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8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国际廿四节令鼓节暨2018中华杯大马节令鼓精英赛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举行。潮州潮響鼓队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受邀上台表演的鼓队,将于25日晚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地的鼓队同台汇演。连日来,上千名世界各地的鼓手汇聚新山,交流廿四节令鼓,成为当地一大盛事。

新山是马来西亚柔佛州的首府,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城市和南方门户,与新加坡隔水相望。在新山,从早年开港拓荒到当下举办国际鼓节以廿四节令鼓传播中华文化,潮人在其中均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开港拓荒 潮人当先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在新山市惹兰依不拉欣路,沿街一间看似不起眼的门面上挂着“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牌匾。这个由当地华人社团创设的4层楼的博物馆,以中文、英文、马来文三种语言向来者叙述新山的历史发展,旨在“保存祖先历史,留给子孙未来”。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新山的开发离不开潮州人陈开顺。“没有陈开顺就没有陈厝港,没有陈厝港就没有新山。”这是流传在新山当地的两句话。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19世纪40年代,当时的柔佛还是个荒芜之地,人烟稀少,河流众多。当时掌握柔佛王朝统治权的天猛公依伯拉欣为了开发柔佛,招徕大批华人前来开垦种植,并给华人颁发开发地契,使其拥有土地开发权。开发者即为“港主”(潮州人称江为“港”)。陈开顺从新加坡来到新山,溯河而上,披荆斩棘,成为陈厝港的港主。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港主制度推行之后,华人在柔佛共开拓了一百多条港,遂将柔佛开发起来。这些港区绝大部分属华人所有,其中“十之八九为潮州人。”新山一带的著名港主包括陈开顺、陈旭年、林亚相、黄亚福等先贤。

陈开顺还在日后协助天猛公伊布拉欣继任柔佛苏丹,并将柔佛的政治中心南迁至现今的新山。陈开顺因此被封为柔佛首位华侨侨长,成为一名著名的华侨侨领。

从“小潮州”到陈旭年文化街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大量潮州人在柔佛安居开拓,自然将潮人的生活方式带到此地。曾经一段时期,潮州人占了新山人口的一大部分,潮州话、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等潮州人的生活方式在新山随处皆是,因此新山一度被成为“小潮州”或“小汕头”。

如今,在新山,潮州菜馆、食肆林立,要吃潮州美食非常易得。8月22日,潮響鼓队队员们到达新山的凌晨2点,就在入住酒店附近吃了粿条汤。在大街小巷,改良过的咸水粿、粿条卷、潮州卤味等融合了潮味和马来味。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华族文化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安焕然博士认为“新山潮州人是一个很有文化自信的社群。”据传,新山的柔佛古庙是由潮籍著名港主陈旭年等先贤倡建,目前,柔佛古庙是新山五帮华人共同膜拜的寺庙。柔佛古庙每年农历正月的游神盛会是当地一大华人活动品牌。每年柔佛古庙游神,潮帮队伍负责“殿后”,悠然自得地演奏着潮州大锣鼓、潮州弦乐,让人感受潮州人对文化的自信和执着。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在新山还有一条以潮州人命名的街道——陈旭年街。陈旭年是清末华侨巨商和著名侨领。他出生于潮安彩塘,后到马来西亚新山“开港”,并成为当地最大的港主。陈旭年乃新山开埠先驱与功臣之一,陈旭年街亦是新山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如今在潮安彩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丛熙公祠便是陈旭年耗巨资所建。

时过境迁,由于马来西亚的政策变化、城市变迁等历史原因,“小潮州”的盛景不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陈旭年街日渐萧条,“一度沦为流浪汉和变性人聚集的阴暗街道,”老建筑群也面临着拆迁。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艺术馆馆长、新山市华族历史文物馆管委会主席陈再藩,是一位长期致力于推广潮文化的知名文化人。他介绍说,2009年,新山华社最高领导机构——新山中华公会将原先的旧会所改建成华族历史文物馆,并于同年打造陈旭年文化街,不断在此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从2009年以来,每周六晚都举办华人文化活动,延续至今已有10年。”新山中华公会第一副总务、陈旭年文化街管委会主席黄楚沅告诉记者。于是,老街逐渐恢复了活力,重新迎来熙来攘往的人潮。如今,陈旭年文化街两侧店面资源紧缺,租金翻倍。锦华茶室是一间开了半个世纪的老牌茶餐厅,这间茶室约30平方米的空间还分租给其他几位经营者共用,前来用餐的人络绎不绝,需要排位等候。

潮味浓浓的廿四节令鼓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廿四节令鼓从一出生就带着潮州及至广东的印记。其创始人之一陈再藩是马来西亚潮籍后裔,他表示创设廿四节令鼓也是因从小到大潮人过节的节庆习俗所熏陶感染。所用鼓则是广府一带流传广泛的南方舞狮鼓。

陈再藩介绍道,从原来宽柔中学设立的第一支鼓队开始,目前在马来西亚已有超过300支鼓队,其中大多是学校系列。此后,廿四节令鼓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自创设以来,全世界可以上台表演的廿四节令鼓鼓手超过万人。如今,廿四节令鼓节与春节、柔佛古庙游神一道成为新山华人三大品牌节庆活动。

潮響鼓队在揭阳国际潮汕机场喊口号:让世界听到潮響。

潮州潮響廿四节令鼓社社长李康迪说,鼓社取名“潮響”,正是要表达一种来自“潮州家乡的声音”,通过潮州人的自觉传承,让廿四节令鼓返回原乡。

2013年,因为潮州青龙古庙和新山柔佛古庙管理团队的牵线,潮州潮響鼓队得以成立。与大多数鼓队队员是在校学生不同的是,潮響成员则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至今,在潮響鼓社的带动和李康迪等鼓手的指导下,潮州已有13支廿四节令鼓队,且覆盖广泛,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均有鼓队,此外还有潮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鼓队、多家上市公司鼓队。

国际廿四鼓节直击①|马来西亚新山潮味浓,文化注入唤醒老街区

今年,潮響鼓队不仅在马来西亚新山展现原创节目,还为创始人陈再藩带来了来自其家乡潮安浮洋镇的特殊礼物——同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吴泥塑,并以陈再藩设计的廿四节令鼓人物为基础造型。

“这件以《鼓舞》命名的作品,不仅包含着中国传统廿四节气的文化及节令鼓30周年的成长,也带着陈再藩先生家乡泥土的芬芳,传递着中马两国非质文化遗产交流的信息,表达‘潮響’在努力做好中华文化回归历程的同时,向海外乡亲致以浓浓的思念和深深敬意。”李康迪如是说。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苏仕日 发自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