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特稿:大米出口国自保 疫情引发米荒?

作者:沈泽玮

“米荒”来了吗?

受2019冠状病毒疾病影响,越南率先在3月24日暂停大米出口,缅甸和柬埔寨随后跟进。

泰国大米价格因为受冠病疫情和干旱气候影响而一路飙升,3月底大米基准出口价涨到每公吨550美元(约783新元),创2013年8月以来新高。印度因为全国封城导致物流停顿,大米出口停摆。

东南亚特稿:大米出口国自保 疫情引发米荒?

越南中部富安省4月16日,受疫情影响的市民通过自动发米机领取大米。(新华社)

白米是亚细安多国民众的主粮,每户家庭餐桌上都少不了米饭。大米出口国要么限制出口、要么米价飙升,无可避免引发外界担忧——冠病疫情会导致2008年粮食危机重演吗?

日媒: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 引起亚细安关注

全球有九成稻米在亚洲种植,印度、越南、泰国都是主要出口国。根据2018年的数据,印度是全球最大出口国(30.1%)、泰国第二(22.7%)、越南第三(9%)、柬埔寨(1.5%)和缅甸(1.4%)分别排第10及11位。

东南亚特稿:大米出口国自保 疫情引发米荒?

全球九成稻米在亚洲种植,泰国是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图为2015年一名泰国农民在插秧(路透社)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主要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促使亚细安成员国高级官员本月初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维持正常粮食供应。

报道引述泰国商业部贸易谈判局局长奥拉门说:“我们基本上同意亚细安国家应保持贸易管道通畅,让成员国都能够采购商品,特别是粮食。

“不过,各国也应该有保障自身食物安全的权利,就像越南那样。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达成共识。”

越南控制大米出口配额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及越南研究项目主任黎良福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作为执政党,越共的责任是确保越南人民有米饱腹,因此总理阮春福早在3月初一次全国会议中就决定限制大米出口。

越南政府3月27日宣布,将在6月15日前储备19万公吨大米和8万公吨糙米,以满足疫情期间的粮食需要。

东南亚特稿:大米出口国自保 疫情引发米荒?

越南胡志明市的和平市场售卖大米的摊位前天(22日)继续营业,标出各类大米价格供顾客选购。(彭博社)

在出口禁令落实之后,利润受损的越南米商向政府争取放宽出口限制。越南米的出口价比国内市场高,把大米都留作国内库存的话,米商的赚头将大减。越南工贸部已经建议政府恢复大米出口,不过4月和5月的出口额限制在80万公吨。

80万公吨的出口额当中,有40万公吨属于4月份额度,与去年同比大降40%,显示越南政府在谨慎控制大米出口配额。不过,越南政府前天宣布将4月的大米出口配额提高至50万公吨。

黎良福分析指出,越南政府是在权衡国内粮食储备和出口利益之后,决定取消部分出口限制。“既确保国内库存充足,也满足米商赚取更多出口利润的期望,但这两个目标能否同时达成,仍有待观察。”

大疫当下,各国都在紧盯粮食库存红线,同时积极开拓食品来源。

3月26日,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和缅甸七国宣布签署联合声明,确保各国在疫情当下能继续保持贸易和物流畅通。签署国当中,新西兰、加拿大、澳洲、智利都是世界主要食品出口国,唯不见东南亚的大米出口国越南和泰国参与其中。

《南华早报》引述新加坡亚洲贸易中心执行董事埃尔姆斯说,“这显示在疫情时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并非平顺。一些原本倡导货品和服务开放流通的国家未必会站稳这个立场。”

行家:消费者理性采购就不怕没米

一位不具名的新加坡超市负责人本周二受询时向本报透露,“还没听说越南米恢复出口。”

该负责人也说,越南米不是新加坡的主要进口源,对新加坡影响不太大,倒是大米出口国实施出口限制将“损害自身国际声誉”,“别国的进口商和饮食业者可能会对它失去信心”。

该负责人也透露,虽然部分泰国米的供应量因为气候干旱及因应疫情实施宵禁而减少,但“只要消费者理性采购,不要恐慌扫货囤积,库存量是充足的。”

据了解,每个国家都会把米粮库存维持在安全水平,短则满足至少三个月需求,长则八个月或以上。

东南亚特稿:大米出口国自保 疫情引发米荒?

各国都会将米粮库存维持在安全水平,因此只要民众不扫货囤货,就不会影响供应量。(路透社)

杜特尔特: 大米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世界主要大米出产国集中在亚洲,主要进口国也一样,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大户。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菲律宾是去年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创下320万公吨的纪录。今年,菲律宾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的地位,预计将进口约270万公吨大米。

菲律宾的大米主要由越南供应,占国内市场的85%。难怪总统杜特尔特在本月中旬通过视讯参加亚细安领导人冠病特别峰会时一再强调,粮食安全风险问题令人关注,特别是大米,因为它将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

米粮问题可大可小,大幅依赖进口的国家须确保供应充裕,同时维持价格平稳,否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

疫情若拖至明年会有米荒? 学者:可能性不大

粮食安全风险专家、南大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客座资深研究员邓炳祥教授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目前看来,在一至两个月内,大部分以大米为主粮的国家还是货存充裕。

至少,根据两个主要粮食机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预测,2020年全年谷粮库存(包括大米)是充足的。美国农业部的一份报告也指出,目前没有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全球大米生产在2019年至2020期间估计达5亿公吨,而全球库存则超过1亿8000万公吨。

东南亚特稿:大米出口国自保 疫情引发米荒?

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没有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大米库存超过1.8亿吨。图为中国超市选购大米的顾客(中新社)

如果冠病病毒在2020年以后还死缠烂打,一场米荒危机是否降临?

邓炳祥指出,这取决于主要大米出产国印度、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冠病疫情何时达顶峰,以及这些国家在封城期间是否允许米农回到农田种植与收割,并让他们取得所需的肥料和种子。

“像中国那样,疫情顶峰已经过去,目前已允许农民回农田工作,种子和肥料的运输也恢复,但中国不是主要大米出口国。”

邓炳祥说,2021年还有多少大米可供国际市场交易,关键就在于出产国能否及时有效控制疫情。

“如果越南和泰国的疫情恶化,到了2021年情况仍没好转,稻米被迫停止种植,那么大米供应可能短缺,但这个可能性不大。”

至于大米进口国要如何减少对进口米的依赖,邓炳祥说,那些有种植能力但产量不多的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可以多管齐下加大投资,例如改进管理和政策、提升技术以及改善收割稻米后的处理过程。

缺乏种植能力而依赖进口大米的国家如新加坡,邓炳祥认为,签署更多具约束力的食品供应协定,以及协助大米出口国提升种植量是应对策略,甚至是采取替代大米政策。

“例如以小麦和玉米取代大米为主粮,但家庭收入要维持一定水平才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