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共话新格局

新华网上海11月25日电(林艳兴 罗沛鹏 王若宇)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旗下的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进入中国。公司伴随中国市场成长壮大,旗下金龙鱼等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2019年,公司小包装食用油现代渠道市场份额38%,位列中国市场前茅,其旗下大米、面粉品牌中国市场销量亦排名靠前。

今年10月,益海嘉里金龙鱼在深圳证交所创业板上市。在丰益国际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结束后,益海嘉里金龙鱼公司总裁穆彦魁在上海接受了新华访谈“外企共话新格局”系列谈专访。

记者:疫情发生后,益海嘉里金龙鱼在全球产业链复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穆彦魁:益海嘉里金龙鱼的生产在疫情期间受到一些影响,但今年我们产品销售结构在转好。刚刚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全集团确立了几个原则:一是价格不能涨,二是供应要保障,三是防疫要做好。疫情期间我们的生产量没有萎缩,有段时间市场涨价,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稳定供应。

记者:目前全球化受到严峻挑战。益海嘉里金龙鱼作为大型粮油集团,怎么看当前和今后行业形势?

穆彦魁:中国粮食生产基本稳定,食品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国外有富余,国内有需求,粮食流通比较顺畅。虽然全球化进程出现某种程度的反向逆流,但对食品供应链影响不是很大。同时,我们国家确定了要保口粮,小麦、稻谷库存都很充裕。所以,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我们的粮价始终比较平稳。

记者:我们国家正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对益海嘉里金龙鱼这样的大型企业带来了哪些新机会?

穆彦魁:我觉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符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现在,中国的消费能力上来了。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方面,非常及时。

我们公司主要围绕中国14亿人的饮食做文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带给我们更多机会。中国经济发展稳定,老百姓生活稳步上升,过去是由吃饱到吃好,现在要吃得更加健康。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我们正在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我们就研发低糖食品来满足;比如针对产妇,我们研究怎样有营养又不发胖。14亿人,每个人一天花20元钱吃健康食品,一年下来就是十万多亿元的市场规模。

记者: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方面呢?

穆彦魁:中国市场这么大,很多食品来源要国际化。去年我们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人民币,进口了100多亿美元原料和成品。这就是双循环。

记者:新发展格局,在粮食行业或食品加工业,就是我们原来粮食安全的概念——立足国内确保主粮安全,把饭碗端牢在自己手上;同时,通过国际市场来调剂余缺。你觉得是这样吗?

穆彦魁:是的。从内需上来讲,老百姓日常消费,粮油食品是最大的体量。每个人每天多花十元钱,一年就3000多元钱,全国成千上万亿元的规模就出来了。如果吃的东西具有保健作用,可能多付30-50元钱都愿意。所以,我觉得在内循环在增加消费需求方面,食品的空间很大。

记者:过去我们都讲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这次进博会上我们看到不少企业是made for china为中国制造。这几年益海嘉里金龙鱼逐步围绕中国市场,把国外资源进口到中国不断增加。为什么有这种转变?

穆彦魁:随着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个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农业是个日不落的行业,围绕着人们饮食做文章,这个行业会永远存在。中国市场不光需要他们的产品,我们的农业技术也会走出去,尤其是一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提高收入,同时也保障了我们的粮食安全。我觉得这是个良性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世界也是一种贡献。

记者:在粮食安全这个方面还有一个说法,叫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怎么把握双循环和内循环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避免我们的粮食生产被他国“卡脖子”?

穆彦魁:内循环保国内市场供应,外循环保证总体粮食安全,是相辅相成的。以内循环为主的前提下,还要用国际循环来保证粮食安全。

把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是我们必须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保障能力。我们说国家规定了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突破,是要保证粮食生产。一旦国际上有异常情况,国内生产够基本口粮。但食品是多元化的,我们自己消费的东西,我们基本能满足,但另一些东西可以通过他国生产。

记者:这几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巨头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无论是食用油方向,还是米面方向,都有所涉及,甚至大举进入。该领域的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穆彦魁:粮油行业对食品安全、技术创新要求很高,产业链非常长,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更广的销售网络,这对新进者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做一些新项目,无论是玉米深加工,还是大米加工,前十几年都不赚钱,经过了多年亏损,才走到现在稳定的盈利状态。一个企业如没有长期投入和技术、经验的积淀,是做不出来的。

记者:益海嘉里的大米做了几年才开始盈利的?

穆彦魁:我们是2006年开始在佳木斯做的第一家大米加工厂,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14年。我们应该是2018年开始才小有盈利,积淀了12年,也亏损了12年。

记者:从1988年到现在,益海嘉里从0到去年1700亿元营收,目前位列创业板市值前列。益海嘉里金龙鱼的成功秘诀能够分享一下吗?

穆彦魁:我觉得这里有几个大的因素。首先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其次得益于市场的机会,再次得益于我们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到今天为止,我们很多技术、管理的先进性完全不输给国外同类企业。我们过去是把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来,现在可以把中国的模式、管理经验输送到国外去了。未来,益海嘉里金龙鱼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始终不渝“for china”。同时,在in china、for china的过程中,益海嘉里金龙鱼亦会for world。

责任编辑: 刘钟灵 余申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