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影视周取长补短助业界发展 促文明传播

亚洲影视周取长补短助业界发展 促文明传播

作为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5月16日正式上线的“亚洲影视周”活动,在今天已迈入第六个日程。启动仪式、电影大师对话、2019?亚洲电影展、亚洲优秀电视节目展映互播四项主题活动均已成功举办,除启动仪式外其他活动仍在继续。来自日本、印度、伊朗、泰国、越南、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二十余国的电影人,以及老挝、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五十余家媒体机构,与中国影人与媒体汇聚一堂,共同呈现精彩的视听盛宴,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向世界展现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协作、团结的亚洲,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新的光彩。

5月22日,《今日影评》特邀时事评论员王健,在亚洲影视周系列活动火热进行之时,与观众朋友解读亚洲影视周为中国影视带来的积极作用与重大利好。、

亚洲影视周取长补短助业界发展 促文明传播

文明交流学习互动

三重利好积极引入

亚洲影视周活动的成功举办,无疑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关于本次活动带来的利好作用,王健以三个层面做出总结。第一层是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在本次电影大师对话活动中,陈凯歌就表示山田洋次导演是他走上执导之路的“老师”,透过对《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的观摩研究,他学到了很多电影处理技法。第二层,是对亚洲多元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同样在大师对话中,来自日本的山田洋次导演就表示,在越南导演陈英雄的电影《青木瓜之味》中,看到了与自己成长环境相似的生活景象。同样地,中国影人也可以从类似的交流中了解并体会多元文化中的共通之处。

至于第三个层面,在王健看来,亚洲影视周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机遇。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拍摄的电影《音乐家》。这部反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献礼作品,在哈方的参与下增添了很多哈萨克民族文化元素,总体呈现出文化交融的美好景象。新加坡导演梁志强就在对话中提议亚洲各国影人共同拍摄一部在各个国家都可以发行的影片。王健表示,随着国人眼界的持续拓宽,对电影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多元文明的对话交流可以推动各国文明本身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挑战机遇双生互促

情感共性交流互通

作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次盛会,亚洲影视周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王健表示,这其中的挑战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文化产品的影视作品,势必要面临走出去的挑战。但置身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作品极有可能在接受程度上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要做好这一层面的平衡处理,我国影人必须做足功课。但他也同时指出,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如果能开发出亚洲各国人民都能接收的电影,在市场前景层面就不可估量。

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成龙的功夫电影在几十年间受到全世界的欢迎,成龙本人也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这就验证了文化交流、情感共通的力量。成龙影片的故事放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表象,但其实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共性是相同的。王健认为,影视作品需要在与亚洲各国的交流合作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并尊重各国的文明,进而推动世界的和平及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这无疑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所要呈现的主题,更是我们电影人肩负的重要责任。

亚洲影视周取长补短助业界发展 促文明传播

异域文明提供养分

本土文化回馈亮色

亚洲电影史上诸多优秀电影,都在不同时代影响着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回首曾经的译制片时代,王健表示译制片带来了异域文化的冲击,它们的主题曲在全国范围内都脍炙人口。此外,这些游戏译制片也教会了电影创作者如何将故事讲出新意。国内很多大导演都在成长过程中,从译制片中汲取了非常多的养分。张艺谋导演的《影》等作品,就借鉴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风格。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在面向世界的发行过程中也得到了北野武导演的提携与帮助。

在本届亚洲影视周的电影制片人合作论坛上,诸多资深从业者都对今后中国电影产业同亚洲各国的合作做出宏大展望,同时抱以深切期待。结合业内声音,王健认为,在未来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地以电影为载体做好交流、交融和互动,其次是应该进行全链条、多方位的合作与学习交融。此外,还要加大中国作品的推介力度。电影《流浪地球》、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等影视作品,都在全球交流传播中收获到其他国家人民的欢迎与好评。王健建议,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全方位地实现文明互动,既汲取养分,又赋予世界文明以更多亮色。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