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社:被寄予中国新闻期刊“走出去”的厚望

2019年1月12日,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出席《中国—东盟博览》杂志社(以下简称东博社)新加坡分社成立揭牌仪式时,孙侠刚刚结束第三次“重走丝绸之路”的行程。

东博社:被寄予中国新闻期刊“走出去”的厚望

《中国—东盟博览》新加坡联络处(分社)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成立

在连续当了一周的“空中飞人”后,她站在舞台中央,精神饱满,在新加坡贸工部、通讯及新闻部兼文化、社区和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的见证下,从东博社社长高航手中接过了东博社新加坡分社的牌匾。

成立海外分社的缘起

新加坡分社是东博社在海外设立的第3家分社,除新加坡分社外,东博社还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马来西亚泰国设立了分社。而说到东博社海外分社设立的故事,更是让人无限感慨。

2013年,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现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接受了东博社记者的专访,并对东博社的发展作出了指示:“杂志要走出去,增加在东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中国—东盟合作发声,不让西方媒体做中国—东盟合作的判官。”

两年之后,东博社就用在马来西亚合作出版的第一本刊物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而马来西亚分社的合作方——袁源浩(Michael)与东博社的不解之缘,可以从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说起。

1996年,马来西亚华人袁源浩入职当地国际时报,曾获两届马来西亚犀鸟新闻奖金奖,2001年被报社派往文莱分社出任采访部主任。2007年,他创办了文莱第一家中文资讯网易华网。

从2004年首届东博会至2009年的6年间,他都以媒体人的身份参加东博会。而此后他借助东博会的商机下海经商,并一如既往地参加每年一度的东博会,但不再以记者的身份,而是以企业家的身份。

2014年,袁源浩回到马来西亚创业,2015年与东博社达成合作,在马来西亚设立了东博社分社。同年11月,双方就合作出版了东博社海外第一本期刊——《中国东盟商界》杂志的创刊号,服务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马来西亚的访问之旅。

而作为东博社新加坡分社合作方的孙侠在“重走丝绸之路”行程中,以南洋国际俱乐部会长的身份带领队员拜访了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政商企各界,用她的话说是“收获颇丰”。与前两次一样,“重走丝绸之路”活动不仅是有理想、有目标的——促进“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也是有内容、有内涵的,是走出了项目、走出了合作的交流之行。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深刻体会到,媒体交流对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了解有多重要。她说:“我们获取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两国间的交流合作。这次新加坡分社的成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扭转这种局面,促进各国更多的交流,达成更多的合作。”

“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合作”正是东博社海外分社一直致力的目标。泰鼎东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泰国《TAP东盟博览》杂志总编辑陈晓丹说:“除了媒体报道传播外,TAP还举办了许多线下活动,与泰国中小企业委员会及泰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共同举办CASTPP泰国中小企业对接会;举办了‘跟上中国创新步伐’研讨会;协助崇左市政府、中泰产业园举办‘中国—泰国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等项目接洽活动。”

被寄予中国新闻期刊“走出去”的厚望

东博社在“走出去”之初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并对东博社促进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寄予了厚望。这也成为了东博社“走出去”的动力和前进的目标。

东博社:被寄予中国新闻期刊“走出去”的厚望

《中国—东盟博览》杂志马来西亚分社成立暨《中国东盟商界》杂志揭牌仪式

在 2015年8月6日举行的马来西亚分社揭牌仪式上,时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商务参赞吴政平就指出,东博社马来西亚分社的成立,对进一步促进中马两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意义非凡。希望东博社未来能密集报道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热点和大事,为政商各界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深化中马、中国—东盟合作献计献策。

后来的泰国分社,以及 2019年1月12日成立的新加坡分社,也同样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并凝聚了各方的期望。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为新加坡分社的成立写了贺信,他在贺信中写道:东博社致力于传播中国—东盟友好声音,讲述中国—东盟合作故事,为宣传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在新加坡分社成立的贺信中写道:东博会秘书处作为《中国—东盟博览》杂志的主办方,高度重视杂志的运营发展,全力支持杂志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杂志每月以中英双语面向中国和东盟各国公开发行,着力构建全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记录了东博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累累硕果。

相信新加坡分社的成立,将为加强东博会与新加坡各界交流,为新加坡客商更深入了解和参与东博会提供一扇最好的窗口。时值2019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希望东博社继续讲好东博会升级发展的精彩故事,传播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和美声音,助推中新合作和中国—东盟合作不断破浪前行。

在得到各方肯定的同时,东博社海外分社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

2016年,东博社与泰国合作方合作出版了泰国《TAP东盟博览》,并和泰华卫视形成战略合作,推动和促成了中国多家媒体与泰国的合作。

>>作为一本中泰双语杂志,泰国《TAP东盟博览》杂志主要报道泰国政商界新闻信息,发行量超过5万册,在泰国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而其中的读者不乏诸多泰国内阁成员。

2017年11月,在FACEBOOK上,一段关于中国扶贫经验的视频风靡泰国,上线一天就达到了45万次浏览量,泰国总理巴育拿着手机问内阁部长们:“你们看过这个视频吗?你们要看看,看看中国如何扶贫,我们能够学习什么。”

这段视频来自十九大期间中国官方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泰国《TAP 东盟博览》杂志将它翻译成了泰文,并在泰国《TAP 东盟博览》杂志的官方FACEBOOK上推出,该则短视频迅速受到泰国各个阶层的关注,中国的扶贫经验得到包括泰国总理在内的泰国人民点赞。

东博社:被寄予中国新闻期刊“走出去”的厚望

泰国商业部部长颂提叻(右)向东博社社长高航(左)颁发“泰国商业部海外荣誉顾问”证书

2018年3月14日,泰国商业部部长颂提叻在泰国曼谷向东博社社长高航颁发“泰国商业部海外荣誉顾问”证书。这既是给予东博社社长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东博社落地泰国,为促进两国合作所作贡献的积极肯定。

不忘初心 勇拓未来之路

无论是经济合作,还是人文交流,亦或者细化到媒体交流,都离不开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入、升华的大前提。

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的28年里,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得以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彼此间的信息需求也随之大大增加。不过,长久以来,双边信息的流通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媒体垄断,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的媒体,在中国—东盟合作报道上都显得声音微弱,这与不断拾阶而上的中国—东盟合作显得有些脱节。

新闻传播学的一位研究人员表示:“世界上话语权的分配很不平衡,80%的信息被西方媒体垄断。一件事情发生后,总是由西方媒体来定调、传播和被受众接受。”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东盟之间也同样存在。在中国—东盟合作报道过程中,东博社记者在接触东盟国家的受访者,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商务精英,亦或是普通民众时,他们的普遍反映是“客观介绍中国的西方媒体比较少,带有偏见的比较多。”

如此看来,客观、及时地将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东盟,同时将一个真实的东盟介绍给中国,成为了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的重要责任。促进中国—东盟媒体交流,深化两国民众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助推中国—东盟合作走得更稳、更远是东博社走出去的初心。

东盟国家的华人是世界上华人分布人数最多的区域。据保守估计,全球华人华侨约有6000多万70%的华侨华人集中在东盟国家。这为东博社“走出去”,在当地设立分社提供了先天有利的条件。不过,这并不是东博社海外分社建立的主要依托,正如高航社长所言:“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国家,还是要真正接触这个国家的各阶层、各种族,倾听更加全面的声音。”

同时,高航社长还表示,媒体作为人文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重要传播者、引领者,应成为人文交流的黏合剂、民心相通的润滑剂。而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也应该成为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的重要阵地。

2019年,东博社将借助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的契机,计划将第4家海外分社落地印尼。作为第16届东博会的主题国,印尼是东盟人口最多、拥有广阔市场及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东博社落地印尼,将擦出哪些耀眼的合作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文:林涵

值班校对:黄乙司

审定:黎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