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魔都|稳居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核”在哪?

解码魔都|稳居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核”在哪?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11日电(记者贾远琨 王辰阳 王鹤)在洋山港,自动化码头昼夜运转;在长兴岛,新造万箱巨轮接续出海;在北外滩,国际航运组织纷至沓来;在外高桥,现代航运物流示范区初见雏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非同寻常的2020年彰显勃勃生机,向全球航运业传递出一个信号:稳!凭借支撑力、坚韧性与灵敏度,经受严峻考验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宣布“基本建成”。

解码魔都|稳居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核”在哪?

7月11日,在2021年中国航海日上海论坛上发布的《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再度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第三位,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疫情反复、市场波动,面向未来,全球航运业仍在艰难求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宣告将迈向“全面建成”,开启打造“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的新航程。

蓄能“引擎”:“硬核”实力全面检验

在洋山深水港、外高桥码头、长兴岛造船基地……港口装卸、船舶生产一派繁忙景象,正如上海7月的火热。

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是丰硕的收获。疫情之下,货物滞港、运力告急、突发不断,令全球航运业苦不堪言,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却实现逆势上扬,各项生产、服务、功能性指标稳步提升。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连接度分别连续11年和10年保持全球首位;

——长江沿线集装箱江海联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1.6%,国际中转比例达12.3%;

——空港通达性亚洲领先,2019年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场运营的航空公司数量超百家,通航全球50个国家的314个通航点。疫情之下,上海机场承担了我国约1/3出入境航班、1/2进出境抗疫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

——航运保险市场规模居前,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全国占比近1/4,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

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中位列第三,正来自于这样的“硬核”实力,而实力则来自于实干。

解码魔都|稳居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核”在哪?

在全球物流链供应链频现“堵点”“断点”的情况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充分发挥了资源统筹、疏堵保畅作用。上海港远赴千里之外调集市场亟需的集装箱;中远海运加大生产投入,保运力供应;水改铁、水改陆、“空铁联运”,海陆空综合交通大协同。率先复工复产的码头、造船厂、航运企业共同构筑起保稳保畅的“钢铁桥梁”。

一张提单、一箱货物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市场遭遇疫情冲击,降本增效更显可贵。上海港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部署,降低港口使用成本。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22个部门,实现口岸货物申报和运输工具申报全覆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上海以独特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就在此时此刻,在茫茫大海上,仍有我国许许多多的船员劈波斩浪,把资源和希望送到全球各地。”守卫海上通道,就是守卫全球贸易稳定、畅通运转的命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航运网络最稳定的增长极,赢得了国际认可。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的航运要素集聚度,在上海显著增强。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全球排名前列的知名国际航运组织纷纷在上海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项目实体,正体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智慧“风帆”:数字化赋能航运

坐在商务楼里,即可操控百公里之外的大型桥吊,而时延仅为百微妙。这就是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应用F5G技术的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从13分钟抓取1个集装箱,到4分钟抓取10个集装箱,效率提升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而这还仅仅是数字化赋能的“初阶”。

解码魔都|稳居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核”在哪?

“上海港还将构建新一代港口信息大动脉,为大数据、智能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机遇。”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说。数字化不仅可以让码头更聪明、货站更高效,还能让这些钢筋铁骨的“大家伙”展示出“柔性”魅力。比如,让新技术与码头生产、经营及管理深度融合,可打造更加精细、柔性、智能的新型生产服务体系。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数字化应用的“智慧波”已辐射到了岸上、船上和海上。

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周俊龙介绍,上海空港作为亚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将以数字化为基础,融合货运进出港、货站站内作业、机坪作业等业务链,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物流冷链、跨境等新业态需要,建设智慧新货站。

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桥、沪东中华三大造船厂,不仅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应用了数字技术,还在积极打造“智慧船舶”。

洋山港、长江口E航海项目全面完成,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爱华表示,国际港航产业一直推动着科技创新,排名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已纷纷切换至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上海正是积极推动和实践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挖掘科技动能,不断提升航运智能化水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智慧航运的主攻方向:提升智能港口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推广自动化码头技术,实施洋山港智能集卡商业化示范项目;深化集装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航运领域的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等。

绿色“航标”:守护海洋家园

前不久,载箱量达23000TEU的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特罗卡德罗”号在上海命名交付给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这一船型与传统燃油集装箱船相比,可减少20%以上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排放,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该项目副总工艺师张譞晖介绍。

绿色船头与蓝色船体之间以绿色波点图案相衔接,既像航船掀起的浪花,又富有波普艺术的浪漫色彩,令人眼前一亮。犹如人们对这一浪漫色彩的喜爱,节能环保是全球航运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2021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港航机构都在积极制定并执行减少碳排放的方案。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已采取积极行动并取得实效。比如,上海港岸电、LNG集卡、油电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设施在港口推广应用,全港完成68个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改造,覆盖率达79%,客运码头泊位、港作船舶码头泊位实现低压岸电全覆盖等。

单一码头、船舶“达标”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绿色”,流动的空气和海洋需要港航业形成环保“联盟”。长三角地区率先启动节能减排联合行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国毅表示,近年来,长三角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升级扩容,不仅区域范围扩展至长三角全境,其协作工作范围由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扩展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全领域。

随着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联防联控水平不断提升,船舶燃油硫含量全面降低,空气中硫氧化物含量显著下降。

解码魔都|稳居全球第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核”在哪?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守护“绿色海洋”需要全球航运业的担当与智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促进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