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按下了全球数字化的快进键。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分水岭,大型机构在逆势中反而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利用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中小型机构的抵御能力显露出不足,需要依靠靠外部输入的科技实力来实现数字化转型。
迈入2021年,头部机构主导的新格局已逐渐成型,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的新常态下,提升自身科技硬实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成为当前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
2月3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2020年度财务报告。2020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84.70亿元,同比增长4.9%;营运ROE达19.5%。其中,科技业务营运利润达82.21亿元,同比大幅提升76.4%,多家科技公司大幅减亏,显现出在疫情的影响下,平安作为国内最先抢跑科技转型的金融机构,转型成果突出。
回顾2020年,平安各项科技专利数持续上升,科技硬实力不断强化。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12月末,平安集团申请专利数累计达31,412项,相比年初增长10,029项。2018-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量榜单中平安均排名全球第一;人工智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居全球第三。
这些硬核科技在应用落地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寿险改革“产品+渠道”双轮驱动稳步推进,数据化经营效果显著,AI智能拜访和智能陪练已是代理人的黄金搭档,智能化管理和全链路营销正成为平安人寿的全新标签;产险线上理赔服务持续领先,家用车“一键理赔”功能使用率达90%;平安银行更是发射了一颗卫星,用于其搭建的智能物联网中台“星云平台”,以推进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应用。此外,陆金所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平安好医生受益新冠疫情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平台……
正如《经济学人》对平安的科技崛起进行的表述:平安集团的发展可能是未来金融的一种形式,它旗下的APP使用人数接近6亿,世界上没有哪家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能有这样的开发部署能力。
平安正以“金融+科技”“金融+生态”为核心战略,不断加固数字生态防线,于新格局中育新机遇。
1、 善潜者平安:数字化经营提速,综合金融精耕细作
金融科技进入下半场,潮水退去,深潜者才能继续收获,精耕细作。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全年新增客户3,702万,其中36.0%来自集团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客均合同数2.76个,较年初增长4.5%。
对比过去五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平安的个人金融客户数量从1.09亿上升到2.18亿,与此同时,持有集团多个合同的个人客户比例也翻了一番,从19%升至38%,这是1+N的综合金融服务价值得到客户认可,也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下互联网用户不断转化的成果。
数字化经营是实现的途径。马明哲很早就提出要建立集团的数字大脑,以全面数字化经营达到决策上的“先知、先觉、先行”之效。这一做法正在全面推行。
平安通过提升风控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将科技打入毛细管网,再与生态圈联通协同,最终促进了集团综合金融服务的深化。
提升风控实现降本增效。用科技手段提升风控效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已经成为平安各家金融机构的标配。据了解,2020年平安产险通过强化风控,使得责任保险综合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至93.3%,位居行业领先水平。也因此,在车险综合改革等复杂的经营环境下,平安产险仍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5%;综合成本率为99.1%,业务品质持续优于行业。而平安银行在其全流程智能风控平台的加持下,“新一贷”最快10秒放款,信用卡审批效率提升15倍,智能反欺诈系统防堵欺诈攻击金额超24亿,并将2020年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1.40%,较年初上升18.28个百分点。
多渠道线上营销促交叉销售。疫情常态化下在线营销成为刚需,平安凭借领先的AI技术,以庞大的平安后援中心的数据沉淀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金融服务。平安人寿在业内首创智能拜访助手,通过线上“AI会客厅” 的音视频方式,实现远程与客户见面互动,2020年上半年累计使用772万人次。平安产险则通过智能推荐引擎,车险投保方案一次询价成功率由27%提升至70%。2020年,“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26亿,累计绑车车辆突破8100万。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在疫情期间快速打造“在家办”和“看世界” 全线上化综合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线上化金融产品及无接触金融服务,APP月活超4000万。2020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突破1亿,较上年末增长10.4%,
有了风控,有了获客,能否留客还是要看用户体验。在运营方面,平安旗下多款金融类APP都开始转型“金融+生活”智能助手。“平安金融管家”、平安“口袋银行”、“平安好车主”,均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线上化金融服务和广泛地生活服务。平安人寿还全新上线产品+服务体系,联合平安好医生打造重疾+医疗健康系列产品,提升服务厚度。平安好车主推出“一键理赔” 功能,借助智能机器人和理赔专家在线支持,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全流程、“无接触” 办理赔,平均报案时间仅2分钟,最快结案时间仅3分钟。平安银行不断提升“人+机”服务模式质量,AI客服队伍占比超过90%,理财经理通过精准营销工具人均产能同比提升22.3%。
2、善舟者平安:持续输出助金融新基建,科技创新促双循环发展
潮涨潮落,有了造船的本领,渡人也渡己。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提升科技硬实力,助力国内大循环,以新基建促高质量发展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平安凭借自身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及大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持续为国内和海外市场输出赋能,不断推动市场新旧动能转化。
平安对外输出的金融科技可以分两块来看,面向金融机构的解决方案和面向政府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平安内部多年积累的应用经验的推广,对于客户而言更具可复制性和普适性,懂得监管政策、明白行业痛点,这也是平安的产品能够战胜互联网大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发展新基建的大基调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已经尘埃落定,如何在实施中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是当前银行机构迫切关注的问题。IDC的一份调研显示,当前有60%的中小银行已经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并且其中90%以上的机构会通过外部购买的方式进行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市场增量可观。
2019年在美上市的金融壹账通正是瞄准了这一领域。截至2020年12月末,金融壹账通累计为642家银行、106家保险类机构提供服务,优质客户数从473家增长至59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12亿元,同比增长42.3%。在2020年,疫情催化了国内银行对于非接触金融产品的需求,如壹账通自主研发的Gamma Voice智能语音产品、为产险企业设计的远程道路救援产品,都卖出了不俗的成绩。
再比如去年10月登陆纽交所的陆金所,2020年实现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9%;30天以上逾期率为2.0%,较第二季度末大幅下降;线上理财实现稳定增长,客户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3.0%。陆金所正通过双核心辐射型商业模式,普惠中小企业的同时输出金融科技,帮助国内金融机构实现真正的去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目前,陆金所已尝试向传统金融机构推出标准化、智能化、国产化的数据库产品。陆金所这款数据库国产开源化产品,凭借其多年在财富管理领域炼就的风控和数据管理能力,能够在不影响用户交易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商业数据库,切换到自主研发的开源数据库,其难度不亚于汽车高速行驶中,更换一台发动机。
要促进双循环发展,打通跨境贸易通道是关键。金融壹账通以自身优异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为地方跨境贸易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如年初与广东省金融局搭建了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截至2020年末,超过370家金融机构在平台发布金融产品超过1000款,服务企业数72万家,,累计实现融资总金额超过377亿元。不止于此,壹账通还通过在新加坡的公司,联手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和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搭建了亚洲中小企业平台。通过该平台,新加坡和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望实现无缝跨境数字贸易。
陆金所也在继续拓宽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去年,陆金所在香港开业,推出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香港APP,覆盖港币、美元金融产品,提供全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此外,陆金所还与泰国知名银行开泰银行达成战略合作,输出金融科技和财富管理能力,共建个人线上综合财富管理平台,为泰国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
3、领航者平安:智慧城市构建普惠型数字生活
后疫情时代,伴随着全球各地经济的企稳复苏,逐步显现出一种头部向上、小微下沉的两极分化状态,又称K型复苏状态。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大量中小微企业尚未来得及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遭遇了疫情打击,而疫情为已经转型的企业带来了一大波数字红利,因而两极分化的情况更为显著。企业如此,居民生活也是如此。
如何让数字化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而非加速社会分化,建设数字城市成为国内多地的发展方向。通过建设数字城市,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科技普惠带来的安居乐业。
“深圳市将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三年内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5%。”
“上海市将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到2035年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2021年伊始,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两市率先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
领航者总能率先发现新大陆。
平安认为,新型的智慧城市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具有数据开放共融共享、城市治理高效有序、市民服务全程全时等典型能力。为此,在平安为深圳设计的智慧城市蓝图中,分别覆盖了兴业、惠民、优政三个方面。
在优政方面,平安通过智慧财政系统服务1万多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支持超20万亿元资产总值的管理;在兴业方面,智慧市场监管平台企业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2%以上,企业风险拦截准确率高达90%;在惠民方面,市民服务平台已累计覆盖21个城市,服务3100万用户,近8000项移动端在线网办事项实现“零跑动”。
“零跑动”即指纯线上的“秒报、秒批、全流程网办”服务,由平安智慧城市重点打造的集多种便民功能于一体的“i深圳”APP平台提供。企业、市民都可以通过这一APP入口,连接深圳的智慧大脑,在政务办理、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方面享受便捷服务。目前,“i深圳”已实现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掌上办理,其中实现500余项,为深圳市民办事效率提升60%,人均办事时间节省2小时。
平安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城市落地。目前,已有累计151个城市、160万家企业、1.04亿市民受益于平安智慧城市的服务。
在上海,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与上海市医药卫健系统展开了全面合作。据悉,智慧医疗与上海市瑞金医院、华山医院、肿瘤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在肿瘤早期辅助诊断及病理云质控方面的合作。如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研发的智能眼部OCT筛查系统,已经在上海市彭浦新村等多个社区卫生中心落地,市民在社区中心仅需三分钟眼底照相即可获取一份报告,如有问题则直连三甲医院就诊,真正做到了惠民分诊。
这些合作事实上也是平安平安医疗生态圈的一部分。智慧医疗作为平安医疗生态圈中的核心成员之一,协同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打造了国内最具想象空间的医疗服务圈,它们以平安好医生为流量入口为平安吸引了大量的互联网用户,并通过与寿险等金融业务的联动结合,为平安的综合金融贡献高质量客户,成为平安价值增长新引擎。
正如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言,2021年,平安将牢牢坚持“持续增长、优化结构、部署未来”十二字经营方针,引领全集团业务稳健发展,继续坚定不移走数据化、智能化经营之路,在做强金融主业的同时,赋能行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
数字浪潮下的分化已经开启,善潜、善舟的平安将在百舸争流中继续领航。
*本文来自第三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