迅速的切中要害,大规模的失业潮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将不可避免。减税在没有正常业务的前提下一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类似的每次大水漫灌,最终获益的大都是央国企、头部大企业和精于钻营官商关系者,在客观上进一步扭曲了市场结构、企业结构。
虽然已经有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做出了判断但绝大部分经济学家、学者对于当前经济情况还是过于乐观。作为优客工场的创始人,过去五年间一直深入观察小微企业尤其是创业者群体,这次疫情下至今为止国家对经济上尤其是小微企业上的扶持政策深深忧虑,小微企业群体十分特殊,这一群体整体规模大,发挥的社会价值大,但是单体话语权极弱,抗风险能力极差,加上今年本身的经济形势就极其严峻,失业人数大;又适逢历史毕业生新高,就业压力大,在这两大不安定因素的基础上如果不能迅速采取非常规手段稳定小微企业群体,后果不堪设想。
反观疫情当下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均迅速开展对疫情下个体和小微企业的支持。与我国不同,上述国家相当一部分政策重点围绕小微企业存续以及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的现金补贴展开,简而言之即:直接发钱。
以美国为例,美国这次的财政计划占到GDP的10%,小企业管理局负责的3500亿企业贷款在特朗普政府宣布的两万亿美金提振经济计划后不到两周内就已经迅速发放到符合标准的企业账户。只需要通过指定银行提交信息即可,操作极其便利。而另外占GPD近3%的针对家庭或个人的现金补贴也达到空前的5600亿美金,远超过08年的规模。具体是对于年收入不满七万五美元的个人,或不满十五万美元的家庭一次性补助一千二百美元。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家庭还可以获得每个孩子五百美元的额外补助。对于收入超过十九万八千美元的家庭将不会得到任何现金,也符合在疫情和经济巨大波动状况下政策必须极大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原则。
加拿大联邦政府发布针对疫情期间帮助中小企业的财政措施简称CEBA措施,包括约250亿加币(相当于1260亿人民币)的小微企业补贴,其中75%为直接的薪资补贴,另外25%为无息贷款。其中除第一年免息之外,对于可以在还款日还清贷款的,还将免除贷款额25%的还款。而加拿大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居民的现金补贴规模达到475亿加元(超过2400亿人民币),占GDP的2.3%。
澳大利亚针和新加坡两国针对居民的直接补贴规模也分别达到249亿澳元(约1100亿人民币)和59亿新元(近300亿人民币)。另外,两国也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租金和人员补贴,以我司在新加坡的分公司为例,9人的小团队企业收到的人员工资补贴约为5万新币,员工还会收到额外的政府消费补贴,极大程度上维持了小微企业在非正常业务状态下团队人员稳定性。
除上述国家外,英国和德国目前的财政刺激政策中也针对小微企业安排了大规模的直接资金支持。英国除对直接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职工发放补贴和提供贷款支持外,针对年利润低于5万英镑的个体经营者推出每月2500英镑,至少发放3个月,预算总额90亿英镑的补贴政策。德国在总额750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中,有500亿欧元(占GDP1.5%)专门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放一次性补贴,支持并给予雇佣不到5名员工的公司将一次性收到9000欧元,对于雇员不超过10人的公司,可一次性收到15000欧元。
从上述国家的政策可见,各国均在较短时间内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大幅度现金补贴政策并迅速执行到位。直接现金补贴占到所在国GDP的百分比从德国的约1.5%到澳大利亚近11%。可见力度之大。各国都深谙中小企业群体稳定,才能稳住甚至消化更多社会劳动力;大规模低收入群体有钱花,消费才不至于极大程度的萎缩,消费才有机会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持续动力。这两个群体的最大特性在于其脆弱性,3个月的疫情已经让这两个群体濒临崩溃边缘,采取雷厉风行的政策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考虑,我建议:
1. 建议中央迅速研究针对中小企业的大规模现金补贴计划,发行特别国债,利用税务系统大数据的优势,针对一定纳税金额以下的小微企业尽快一次性发放足额现金补贴,支持小微企业的租金,人员和流动资金,再持续围绕小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陆续出台可落地的细化政。先让小微企业活下去,再研究如何活好。经此一役,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会成为一个较长时期投入重大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需要中央及各地方长期真正关注。
2. 建议中央发行特别国债,地方配套专项,制定围绕失业群体、贫困群体、低收入群体等个体和家庭的现金补贴计划并从速发放,避免上述群体出现因为经济影响而可能的生存危机。针对中等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卷,激活消费和需求,拉动制造业和内需。
3. 针对儿童和老人进行专项补贴,针对正在接受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的成年人进行专项补贴。
4. 针对金融服务机构,建议在切实落实已出台普惠金融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作出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的大幅度突破。建立临时性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机制,大幅度简化疫情下的临时贷款流程。针对还款困难的企业给予展,续贷及免除逾期利息等政策,经查属实却为疫情影响所致的,一段时间内不计入失信名单。阶段性免除个人贷款利息,对于因疫情导致的失业而短期无法偿还贷款的个人,优先支持再就业。
5. 对于疫情期间的各项旨在恢复经济的相关地方决策给予人阶段性取消终身追责制,并调整官员考核目标,将失业人数,再就业人数,小微企业等相关数据作为地方主政官员短期内的首要考核指标。在现行考核体制下,相当一部分执政人员已经从懒政出现拒政,凡事首要考虑潜在的追责风险,必然倾向于服务风险较小的国央企生态体系企业,市场上真正受益的民营小微企业凤毛麟角,也导致中央出台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落地难,需要根除形式主义。
6. 更大力度的持续支持和优化创业环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就业平台型企业,继续鼓励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鼓励公职人员停薪留职创业,鼓励国有资本参与创投,给予创新创业服务群体更多社会荣誉,鼓励这一阶层的壮大,在稳住创新创业群体成果的同时,继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市场效应,让创业群体消化更多的社会就业和消费压力。
持续的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波及方方面面,国内外疫情的时间差更是对大量行业的正常运作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需要各级政府尽快转变疫情管理的方式和态度去加速恢复经济以及更精准政策的释放。而在这过程中,政策落地的及时性与科学性、合理性同等重要,可以预计下半年经济压力会继续加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更大程度的相互配合和不断优化调整来稳定中小微企业群体,保证经济产业就业人口不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中央政府在全国层面对中低收入群体进行一次性大规模现金发放,并保证一定的力度与覆盖面,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刺激消费带动经济良性循环。只有中小微企业稳了,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稳了,全面的经济复苏才有实现的可能。多耽误一天,就有更多的企业倒下,制造更多的失业人口。不以空前的力度下猛药,再拖一两个月,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和随之而来的失业潮则很难避免。
中关村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团中央创新联盟执行理事长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
优客工场 创始人 董事长
毛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