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成为各国贫富、强弱的主要衡量领域。在新经济、互联网崛起以前,近现代城市的实力主要就是工业实力。早在上世纪30年代,关内(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各地)工业产值的96%是由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广州、青岛、无锡七座城市提供的,其中有两座都属于今天的江苏省。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1952年,江苏由南京市、苏南行署、苏北行署三个省级行政区合并而成,此时的江苏省只有南京、无锡两座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其他地区均属于一穷二白的农村或者乡镇县城,产业以落后凋敝的农业为主。在之后持续几十年的时间里,南京、无锡这两座江南城市的财政养活了整个江苏。这里要谈到的就是关于这两大工业中心的一些历史科普。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京自古是东南经济、文化中心,江南首府,在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后,南京的地位更加凸显,明清时期南京的纺织手工业中已出现大量的雇佣关系,金陵财力雄厚的机户(相当于后来的资本家)出资,大量招募机工出力,离近代西方出现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只有一步之遥,也就是说离后来的近代大工业只有一步之遥。近代以后,经历过太平天国战乱的清廷更加认识到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在两江总督府驻地南京城南聚宝门外,李鸿章在被太平军炸毁的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附近创办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开启了南京近代工业的序幕,南京成为首批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金陵机器制造局

早期全国的近代工业都是洋务派官办,后期清廷放开民间创办实业后,民营实业迎来了一波高潮。民国初年,民营实业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30年代轻工业发展较快,尤其是京沪杭地区(长三角)。这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在这整个过程中,各大商埠和租界还有巨量的外国资本。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30年代南京市郊的江南水泥厂

1870年~1950年,南京整个近代工业可以分成三部分,民营、官办、外资。近代南京工业门类多达近二十种,是全国少数几个工业门类较齐全的城市。虽然今天大多数已经消失在了历史当中,但很多工业建筑和设备也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得到了创意利用,南京近现代工业遗产和建筑遗产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三,可见一斑。南京工业遗产不仅是南京经济史的见证,无数的文化事件也形成了南京工业史独特的内涵,如1898年鲁迅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转学到南京的矿路学堂以后,在南京的青龙山煤矿下井实习过。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代南京官办实业的代表有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金陵电灯官厂、首都自来水厂、卫岗牛奶厂、首都广播电台、首都电厂、浦口电厂、南京电话电报局等等。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也是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素有“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也是中国最大的近现代工业建筑群,现已改造成为1865创意园。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是为了遏制大量外国银元的涌入而于1897年建立,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为维持我国金融秩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南半壁的钱币制造都由该厂运行,解放后先后用作度量衡制造所、南京第一机械厂、南京第二机床厂,现改为艺术创意园区。首都自来水厂和首都电厂分别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厂和电厂。1935年,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2台1万千瓦发电机组在首都电厂运行发电,并进行设备订货的国际招标,成为我国电力史上的一大创举,还出现了当时国内电压等级最高的66千伏“京龙线”。解放后,该电厂是江苏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厂,华东电网的主力骨干发电厂,承担了江苏省三分之一的发电任务。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都电厂

近代南京民营实业的代表有永利铔厂、江南水泥厂、中国水泥厂、白敬宇眼药厂、有恒面粉厂、中兴源丝织厂、普丰面粉厂、南京同仁堂、美大纸行、宝庆银楼、务本制造等等。

永利铔厂由近代著名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南京创办,是中国第一座化肥厂(首任厂长侯德榜),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化工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联合化工企业,一举打破当时西方在化工技术上的垄断,号称“远东第一大厂”(今天还有“大厂”的地名留存);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均出自该厂,先后创造了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永利铔厂

江南水泥厂是30年代国内规模最大、设备和工艺最先进的水泥厂,1937年12月德国人卡尔·京特和丹麦工程师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在这里保护了3万多名中国人。中国水泥厂于1921年由资本家姚锡舟等人在南京筹资创办,是中国民族工业最早的水泥厂,1927年军阀孙传芳和蒋介石国民革命军还在此激战,建造南京中山陵的水泥即由该厂提供,1933年该厂形成了由4台湿法旋窑构成的每日生产水泥715吨的生产能力,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与江南水泥厂齐名。白敬宇眼药厂源于明朝永乐年间白氏家族的后代于1931年创立的“白敬宇药庄”,其传统产品“白敬宇眼药”在当时享誉海内外,并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赛会”金奖。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1910年代的南京下关大马路

1899年,南京开埠,下关大马路和浦口港繁荣起来,被称为“南京外滩”,这里聚集了一批西方资本,是当时南京的商贸中心,今天还留存有扬子饭店旧址、中国银行旧址、江苏邮政旧址等历史建筑。近代南京的外资工业代表有和记洋行、浦镇机厂、西门子南京厂等等。和记洋行由英国“冷气大王”韦思典兄弟于1913年建立,有“亚洲第一冷库”之称,又称作“南京的北极”,解放后曾用作南京肉联厂,是南京食品工业的代表。浦镇机厂最早同样由英商建立,是津浦铁路终点——南京浦口火车站的配套机厂,现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其生产的列车和地铁设备享誉海内外。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京是长三角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的三足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近代中国城市工业化与现代化转型的典型。解放后,南京工业迎来了巨大发展,陆续建立了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无线电厂、南京化学工业CO、金陵船厂(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南京宝船厂)、金陵石化、南京电器厂、南京钟表厂、南京机床厂、南京钢铁厂、南京酿酒厂、南京油泵油嘴厂、南京烟厂、南京食品厂、南京金箔总厂、万里皮鞋等一大批各门类工业企业,南京工业产值一度占到江苏一半以上,是第二名无锡的两倍多。1969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南京火车轮渡的历史(南京轮渡建成于1933年,是亚洲第一个火车轮渡)。南京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磷肥厂、第一只国产电子管、第一台全国产收音机、第一座无线数字卫星通信站、第一部雷达、第一部全自动洗衣机等,创造了无数“第一”。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创建于1936年的熊猫电子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京长江大桥结束了南京火车轮渡的历史

90年代以后,南京工业逐渐衰落,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上风,近些年的创新经济、互联网经济、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历史上南京工业成就斐然,成果丰硕,轻重工业协调,偏重工业,而当时江苏第二大工业城市无锡则是在轻工业方面更为突出。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京可口可乐博物馆

明清两代是江南经济的巅峰时期,无锡也不例外。乾隆年间无锡已有“布码头”之称,到了清代末年,无锡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无锡近代工业的发达得益于其雄厚的传统经济基础,明清之际,依靠水上交通优势,无锡逐渐成为江南漕运中心和粮食商品集散地。到了近代,传统手工业作坊迅速发展,四处错杂开设,遍布大街小巷。无锡的传统手工业涉及行业众多,基本上是以农产品为资源,以纺织为主体,集农工商于一体,为无锡近代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战争以后,江南传统的核心城市江宁府、苏州府衰落,上海在租界和国内资本集中的条件下崛起为远东第一大城市;无锡也以县的建制免除了过多战争之伤得以保留坚实的经济基础,它取代了政治中心苏州的位置,成为苏南商贸中心。虽然南京和苏州在太平军时期都遭到了巨大破坏,但由于南京仍然是两江总督府所在地、通商口岸的存在以及后来的民国国都,免于像苏州那样一蹶不振的命运。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民国时期无锡繁华的北塘大街

近代“实业救国”的浪潮深刻影响到了无锡,戊戌变法后,清廷放松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允许私人开设工厂,实行某些提倡工商业的措施。无锡近代工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了起来,由一个商业性水陆码头发展成一个近代化工业城市,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轻工业的发展尤为可观。

1895年冬,无锡官绅杨氏兄弟开办了业勤纱厂,拉开了无锡近代工业的序幕。1906年沪宁铁路锡沪段通车后,到达远东工商业中心上海可以朝发夕至,信息非常灵通,无锡民族工业有了这条渠道后加速发展,彼时无锡获得了“小上海”之称。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锡业勤纱厂旧址

早期的无锡近代工业代表有荣氏兄弟的茂新面粉厂、周舜卿的裕昌机器缫丝厂、薛南溟的锦记丝厂、唐保谦等人合资开办的九丰面粉厂、唐骧庭和程敬堂开办的丽新染织厂,这些厂主与创办业勤纱厂的杨宗瀚、杨宗濂兄弟一起成为后来的无锡六大资本集团,这些开办实业的厂主均是当时的地主官绅,同时他们的与时俱进又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和商业头脑的进步实业家。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1915年的无锡茂新面粉厂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资本来说是“短暂的春天”,无锡的实业资本就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六大集团纷纷吸收先进的技术成果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升,增强了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0年代无锡已有各种工业门类15个,六个集团中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的就有7个门类;当时无锡有大小工厂205个,其中万元以上资本的工厂为97个,六个集团的代表人物直接为经理、厂长的工厂有19个,约占20%;当时无锡有工业总资本额为1799万元,六个集团的资本总额为1162万元,占总数的64%。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裕昌机器缫丝厂

六个资本集团以工业群体存在于无锡实业界,他们在机器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数量、质量方面都占着优势。他们充分利用群体优势,一方面分工为战,各在自己产业领域内进行开拓发展,以各自的成就共同推动无锡工业化,但由于分工发展或跨行业投资经营等原因,无锡近代工业始终不会形成同兴同衰的局面;另一方面,他们注重各集团间的相互联合、步调一致,以共同应对外地资本的竞争,共同取得丰厚的利润,如棉纺和缫丝这两个行业的运营资金因季节的不同,彼此间经常互相调剂,又如1936年无锡各丝厂建立了兴业公司也是典型的一例。

棉纺织业、缫丝业、粮食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开始在无锡形成,带动了交通、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无锡还由此被评为当时的“工业模范县”,但很快被抗战打断。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放后,无锡在原有轻纺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从而建立了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如无锡柴油机厂、无锡油泵油嘴厂(现威孚集团)、无锡压缩机厂等,工业体系逐渐成熟,其工业产值长期居于江苏第二位,是仅次于上海、南京的长三角第三大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后,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创了无锡经济的辉煌。

纵观无锡工业史,无锡是轻工业带动重工业发展的典型工业化路径,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典范。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永泰缫丝厂旧址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已改造成为创意园区的茂新面粉厂

改革开放80年代以后,苏州依靠临近上海的优势,获得江苏的大力支持,迅速崛起,成为江苏第一大工业城市,由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方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基地。苏州的工业用地指标是107万亩,超过所有省会城市,位居全国前列。某种程度上,苏州代替了南京、无锡曾经的位置,传承了它们的工业基因,今天的苏州由农转工,真的是一个奇妙的历史变迁。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苏州工业园区

小插曲:80年代,传新加坡工业园区有意选址工业基础更好的南京或者无锡,80年代初的中国最高楼——南京金陵饭店据说当时就是为了配套新加坡工业园区而建,但最后被苏州争取了过去,不得不说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史话江苏两大工业中心城市南京和无锡,那么苏州到底是怎么回事?

80年代初中国第一高楼、江苏首家五星级酒店——南京金陵饭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