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老山歌唱到4000公里外 县级小剧团绽放国际大舞台
“奴是水,郎是盅,轻摇缓荡郎怀中,无盅奴家何所从,无水郎心便成空……”8月10日至12日,江苏省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锡剧《一盅缘》在香港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连演3场,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该剧圆满完成了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全部9场演出。
锡剧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又称“太湖一枝梅”,从2017年3月起,这枝来自江南小城的“一枝梅”相继在我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三地“绽放”,惊艳了人们的目光。
《一盅缘》演绎的故事来自于流传于张家港凤凰山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中的《圣关还魂》。山歌讲述了赵圣关与林六娘的“三生三世”凄美爱情故事,改编为锡剧《一盅缘》演绎后,这个故事更多了对生死浮沉、爱情悲喜的思考——一盅酒,能否约定三生?一盅茶,能否再续前盟?一盅药,能否治得相思?一盅孟婆汤,能否抛却红尘?锡剧和河阳山歌两项非遗的对接,成就了《一盅缘》的独特魅力——将原本简约朴实的山歌赋予优雅,原本简单平实的故事情节赋予灵魂。
锡剧《一盅缘》曾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领衔主演董红是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2017年3月10日,《一盅缘》在新加坡完成了她的海外首秀,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房文新及夫人、文化参赞肖江华先生、科技参赞王蓉芳先生、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林方华等观看了演出。新加坡华乐团总监叶聪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我1981年离开上海,今天听到锡剧,像是听到了非常熟悉的乡音,《一盅缘》抓到了‘爱与死’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抓到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情。”
一个县级剧团为何可以“行路致远”?一个地方剧种何以呈现中国故事?
业内人士表示,《一盅缘》真正的创新在于“为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有观众在留言中写道,“传统戏曲身段加入现代舞蹈元素,舞台效果惊人,美得扣人心弦。”
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张国良动情地表示,他出生于张家港,从小爱听爱唱锡剧。“文化是民族的根国家的魂,而民族文化的根在民间、在乡土,地方戏曲能到达更远的舞台,确实意义深远。”
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董红表示:“感谢国家艺术基金提供资助,可以让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剧团走出江苏、走出中国、走上国际舞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也凝结着很多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演出,促进多元文化的合作与借鉴。巡演虽短暂,但就像我们的《一盅缘》一样——缘尽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