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乾明 发自 新加坡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中国AI公司,海外吸引业内专家又有新动向。

刚刚,AI安防新势力澎思科技宣布,成立澎思技术委员会,新加坡多位AI专家加入。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与此同时,澎思新加坡研究院也正式揭牌,并与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项目AI Singapore (AISG)、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大型保安服务公司SOVERUS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澎思科技,正式成立于2018年9月,截止到今年4月份,就已经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中,不仅有明星投资机构(洪泰基金、IDG资本等),也有产业基金(360和富士康等)。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在AI安防赛道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这个新玩家,将要如何发展已经展露出新动向:

在新加坡扩充朋友圈,加强技术储备,集众智推动AI产业化落地。

为何选择新加坡?

新加坡拥有得天独厚的AI科研环境及地理优势,这是澎思在成立新加坡研究院时给出的解释。

的确,新加坡在这一波AI大潮中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华人AI技术的三大来源正是:中科院、微软亚研院和新加坡各研究机构。

其中,新加坡以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和一系列企业研究院为主,走出了一大批具有新加坡科研背景的AI科学家,在国内的很多AI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成为推动AI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比如阿里巴巴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刚、优必选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陶大程,以及刚刚官宣确认加盟依图担任CTO的颜水成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新加坡背景。

颜水成2008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后,便开启了最高产的8年学术生涯,带领团队发表了近 500 篇文章,取得过计算机视觉竞赛PASCAL VOC和ImageNet7次冠军或提名奖,并逐渐成为NUS的机器学习和计算视觉领军人物。

颜水成后来回忆说,新加坡有更好的学术研究优势,一方面不用把大量时间用来写项目申请,另一方面也不必应付学术之外的事情,可以最大化利用时间。

此外,在新加坡的AI科研得以快速发展,还有以下一些因素:政府大力扶持AI高新科技发展;知识产权和法律系统健全;接邻东南亚市场和人才库等等。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其中,AI Singapore就是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在2017年5月推出的“国家人工智能核心”计划,未来5年投资1.5亿新加坡元来资助相关研究,旨在凝聚政府、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三大领域的力量,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澎思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的AI照相机系统研究项目,就属于AI Singapore项目。据澎思介绍,这一项目是AI Singapore面向AI新兴企业的100项新技术研究项目之一。

这一项目,由澎思和AI Singapore合作立项,新加坡国立大学机器学习与视觉实验室负责人冯佳时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和澎思新加坡研究院共同进行,双方共享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此外,澎思还与南洋理工学院合作,在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的研究、开发、测试等方面进行研究。

当然,也没少得了寻找场景,将技术落地。

澎思与新加坡安保服务公司合作,将以新加坡为基地,共同开展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合作,来开拓新加坡和区域市场。

多位新加坡AI专家加入技术委员会

伴随着新加坡朋友圈的扩充,澎思也吸引了多位新加坡AI专家加入澎思技术委员会。

澎思介绍称,成立技术委员会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为澎思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垂直领域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指导意见,搭建起学术研究与落地实践之间的桥梁,加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沟通交流;

为澎思科技探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贡献智慧,成为澎思科技研发的助推器,让公司始终保持对突破性科技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首批专家一共有四位,分别是:

  • 新加坡国立大学原副校长、工程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康长杰教授;
  •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器学习与视觉实验室负责人冯佳时教授;
  •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学院陈义明教授;
  • 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蒋旭东教授。

加码技术储备,已初见成效

澎思科技新加坡研究院成立于今年3月,到现在已有”刷新世界纪录“的成果亮相。

6月份,澎思科技宣布,其在行人再识别算法上取得突破:

在三大主流行人再识别数据集测试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算法关键指标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获得业内最好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研究院对澎思科技本身业务也提供了助力。

澎思科技介绍称,不仅提升了澎思人脸算法在安防领域的落地能力,也助力澎思在车牌识别、行人再识别、行人属性检测、异常行为检测等算法上实现突破。

如此成果,自然需要人才助力,担纲者更是重要。在澎思,她是前松下新加坡研究院副院长申省梅。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在3月份澎思新加坡研究院成立之时,申省梅加盟担任院长,也是澎思首席科学家。

作为目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少有的华人女性科学家,申省梅拥有计算机视觉的全栈技术能力,技术面横跨多个应用领域。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检测和识别、行人检测和跟踪、行人再识别、车牌识别、驾驶员安全驾驶监控、智能驾驶视觉定位、移动操作机器人等领域,申省梅都取得了世界顶级成果。

澎思创始人兼CEO马原说,成立研究院的核心目的,是为澎思未来十年的技术做储备。

虽然是以研究院为名,核心目标是研究前沿技术,但新加坡研究院也兼顾工业级研发和交付能力,强化技术在行业的落地应用,致力于推进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澎思介绍称,未来澎思新加坡研究院规模将扩展至70人,包含AI算法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人员、硬件专家和工程师等。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的边界做适度的延展,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不断从全球视角探索前沿技术,为公司发力人工智能领域、探索新业务做好技术储备。

AI安防行业,还没有成熟

澎思科技正式成立于2018年9月。这个时间点,AI安防已然是一个略显拥挤的赛道,仅这一年的安博会,AI安防公司就有百余家。

而且,随着行业中的领头玩家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先后成为独角兽,也时不时传出“安防战役已经完结”声音。

它还有发展空间吗?成立不到一年便完成3轮融资的澎思科技,想用自己证明:

在马原看来,AI安防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AI公司新加坡“搞事情”:吸引多位专家,携手顶尖高校

他说,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最为成熟的是手机场景,但这一场景中,使用者的配合程度非常高,技术难度比较低。

但安防领域不同,解决的是个整个社会,处于各种各样的场景中,各种各样的人的问题。相对来说,技术实现也颇为复杂。

“为什么能抓到逃犯,但是老人走丢了找不回来,小孩被拐卖了也找不回来?”这一问题,直接暴露了目前安防领域的各个玩家只是解决了很小的一部分问题。

以上种种,正是马原创办澎思科技、并选择AI安防作为主航道的底气。

马原认为,安防行业过去的几年发展,更像是21世纪初的互联网,雅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时代,虽然它们包含了整个互联网的想象力,但专注于社交、电商和搜索的BAT还没有诞生。

而现在,AI安防行业正在迎来“BAT时代”,将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与市场空间。

这一发展阶段,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用一个SDK赋能行业,而是对整个行业的改造和升级。

— 完 —

诚挚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编辑/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同学加入我们!相关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招聘”两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