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华南
“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要来我们这种乡下地方啊!”这是叶舟舟来到乡镇后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在这之前,她身上的标签是学校健美操队、啦啦队队长,更习惯于在训练室挥洒汗水,衣着光鲜地站在聚光灯下享受众人投来的艳羡的目光,和队友们牵手登上各个赛事的最高领奖台。而现在,她的朋友们经常打趣说她“跑偏了”,但是她却愈来愈喜欢身上这股土味儿。
叶舟舟,95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现就职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政府,共青团十八大代表、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17年冷水滩区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黎托乡,那是叶舟舟长大的地方。从黎托乡中心小学到黎托中学,再到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她实现了很多人眼中的“鲤鱼跃龙门”,从农村跳去大城市的梦想。她说,“那会儿,乡镇学校偏,但是老师们当中也不乏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能人过来,才能把能人送出去。他们身体力行地教会我执着坚守和奉献,受用终生。我从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大学期间,叶舟舟多次跟随老师赴青海、吉林、河北等地参与实践活动,拿着问卷入户,又或者和村民们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她对调研的执着开始于“千人百村”活动,团队被安排在湖南省湘潭市杨嘉桥镇。
第一天和队友罗千然的入户调研中,被采访的阿姨在访谈过程中说到动情处就哭了起来。当时队友就感叹,叶舟舟的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很容易感觉到亲近,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她当时就想:也许是因为曾经在农村生活过,所以对于群众的难处更能感同身受,他们也更加信任我,愿意跟我交心。
既然如此,那么她就更有责任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叶舟舟下定决心,大学期间要去很多的地方,听听大家的想法。在青海调研,冬虫夏草协会会长希望她们能真的研究出对于规范西宁市冬虫夏草市场的学术成果,她想,是不是以后回到地方,站在他们身边,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概率会大一些。
曾经,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叶舟舟有机会加入到“中国圆计划——圆满假期”的队伍中,一行14人前往邵阳市大祥区面铺乡苏家民族小学。“抵达的时候,湖南的气温很低,我的手脚都木木的。这里谈不上简陋,有能遮风避雨的校舍,但是坐在里面的孩子都在打着哆嗦;有用石头木板堆砌的乒乓球台,但是孩子们还是有几分不能施展开来的无奈;有黑板,但是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响声让人紧张……”叶舟舟感慨,“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还要再努力,留守本可以是甜味的,我很高兴此行的名字是‘圆满使者’,我希望我们一点一滴的‘小动作’能让孩子们的生活‘圆满’起来。”
大学毕业后,叶舟舟顺利收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录取通知。她的导师生吉萍说起自己的故事,当年在留校和出国的岔路口,导师选择了前者,因为中国在世纪更迭之时,少了她的贡献,她一定遗憾终生。叶舟舟想,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役正是关键期,还有那么多老百姓反映的实际问题我都没有去了解过,书本的理论是不会变的,但是这个发展浪潮里没有我的参与,我一定会抱憾终生。
就这样,她放弃了录取,回到了湖南。
主动融入“两不当”
2017年7月,来到乡镇的叶舟舟面对的不单单是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身份转变,还有从“城市”到“农村”的环境考验。“年轻人就是来镀金的,不是来做事的。”刚到乡镇,她的耳边就充斥着这样的质疑。她深知,做事事,先行人事,主动求教,才能真正扭转同事和老百姓对自己的看法。她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不当”,一不把自己当新人,二不把自己当外人。
从安排值班的第一天起,她就不曾缺席一次夜间巡逻。她说,坐在巡逻车里聊天,播放着平安创建的宣传语,在各个村溜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基层老干部了。
在镇党委、政府“轮岗锻炼,全面培养”的培养方案下,一年里,她历经纪委、综治办等,最终做起扶贫组组长。她说:“外来妹不会说本地话,大学生不会处理群众矛盾等等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不会做就不做,学几句永州话,尝试写点材料,你初期工作的十分滑稽在同事眼里就是十分的努力,这就是前辈们愿意带你做的开始,也是你融入的起点。”
村里水稻发生了坐蔸灾害,在村干部蒋俊峰的安排下,叶舟舟来到田间地头查看灾情。稻田受灾的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希望她去到自己家的地里看看,沿着田埂,她越走越深入,有些“重灾区”在稻田的中央,她脱下鞋子就踏了进去,取回了几株样本。
回镇后,她积极联系镇农业组,帮受灾群众落实了水稻保险赔偿问题。她说:“那天从地里上来,在旁边的池塘边洗脚,我第一次听到叔叔阿姨们夸我不怕脏、吃得苦,也是第一次有人硬把自己地里种的西瓜塞到我手里,回想起那真是我来到镇上最开心的瞬间。”
得做的不一样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来到这里,却没有带来任何变化,我既对不起这个地方百姓的信任,也对不起自己的选择。别人觉得你不一样,你就得做的不一样。”叶舟舟说。
2017年10月,在扶贫办轮岗时,她发现冬日将近,部分贫困户存在“愁穿”现象,她立即组织各村扶贫专干摸底贫困户冬衣需求,同时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接,最终敲定“情暖衣冬”活动,11月中下旬展开了贫困户领冬衣现场活动。
但是,她认为活动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一是活动现场十分混乱,因为不像在校的活动组织,有一个团队;二是还没能把在基层干事和做好人好事区分开来,这样的活动是没头没尾的,唯一的好处就是确实发下去了冬衣。”但是,她也发现了机遇。“大塘乾村廖芬、阳山观村文紫娟等马上按照这个活动形式在区里回收衣服,为各村的贫困户发放到位。”
她想:乡镇完全可以组织起一群人,做起三两件事。
首先,凝结青年力量,打造工作团队。2018年1月,她接收镇团委工作,在团区委的安排下,她积极开展了联系返乡青年新春活动月,组织了返乡青年座谈会、汽车站爱心接站等活动。她感受到,当前返乡青年人数不断增强,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高涨,他们定将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2月起,她综合返乡青年在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设计了半结构式访谈框架,选取了部分返乡青年进行访谈,一方面“拉帮结派”,依托团委,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不断尝试去解决他们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曹永倩也是一名返乡青年,她希望在村里搭牛棚、养肉牛,团委了解情况后,迅速推荐她参加了2018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并积极和各村支书联系,帮助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叶舟舟说,她最开心的是曹永倩说我很不一样,因为没架子。
慢慢地,镇团委初具雏形,还做起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队队旗。“芬姐说,我身上带着镇里的青春与活力。”7月,团区委“阳光行动·爱在身边”活动找到了叶舟舟,希望在该镇举行开幕仪式。有 30户贫困户有机会现场领取扶贫物资,返乡青年廖芬带着镇上的志愿服务队队旗来到现场一起开展活动。叶舟舟说,她很开心有这么多的返乡青年积极承担起责任,才能让镇里获得这样的机会,承接到开幕式,争取到更多的爱心物资,也算一些贡献吧。
以地为基,以人为本,留住乡愁才是乡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她说,镇里的仁山村是由刘家村和胡家村合并而成,刘家村完整保留的族谱重燃了她对湖南姓氏文化挖掘和保护的浓厚兴趣。
2017年年底,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主动寻求社会力量,与中国人民大艺术学院和深圳古村之友团队取得联系,完成了对仁山村的调研、测绘,最终找准“红砖村”的发展主题,以保护红砖建筑为核心,以修建刘家宗祠为载体,注入刘家姓氏文脉记忆,与此同时,在古村之友平台上线“一起留住仁山村的血脉信仰”主题众筹。
“大学生们为村里设计了主题logo,众筹募集了资金4083元,我们做出的东西是不够的,但是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区、镇领导的认可,他们正在进一步推进,搞起‘乡贤文化’示范点建设等等,我还是认为我们的‘第一枪’是成功的。”谈起仁山村的建设,叶舟舟说。
学习带来自信
初到乡镇,时任镇党委书记的陈志刚安排她撰写村级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现场会材料。这是领导直接安排给她的第一个材料,她满心想证明自己。就一张A4纸的篇幅,写了足足两个小时,战战兢兢地拿到书记办公室,不到十分钟,材料就被打回,空白区还附上了书记重新起草的材料。她觉得很抱歉,书记为了培养她,多花精力亲自指导,但是她的能力却和乡镇工作需要不相匹配。
她认识到,要想真正为老百姓们做事,当好领导的左膀右臂,为乡镇和学术前沿搭桥引线,就要不断强化学习,锤炼能力。平时工作要沉得下去,看问题要站得高远。她愈发珍惜在乡村工作、生活的机会,力求把乡镇经验和问题带出去,和各位学者专家讨教,把解决办法带回来。2017年10月,在生吉萍老师的引荐下,她参加了中国食品系统年会,报告了2017年以600余个样本撰写的《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的信任程度及影响因素》一文,获年会优秀论文。
2017年年底,她毅然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终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
“记得大学闺蜜说过一句话,‘这个没有什么牛的,我要是学我也会做’。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才知道那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力带来的个人自信。我们很容易在基层的实际问题处理中里发现知识储备的盲区,但是只要不断的学习,培养足够的学习力,我们定能战胜一切。”叶舟舟说。
2018年6月26日,叶舟舟作为共青团十八大代表赴京参会,分组讨论上她积极传递基层声音,发出“没有真心,怎么会有信任力?没有服务,怎么会有向心力?没有引领,怎么会有战斗力?”的“基层三问”,和基层一线团干部产生了浓烈共鸣。现在,她正积极活跃在青年中,履行团代表义务,传达会议精神……
编辑|赵汉琪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