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栏头题写人

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王忠书,斋号清心斋,福建省南安市人。公安部文联会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福建省美协会员、泉州市书协常务理事、南安市书协名誉主席。

书画作品荣获公安部文联书法美术作品十年回顾展优秀作品奖、历届福建省“卫士之光”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等级奖、泉州市政府“刺桐文艺奖”、南安市政府“武荣文艺奖”,入展福建省公安系统“十佳书法家”作品展等。

部队服役期间,师从著名军旅画家师锋光学习国画。转业后, 坚持研习二王、钟繇、孙过庭等经典名家法帖,并求学于泉州书法界前辈同仁。先后二次赴金门进行书艺交流。多幅作品发表于《青少年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泉州书法》等专业杂志报刊。

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李光前肖像

漂泊南洋艰苦创业,诚信经营成橡胶大王,事业有成后兴学报国,对此,一代完人李光前称——钱由我辛苦得来 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今天,我们缅怀先生,既要表达对李光前先生的敬仰之情,更要弘扬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他艰苦奋斗、公毅立世的创业激情,铭记他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大爱情怀。”清明节来临之际,南安组织开展了缅怀侨界楷模系列活动,在梅山镇光前公园,来自南安统战系统、各民主党派、留联会、梅山镇党委政府、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光前学村各学校等单位代表500多人齐聚李光前铜像前,聆听这位侨界楷模的光辉事迹。

在光前公园后方,便是李光前故居。2000年,新加坡李氏基金捐资全面重修故居并建纪念馆。馆内用图文及实物详细记载了李光前的一生。近日,记者来到李光前故居纪念馆,透过斑驳的老照片,了解李光前的光辉事迹。

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勤俭节约 克己为人

在梅山镇竞丰村石马埔,从光前公园一旁柏油路往内,一栋古朴清雅的红砖古厝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李光前故居。

推开大门,步入故居,大门一侧摆放着李光前1954年重修故居时的石碑,仿佛诉说着古厝曾经的风采。迈过天井,故居的上厅堂供奉着李氏先祖的灵牌。正上方的横梁上写有四字:“光前裕后。”两边的梁柱上写有一副对联:“百余年绰绰风范,整世纪熠熠生辉。”这副对联,写出了李光前一生的精神和风范。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故居一侧的一间小屋,屋内陈列着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柜。1893年,李光前在这里出生。

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渐来告诉记者,李光前8岁丧母,从小家境贫寒,但其父亲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李光前也不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读私塾时刻苦认真,常常边放牛边读书。正是这样的逆境,磨炼了李光前的意志。1903年,李光前随父亲从梅山走出,到新加坡谋求生计,下南洋经商的传奇一生就此开始。

从一文不名踏进南洋,最终打造起庞大的橡胶、黄梨王国,并一跃成为金融巨子。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拥有多少资产,更没有人会想到,他这样成功的华侨,晚年却会被检查出“营养不良”。

“虽富甲一方,但李光前一生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品质。然而,如此节俭的人,却舍得将半生积蓄都捐献给社会。”李渐来向记者讲述道。

“李光前出门的时候,都只会乘坐公共电车三等座。”讲解员说,李光前每次与员工通电话都会选择在凌晨,因为这个时候的电话费是最便宜的。

李光前不仅对自己“苛刻”,对待子女亦是如此。有一次,李成义昆仲向父亲李光前讨要零用钱,李光前只给了孩子一毛钱,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钱别乱花,要勤俭节约。”他还时常教育子女,不能贪图安逸。其子女也严格要求自己,上学不坐公司车,坚持踩自行车。

李光前的一生献血达18次。在他70岁诞辰那天,家里宾客满堂,他却为了躲避热闹,自己一个人跑到医院献血。他说,“当需要救命时,光有钱是没有用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社会作奉献。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星马沦陷,李光前家产被日军抄没。一想到家乡国专学校的困难,李光前便把自己的衣服、手表及汽车变卖,寄给国专学校作经费。李光前个人生活俭朴、淡薄自奉,被星马社会推崇为“一代完人”。

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先进管理 开创伟业

在李光前纪念馆内,几张新闻报纸图片,详细地讲述了李光前对南益集团的管理模式。1928年,李光前在麻坡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李光前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而又深谙西方文化,他融贯东西方文明创立南益企业文化。“诚实、信用、严明、谨慎”这是被后人誉为八字真言的“南益精神”。讲解员说,正是得益于诚信,李光前成为当时海外华人实业界中,知识层次最高、年纪最轻、致富最快的成功人士。

他常训诫公司职员,不可欺骗顾客,如发现有欺骗行为或秤货物时做手脚,公司除赔偿顾客损失外,将对有关职员警告或调离。诚实换来信赖,每遇到困难,李光前都能得到朋友的鼎力帮助。他得到银行界的大力支持,使企业稳渡难关,化险为夷,重振生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成功留人成为每个老板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李光前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职员的努力。为了激发员工积极性,李光前制定了各类优待员工政策,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员工。

据彼时的媒体报道,“早在1951年,南益就实施了职员公积金制度,比新加坡政府还早了三年。”据悉,南益实施了“居者有其屋”制,南益的每位员工,都拥有自己的房屋。公司将大约3年薪水总额无息借贷给职员购买房屋。

此外,南益集团还实行了年终花红(奖金)制。公司规定,每年提取盈利中的20%作为员工花红。当地媒体曾报道,据说有人拿过近300万元的花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职员不少人都成为百万富翁,自己出来打天下做老板,而李光前不但不禁止他们创业,反而是第一个举手赞成。

为了让员工拥有归属感,李光前还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制度——终生雇佣制。公司保证雇佣熟练工,使每个员工有一种稳定感。同时还设有退休“保养金制”。年迈者退休后,每月可领到在职时的一半月薪,称为“保养金”。

为感激众多老员工对南益的贡献,李光前还在距马来西亚吉隆坡5英里的鹅麦区建了一个占地30英亩的光前村,全村297户。以超低廉价租给员工,同时南益公司把收取租金的50%用于发展福利事业,如建礼堂、道路、水电、村民协会救火室等。村民协会每年举行中秋晚会,并颁赠礼物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村里现有100多位老人,均是终身服务南益的退休老前辈。

由于以诚信经营,制度励人,李光前创办的南益集团迅猛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他的树胶园总面积达1.85万亩,南益树胶有限公司附属机构多达35家。除树胶企业外,他还先后经营了黄梨厂、油厂、彩色印刷厂、火锯厂、木材厂等,共23家有限公司。李光前先生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富翁。

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热心公益 大爱无疆

比实业家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作为著名慈善家与教育家的身份。李光前曾说“钱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先后捐资兴建了星马等地的华侨中学、南洋大学、新加坡大学、道南学校、光华学校、华侨女中以及马来文、英文和印度文学校等。

1952年,李光前决定并实行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利润作为公益事业专用经费,设立了“李氏基金”。该基金约有2亿元(新加坡币),占其财产大半。其宗旨是资助扩建学校、医院、文化机构,救灾恤难,敬老抚孤,扶助学业优良之清贫学生等社会福利,受助对象不分种族、籍贯、宗教或地域。新加坡的许多安老院、孤儿院、残障人士福利收容所、孤寡老弱清寒人士的生活医疗等,都得到李光前的资金扶持。

1964年,李光前又将其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权(即总股份的48%)悉数捐献给“李氏基金”,使“李氏基金”成为南益集团最大的股东,每年所得的股息则全部作为永久的慈善公益用途。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后,基金会依然遵照他“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意愿,捐款支持各项科技文教活动。

无论是内地还是海外,只要有关华人的事,有关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尽全力,散尽钱财。他对教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博得海内外一致高度称赞。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宪报》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荣誉。在就职典礼上,他说,“吾人对国家贡献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1965年李光前回到家乡,亲眼看到自己倾注大量心血、兴资办学的努力没有白费,倍感欣慰。

在李光前的言传身教下,即便在他离世后,李氏家族的“育才与慈善”事业也未曾中断。南安市芙蓉基金会理事长李扬川说,李光前的慈善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1991年12月,在李光前三个儿子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以及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成枫先生的倡导并竭力支持下,成立了南安市芙蓉基金会。从此,拉开学村新一轮的改、扩建工程。

李扬川介绍,28年来,李氏基金通过芙蓉基金会持续捐赠家乡公益事业,总额达3亿多元。在芙蓉基金会精心运作下,永久性发展基金得以建立和扩大,增值性资产不断增加,公益性工程持续建设,学村得到了全面改造,并常年开展奖教助学、敬老助残济困等慈善活动。学村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快速提升,医疗事业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1993年10月,南安市政府正式将学村命名为“光前学村”,2004年光前学村被全国侨联授予“科教兴国示范基地”荣誉称号。目前,学村办学水平居全省前列,有5所幼儿园、4所小学、3所中学、1所职业中专、1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国家一级图书馆。81年来,光前学村培养人才无数,对全国侨办学校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祖国文化教育事业作出卓著的贡献。

南安一代完人:上世纪50年代,2亿元捐助社会;60年代,名下所有股份捐出,惠及至今...

光前裕后 风范长存

李光前受到良好教育,其对儿女亦是如此,六个儿女均受过良好的母语教育,然后进入当地高等学府或留学深造。

1965年,李成义接过李氏基金主席的棒子,继续发扬父辈大爱之风。在李成义的价值观里,他非常看重努力工作。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他的财富观从不乱花钱,而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否则,财富是没有意义的。他曾说:“这些年我在李氏基金做的,只是沧海一粟。我希望更多的新加坡人加入这个行列,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让社会成为我们快乐生活的地方。”

李成智也继承父亲遗志,将光前精神发扬光大,多次回到家乡梅山镇,在2013年10月18日,国光中学举行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李成智携夫人吴诚出席。当天,由新加坡李氏基金分别捐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和300万元人民币对镇区道路铺设沥青路面、建成的校门、校路改造工程举行了奠基剪彩仪式。

在梅山,至今依然伫立着一座国家一级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这是李成智独资捐建的南安市属文化单位,于1995年11月底落成并向读者开放。

而1930年生于新加坡,曾任新加坡总统顾问的李成伟,对为梅山镇公益事业发展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份名为《对芙蓉基金会申请资助项目报告的批示》中,李成伟曾写道:“南安市工业学校是提供技术人员的训练场所,符合市场和国家发展所需,是真正需要援助的。”14年前,新加坡李氏基金先后捐资3239.5万元,扩大工业学校办学规模,建设8座校舍,资助实训大楼及体育运动场建设100.5万元。

对于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三兄弟十分关心。1996年,得知梅山镇国专医院(现光前医院)用地空间狭小,院舍仅9000平方米,设备简陋落后,医疗条件差,且砖木等结构抗震能力弱,李氏基金先后捐资3519万元建设20座工程建筑,并完善道路、停车场、绿化等附属设施。新院落成后,李氏基金还捐资资助医院购买医用电梯、救护车等重要医疗设备。

2010年5月17日,福建省政府分别授予李成义三兄弟“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2011年11月10日,泉州市政府分别授予李成义三兄弟“泉州市捐赠公益事业功勋奖”。2013年12月27日,第六届世界南安青年联谊大会暨慈善城市公益活动上,南安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李成义三兄弟“南安慈善家”荣誉称号。2016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为李氏基金颁发“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荣誉证书和奖匾。

本报记者 黄睿超 苏清彬 黄奕群 李想 文/图 视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