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优质人才争夺战第一枪,上海与新加坡模式更契合?

打响优质人才争夺战第一枪,上海与新加坡模式更契合?

南京大学魏守华教授所撰写的文章《哑铃型:中国城市体系发展的特征事实》,分析城市的体系化发展。

作者认为,从城市发展战略角度,是以少数特大城市为主要载体还是构建大中小城市规模分布有序的体系,是一个战略选择性的问题。文章论述了“大国大城”和“体系化城市”两种模式。

环环感兴趣的是“大国大城”模式。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向来所持的观点。他坚持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不能将城市病直接归结于人口过多,而应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治理效率等供给侧层面找原因。

在8月24日,陆铭提出应强化都市圈的增长极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资、增强土地和住房管理的灵活性等政策建议。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个月后,上海推出落户新政,打响优质人才大战第一枪。

9月23日,由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定的《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相比2018年8月发布的《非上海生源的应届生落户上海积分办法》,这次新政对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的门槛大大降低。

直接指向非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但不是一般的大学,而是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舆论认为,在中国进入全面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相比以前的抢人大战,简单粗暴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相比,上海目标直指优质人才,标志着城市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过往,无论是体量、质量还是效率,上海都给人留下“大城市病”的联想空间。但最近这几年有所不同,这座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特别容易上热搜。

譬如,9月21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到上海考察,第一站就到了喜马拉雅。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有6亿多用户,是上海拿得出手的有着互联网创新基因的头部企业之一。

当晚,李克强总理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的泰康食品买了袋大白兔奶糖,这可是拥有40多年历史的老牌子,纯国货。

当然,行程中还有参观考察自贸区、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座谈会、提供就业服务的前程无忧公司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再譬如,针对干部队伍建设,上海最新召开的市委全会上出台的一份重磅文件指出,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山一样的崇高信仰、增强海一样的为民情怀、锤炼铁一样的责任担当、激发火一样的奋斗激情,在干事创业中创造上海美好未来。

包括“痕迹主义”、“责任甩锅”、“问责走样”等用词和表述,分明看出深圳创业当年激情燃烧的澎湃与豪迈。

凡此种种,让人看到了上海犹如大象起舞。

两年前,李强书记说“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所推出的落户新政正是在一步一步达至当初设定的目标。而一座超大规模城市所表现的创业激情,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比起具象的户籍更有想象空间和理想的张力。在这块奋斗的热土上,可以有无限的拓展可能。

怎样评价上海的落户政策?

不妨从两个维度来分析。一是上海的楼市;二是比起那些抢人大战的二线城市以及其他几个一线城市,上海有什么不同?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8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97.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8.7%。从二手房挂牌均价来看,8月环比上涨0.13%,维持了6月以来,连续3个月上涨的态势。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8月份上海有14个楼盘认筹率超过100%。目前上海的新房热,依然集中在市区改善盘和远郊刚需盘。远郊区域的非中高端改善盘,很多新推楼盘,依然没有达到认筹要求。

由此可见,上海市场热度并不存在类似深圳那样的大量投资性需求,也没有恐慌性入市的购房需求,改善型置业集中入场是上海8月楼市的最大特点。

再看这次上海的落户政策。《办法》明确提出,将清北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可见,上海近年的目标直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这就必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上海选择的是高端优质人才,更加对接国际、全球的开放式大平台。

显然,以55349元/㎡的均价(8月数据)这些优质人才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刚需。这是一个即便是弹跳力再好的选手跳起来也够不着的高度。与优质人才需求能匹配的,似乎是深圳所说的新加坡住房模式。

上海会不会这样安置引进的优质高端人才呢?

优质人才的引进是否可以改变上海楼市的格局,在新加坡模式外再创新,后续的政策配套更值得关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