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链再延长,两地深夜发通告,多地紧急排查

9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3例(云南14例,广东8例,上海6例,四川2例,北京1例,福建1例,山东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9例(均在福建,其中厦门市32例、莆田市24例、泉州市3例),含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福建)。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厦门深夜连发两通告:

一区域升为高风险

全市居民小区(村)实行闭环管理

9月13日深夜,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根据当前厦门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发布第6号通告。

根据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经专家研判,自2021年9月13日起,将同安区新民镇湖里工业园以东、同明路以西、集安路以南、集贤路以北的区域列为高风险地区。

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

2021年9月13日

9月13日深夜,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根据当前厦门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发布第7号通告。

根据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全市居民小区(村)实行闭环管理,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措施,减少人员流动。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快递、外卖等实行“无接触”配送,物品统一放置到小区(村)指定的存放处。

二、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应配备适当人员在岗在位,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出入办公场所严格扫码、测温、戴口罩,具备线上办公条件的提倡线上办公。

三、请广大市民群众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非必要不离厦。自2021年9月14日零时起,确需离厦的,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在全市范围内暂停中秋博饼、民间信仰、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活动;实行“红事”缓办、“白事”简办;暂停各类大规模群体性聚餐活动。

五、全市所有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场所合理控制购物人员数量;暂停棋牌室、影剧院、网吧、歌厅、酒吧、台球厅、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培训机构等有关室内公共场所的运营活动。

六、落实出租房、酒店、旅店、民宿(含网约民宿)等经营者的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承租人员的管控,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刻报告所在社区(村)。

七、零售药店出售治疗发热、咳嗽等相关药品实行实名制登记,顾客须凭身份证实名登记和购买。

八、各单位、社区(村)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强化对电梯、门厅、过道等重点公共区域消杀。

九、严禁恶意造谣传谣、谎报瞒报疫情、发布不实信息。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所有在厦单位和人员均应严格遵守,对违反通告规定的,依法追究责任。

福建莆田凌晨通告:

所有小区全面实行出入严格管控

9月14日凌晨,莆田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发布第9号通告,通告全文如下:

根据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现就进一步强化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如下:

一、积极主动配合核酸检测。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我市将适时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并酌情对重点区域进行多轮检测,请广大市民服从安排,提前做好网络预约,遵守检测点的现场秩序,落实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等防控措施,确保核酸检测安全有序高效。

二、严格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严格遵守管控要求,不得擅自外出,如违反相关规定引发疫情传播风险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落实交通出行防控措施。提倡绿色出行,非必要不乘坐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交通站场和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加强客流引导,避免人员集聚,认真查验旅客信息,落实戴口罩、体温检测、验码等要求;各类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约车要落实戴口罩、体温检测、验码、严禁红橙码人员搭乘、通风消毒等防控要求,客运车辆承载人数必须控制乘客人数,并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四、全面加强小区管理。所有小区全面实行出入严格管控,根据小区情况合理设置出入管控口,实行24小时值班。人员进入必须测温、验码、戴口罩,人员、车辆逐人逐车核查,符合防控要求方可进入小区。快递、外卖等实行“无接触”配送,物品统一放置到小区指定的存放处。

五、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对市场内经营户存在不明码标价、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短斤少两等扰乱社会秩序违法行为的,欢迎市民群众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犯罪行为。严禁恶意造谣传谣、谎报瞒报疫情、发布不实信息。

以上防控措施,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本通告自发布之时起实施。

莆田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疫情工作指挥部

2021年9月13日

莆田疫情已波及6所学校

三条传播链需重点关注

9月13日晚,莆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会上通报,截至9月13日20时,莆田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79例,其中确诊病例58例(普通型21例,轻型37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

已累计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770人,次密切接触者1866人。核酸检测采样855373份样本,已出报告548746份。

在13日晚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仙游县县长吴海端表示,仙游县从14日开始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专家判断,要经过三轮以上全城核酸检测,根据结果再进行判断。

目前的形势比较严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病毒传播速度快,二是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中老年人身上,病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5岁。

吴海端提示,需要重点关注三个传播链条:第一个是新加坡返莆人员林某杰的家族,第二个是他太太所在工厂(协胜鞋厂),第三个是他的小孩所在的学校(铺头小学)。

截至13日,本轮疫情已波及6所学校:铺头小学19名学生,南大门幼儿园5岁学生,启蒙幼儿园4岁和5岁的学生,枫亭中心小学6岁和9岁学生,前埔小学40岁教师,枫江中学48岁教师。协胜鞋厂新增感染者12人。

“14+7”仍然是比较合理的隔离期限

“就现有情况看,此次疫情的社区传播已经开始了。”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注意到,连日来福建出现多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数多、分布范围广、来源多样。“既有来自隔离点的,也有来自学校、工厂的,还有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应该说病毒已经传播了一定的时间。正如国家卫健委工作组的判断‘形势严峻复杂’,福建面临一场硬仗。”

在人们的印象里,德尔塔毒株有一大特点:潜伏期较短、发病快,但此次疑似源头林某某的经历却在“颠覆”大家的固有印象。在其入境后21天的集中隔离中,9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隔38天才确诊。这是否意味着德尔塔毒株存在“超长潜伏期”?

“医学是实证科学,很多现象出现了,我们才能千方百计地去理解它。”姜庆五强调:“在潜伏期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还是认为,德尔塔是个高风险的、传播快的病毒变种。我们必须首先排除这个病例在隔离点感染或在社区感染的可能性,才能考虑‘超长潜伏期’的可能。从现有已知情况看,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不足。这个问题一定要谨慎对待、科学分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表示,公众不用特别担心德尔塔毒株感染者会大量出现“超长潜伏期”的情况,“因为德尔塔毒株目前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其一是传染力强,其二是病毒载量高,所谓病毒载量高,其实也意味着它很容易就被筛查出来。”

相较于潜伏期的问题,姜庆五更关注隔离点的潜在风险。从过往局部疫情看,隔离点曾出现过问题。

“隔离点毕竟不是医院,有些宾馆在空间结构上可能不利于隔离,另外管控措施也有待加强。”姜庆五认为,关于隔离点的规范管理,仍有待加强。“谁来承担隔离点的管控责任?是区长、街道办主任,还是社区医院院长、当地疾控中心主任?现在有些隔离点已经跨区了,谁来跟进具体工作,管理上还有待细化。”

有人担心,现有的“14+7”集中隔离期是否足够,防控手段是否还要再升级?

姜庆五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而言,就绝大多数观察结果来看,‘14+7’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期限。如果延长隔离期,那是没有‘底’的,哪怕是半年也不算多,但是我们要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和个人活动的双重需求,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事实上,姜庆五也曾追踪过类似案例,在同一隔离点发生了两例或两例以上的“超长潜伏期”感染,但没有足够证据完全排除隔离点的病毒传播问题。“关键还是要把隔离点的防控措施都做到位。”

本轮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

“双节”出行应避开太过热门的景点

针对本轮疫情,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表示,要齐心协力抓好外防输出、内防扩散各项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据国家卫健委工作组介绍,从8月26日到9月10日,初步计算从莆田出省的人数在3万左右,疫情发生后已第一时间向各省份发出协查函,全国各地立即开展排查工作。四川成都、眉山,广东珠海、佛山、惠州等多地先后发布紧急提示,要求近期来自莆田仙游的人员主动报备,服从辖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安排。

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许多人已经做好了旅游度假、探亲访友的计划。福建疫情突然暴发,是否会对出行产生影响?

对此,姜庆五提醒,“根据目前的情形看,可以考虑出行,但是一定要小心谨慎。”考虑到最近几次本土疫情主要还是室内感染,建议大家如果出游,可选择人流量不大的室外景区,对于一些比较“火”的热门景点,可以留待将来。至于学生,还是尽可能减少出行。

“情况再复杂,这波疫情的规模和范围不会超过南京。按照现有的措施有序推进,再过两三个星期,预计国庆节前将得到有效控制。”姜庆五认为。

针对多轮核酸检测“阴转阳”的情况,未来该如何应对?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可提醒各地采取措施,例如:在入境人员解除隔离的时候,选用更高敏感性的检测试剂;或改进采样方式,增加在其他部位测量,如采集粪便标本和肛拭子标本,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姜庆五则特别强调:“对于入境人员,一定要重点关注,给予足够的时间隔离观察。稳妥起见,即便是结束集中隔离,在居家隔离期间,亲属也不要急于走动、探望。”

据专家研判,只要确保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本轮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但疫情防控措施决不能放松。

9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对于聚集和聚会,不提倡,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

王华庆也提醒,在出行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在出行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

扩散提醒!

疫情尚未结束

时刻做好防护

央视新闻、新华网、厦门日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等

来源: 大众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