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芯国际发展史,内斗种子20年前就已埋下

74岁的蒋尚义加入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愤而辞职的消息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内斗传闻再引国人唏嘘,尤其是在当前面临着“卡脖子”情况,中芯国际还处在被美国制裁的背景下,“全村的希望”突然变得黯淡起来,不禁让大家对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为中国的半导体事业感到担忧。

张汝京时代

2000年4月,张汝京带领300多位台湾同胞以及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工程师,来到上海张江,怀揣着打造“中国第一芯片代工厂”的梦想创办了中芯国际。为了突破“瓦森纳协议”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芯国际注册时引入了外资。

首期募资约10亿美元、有16名股东,包括有国资背景的上海实业、北大青鸟,外资有美国的高盛、华登国际,台湾的汉鼎亚太,新加坡的祥峰投资。股权非常分散,即使是作为大股东的上海实业,也仅为12%左右,而张汝京本人的持股还不足1%。而正是分散的股权为后面的股权争夺埋下了伏笔。

2000年8月1日,中芯国际开工建设,2001年9月25日正式建成投产,仅仅花了13个月,建厂速度堪称历史之最。

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中芯国际因为聘请了大量台积电工程师、老员工,导致台积电指控其侵犯专利权及窃取了商业秘密,在美国加州将其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10亿美元。2005年1月双方达成和解,中芯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

2006年台积电再次起诉中芯国际,指控不遵守和解协议,0.13微米工艺侵犯知识产权。这官司一打就是3年,一直持续到2009年11月,中芯国际败诉并不得不选择和解,条件是中芯国际将支付2亿美元以及10%的股权给台积电。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芯片价格暴跌,中芯国际大幅亏损急需融资,但是老股东不再追加投资。张汝京四处求援,最终大唐电信入股,并成为取代上海实业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大唐电信走审批的10个月,全球股市暴跌,中芯国际的股价从1.4港元跌至0.4港元,最终大唐控股以1.76亿美元获得了中芯国际16.6%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由于融资额缩水以及原有股东的股权被过度稀释,张汝京引发原有股东的强烈不满。2009年与台积电和解后的第3天,张汝京黯然下台,而输掉官司只是促成他离开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顾中芯国际发展史,内斗种子20年前就已埋下

张汝京

江上舟时代

2009年6月,上海芯片产业奠基人、国家大飞机项目启动者之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江上舟临危受命,出任董事长,他成为平衡中芯国际各方关系的唯一关键性人物。

为了制衡大唐电信以及充实资本,江上舟动用政治资源,说服了中投集团入股。但是,由于大唐电信的极力反对,中投最终只投资了2.5亿美元,占股11.6%,大唐电信依然牢牢占据着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回顾中芯国际发展史,内斗种子20年前就已埋下

江上舟

王杨争斗&大唐野心

为了企业发展,江上舟邀请了王宁国出任执行董事及CEO,杨世宁出任COO,这两人由于性格、背景、经营理念等问题,关系不和,导致公司内部形成台湾派和大陆派。

王宁国是职业台湾职业经理人出身,曾先后担任美国应用材料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亚洲区总裁、华虹CEO。

而杨世宁早在2001年中芯国际初创时期,就被创始人张汝京高薪挖来担任技术开发与制造高级副总裁,2004年离开中芯国际,加入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任CTO及资深营运副总裁。2010年2月,杨及其团队受到GlobalFoundry并购特许半导体的影响,再次回归中芯国际。

2010年中芯国际扭亏为盈。杨世宁认为盈利是因为高效的运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王宁国认为盈利主要归结为全球性行业复苏。两人在经营上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另一边大股东大唐电信一直想扶植自己的人马担任CEO,因为大唐不想仅仅只是个战略投资者,其愿景是打造一个TD-SCDMA从标准到设备到终端芯片的纵向产业一体化价值链。因此大唐电信一直试图加强控制中芯国际。

尽管中芯国际内部关系非常复杂,但至少有江上舟在,能够镇得住各方势力,保持相对平稳。

然而,江上舟因操劳过度,2011年6月因肺癌复发离世。因大股东大唐控股强力反对,总裁兼CEO王宁国从董事会出局,这让这家股权极其分散的上市公司出现权力真空。王宁国和杨士宁的矛盾也公开激化,双方人马不断利用网络、媒体对外释放不利于对方的信息,甚至曝出了杨士宁“涉嫌逃税”的内部审计文件。7月王宁国和杨世宁双双离职。

此时中芯国际的乱象,不仅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积弊已久的集中爆发,也蕴含了体制与文化上的矛盾,更折射出现彼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困境。

回顾中芯国际发展史,内斗种子20年前就已埋下

王宁国

重整期

经过近4年的调整,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芯国际肩负起中国集成电路大业发展的重任,同样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2015年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同年,大基金入股中芯国际,并成功实现28nm量产,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启动生产基地的新建和扩建。

2017年10月,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任联席CEO,公司重回先进制程追赶行列。大大加快了中芯国际14/12/7nm等先进制程的突破,仅300天帮助公司顺利突破14nm工艺关键节点,2020年顺利实现14nm制程工艺量产。

回顾中芯国际发展史,内斗种子20年前就已埋下

梁孟松

2018年初,中芯国际大基金、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合资成立中芯南方,计划总投资102.4亿美元,建设两条月产能均为3.5万片的生产线,技术水平以12英寸和14纳米为主;

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总额约为462.87亿元,投向12英寸SN1项目。2020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30.23%;归母净利润30.80亿元,同比+168.63%,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

如今的中芯国际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全球排名前五的芯片制造企业,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以及意大利拥有生产8英寸和12英寸的晶圆厂,8英寸产能22.8万片/月,12英寸产能10.1万片/月,14纳米制程工艺芯片已实现量产。

未来将走向何方?

2020年12月4日,中芯国际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意味着先进制程的进展或许又将受到影响。但是至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未来总是光明的。而如今再次出现内斗疑云,怎能不让大家感到揪心和痛惜。中芯国际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中国半导体事业是否又将受到影响。

纵观历史风云,国人总是能够在团结的时候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崩塌的时候,大都源于祸起萧墙,相互争斗。

呜呼,道路何其艰难,百年大变局之际,顺势而为,全力做好自己的事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