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央:你为程亦凡欣喜又忧虑

杨晶莹

未央,我的老伴,2021年9月26日上午,你不舍地永离了我们。当天,程亦凡在朋友圈悲痛地发出信息,他国内的同学、朋友急切地要来长沙,帮我们料理后事。

三十多年前,女儿把同学的他带进家门。健壮的小伙子,腼腆朴实,谦和懂礼。不形于色的你为女儿的选择暗喜。

退休后,我们三次赴美,助他们一臂之力。先后住过波士顿,旧金山。程亦凡早出晚归,他的科研生命确实以小时计算。百忙中,回到家还陪我们看看电视。

“光阴的故事”很动人,他却少有反应。“心不二用,做你的去吧。”女儿为他解围。他才歉疚地离去。

周末,他拖着吸尘器,楼上楼下地吸扫灰尘。还安排时间带我们游览。一次去金门大桥,站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边,遥望心中的故国家园,他禁不住讲起长沙,他母亲教书的医学院,他读书的十中,慈母似的班主任,启蒙他的物理老师;白发苍苍的外婆在小巷口自切自卖土烟叶,常给他买个葱油粑粑解馋;大他十岁的知青姐姐带着七岁的他去湘北农村,他与农家小伙伴一起读书、上山采蘑菇。(正是那时候,我们带着女儿下放在湘西的深山老林。)

程亦凡爱好马拉松运动。他曾在各种肤色的人流中,奔跑在米兰、伦敦、东京、悉尼……的土地上,利用在各地讲学的业余时间。

帮他们做事,我俩心甘情愿,配合默契。你在波士顿多雪的冬天,接大孙女放学回家,跌倒扭伤了脚踝。我照顾小孙女兼做饭,倒是减了肥。

在中美关系紧张、新冠肺炎阴云不散的2020年11月,武汉大学评选杰出校友,程亦凡榜上有名。你我反复阅读颁奖辞:“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更是华人学者之光。守得十年寂寞,得窥冷冻电镜领域奥秘;横跨物理生物,开创结构生物学新篇。人生这场马拉松,他后来居上,学术这无涯路,他坚持创新。奖掖后学,提携灼灼桃李;矢志不渝,探索永无止境。”母校深情赞誉他的学子。程亦凡慰籍了我们。

我的亲人,你离世前,一天从梦中醒来,惊悸地问我:“程亦凡被联邦调查局拘留了吗?”“怎么会呢!他们正在与新加坡合作研究抗体,与新冠肺炎作战。”你已病入膏肓,却在为程亦凡忧虑。唉,放疗严重损害了你的大脑。我伤感,我们的治疗是不是错走了一步?

你走后第八天,10月4日下午,202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公布,程亦凡的合作伙伴大卫·朱利叶斯是获奖人之一,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疼痛通道,四十余年为疼痛医学与疼痛药物的开发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认为,朱利叶斯得奖是在预料之中。预料之外的则是华人科学家程亦凡未能得奖。

程亦凡的实验室在2013年12月,与朱利叶斯的实验室开始合作,五年时间,百千次的实验,解析了多种神奇蛋白的三维结构,用冷冻电镜将膜蛋白结构解析到了近原子分辨率(3.4埃)的水平。同时使冷冻电镜技术大放异彩,引起了巨大轰动。

程亦凡虽榜上无名,却付出全部心血,做出应有贡献。合伙人评价他“一直不被教条束缚,总是去挑战各种极限”。

程亦凡感恩他的合伙人,顶尖、无私的科学家;感恩他的学生,他们刻苦努力,根基扎实,聪明过人;感恩跟他在世界各地奔波的妻子女儿;更感恩祖国对他的培育,他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土博士”。

10月4日是科学的胜利,在这狂欢之夜,我的亲人,你却不在场了,你从来都是与我共苦同甘的啊!

我又想到了两年前,程亦凡的父亲在儿子当选院士前三个月离世,我们曾为之十分惋惜。他的父亲,终生穿着绿军装的老教授老军医,当年在越南前线奋战,把三岁的儿子放在重庆的部队幼儿园半年有余……他期盼儿子登攀科学顶峰。

我的老伴,你一生为儿孙操心劳累,为他们加油鼓劲。你总记得程亦凡说的“成功与不成功,都不会停留在某一个点上,还会不停地继续下去”。

晚年,你终于对我说:“他们都走正路,放心了。”常念叨:“咱们不要拖他们的后腿。”

我不会拖后腿,还自不量力想做后盾呢。请相信我。

安息吧,我的老伴,我们的亲人。

2021年10月

注:程亦凡,1962年5月生,16岁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学士、硕士毕业。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先后在挪威、德国做博士后。1996年转行生物学领域,在美国、日本继续博士后研究。上世纪末进人哈佛大学工作。2006年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助理教授,2012年为终身教授。在生命医学期刊发表文章100多篇,直接领导了电子显微镜学领域的发展,开创了结构生物学的新篇章。2019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11月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九届杰出校友。现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教授,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员。

[责编:邓正可]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