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马巷启智学校与新加坡闽籍华侨

星洲同安侨领林金殿的一生为许多华侨学校捐款,其中一些在闽南。在其原籍同安,除了独资创办的学校九牧学校,还有一所是马巷启智学校,曾有文章提到他为该校捐款二千元,信息来源不明。近日查阅新加坡早期报纸,发现两则相关新闻,可以证实该说法,也进一步澄清马巷启智学校的历史。

根据新加坡新闻报道,这所学校是1923年由当地绅士洪晓春(鸿儒)、高振声、洪春如创办的,创办经费是在当地筹得,时逢林金殿返乡,捐助了一千元。

1925年鉴于校务发展需要更多经费,而当地政局混乱难以筹款,特派校长王子文下南洋募款。当年下南洋募款都是到各埠巡游筹款,在新加坡得到闽侨,特别是同安籍华侨和商号的支持,其中林金殿最为热心,不仅接待王子文校长,且首倡认捐一千元,另一位本地闻人是陈延谦,他也是同安人,认捐一百元。根据报章披露,此次捐款筹得近三千元。

在网上寻找马巷启智学校信息,这所学校已经不存,估计几经合并。一篇题为“马巷街的庙宇与古迹36——舫山碑苑”的网络文章,提到在翔安一中高中部校园中保留了一方“创建马巷启智学校碑记”。这尊残碑立于1925年仲秋,由洪鸿儒所书,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王子文从南洋募款回来后所立,可惜没有看到芳名录部分。

碑文记录了马巷启智学校的建校历程,始建于1921年,原以旧有的舫山书院作为校址,在得到朱姓若干房屋折让后,由洪鸿儒,邀请洪春如、高振声按额认捐,再下南洋募款,得以兴建新式校舍,可惜未见老照片。

同安马巷启智学校与新加坡闽籍华侨

图片来源:网络

热心教育之可嘉马巷啓智学校募捐基金

《南洋商报》,1925年4月25日,页4。

福建同安县马巷街,人烟稠密,惟教育不甚发达,前年由该地绅士洪晓春,高振声,洪春如,等倡设啓智学校,并由海内外热心家捐助万馀金建筑校舍,不一年间校舍落成,学生发达,比年因地方变乱,内地筹费为难,洪绅晓春等以其成绩卓著,非再筹有钜欵作为基金,前途殊属危险,乃特派该校校长王君子文来南洋各埠劝募,闻在安南已捐有五千馀金,前日王君到叻,本坡林君金殿以桑梓关係,即先协捐一千元为倡,查林君前年返国,亦曾捐该校建筑费一千元,如此热心教育,实为我侨界中不可多得,将来闻风兴起者,想不乏其人云。

马巷啓智学校基金募捐鸣谢

《南洋商报》,1925年5月27日,页16。

鄙人此次来叻筹募马巷啓智学校基金蒙本坡及麻坡马六甲诸同乡侨亲慷慨捐助具见关怀桑梓热心教育至堪敬佩铭感之馀用登报端聊表谢忱并列芳名以扬仁风林金殿捐一千元万协发捐常年费一百元高振声许耀宗叶嗣徽堂各捐二百元洪源顺陈延谦承顺昌李兆基蒋德九蒋丽位陈啓玉陈可补王清孝各捐一百元蒋人七杨祝禄翁达卿各捐五十元陈文严陈期柑各捐三十元新协成孙文赏陈玉枫杨紫天利和公司各捐二十元(恕不称呼)

中华民国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洋)

王子文谨啓

【例牌申明】

为方便史家同好查阅援引,将原文抄录于此,为尊重原文避免误解,保留繁体字,无法解读的字以■标示,抄录核对纯属个人行为,难免失误,引用时敬请追溯原文出处,并加以注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