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菜场、活动室运营的共同点

租房、菜场、活动室运营的共同点

前几天和专门做租房的青客公寓的一个领导聊天,他说他曾到美国考察美国租房市场。我一直有困惑:美国人一生中会搬很多次家,有人做过统计,说美国人一生要搬七八次家,最多的要搬十几二十次家,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方便地搬家呢?

青客公寓的领导说,美国搬家搬得方便是因为美国租房服务这个产业非常专业,美国人搬家不像中国这样复杂,进去之后要搬电视、买床,还要把老家具处理掉等等,非常麻烦,所以大家能不搬家尽量不搬家,搬一次家会折腾掉一层皮,但是在美国租户基本上只要带个包就可以入住了。

美国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租房这个行业,美国已经做得非常专业,实现了流程化管理。一些具体问题方面,像家具、电器等等,都是标配,由租房公司来操作的,客户只要把一些特殊的需求提交给租房公司,他们就一手代办了。

美国的租房服务也是从竞争之中不断得到提升的。以往,美国的租房公司特别多,而今天比较大的租房公司只有三家。这三家公司掌控了绝大多数的房源,且产品已流程化、标准化了,租房的整个服务可以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准之上,从而使搬家变得更加便利。其实,日本的情况也相类似。日本最大的租房公司——伊本也是用流程化的管理,使搬家越来越方便。

而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租房市场是比较混乱的,只要找到社区的门面弄到两个电话,就可以开个中介租房了。这种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也在走像美国、像日本那样的道路,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在这样激烈竞争的背后,公寓租赁这个行业,也会有几家大公司来垄断,这其实是一种事实上的垄断,一些前沿的租房的专业服务机构,已经开始探索流程的全互联网化。

在软件方面,比如要看房,一些新的技术像VR技术、在线直播等等都开始应用,签约和支付也都实现了网上支付。签约,可以把合同通过网络传给对方,对方可以在手机APP端直接修改,改完之后再传回来,由专业公司确认并经双方都确认之后,在网上直接就完成了签约,现在网上支付已经很方便,付租金也很方便,所以看房租房就变得很方便。

租房公司还会提供标准化的装修,所以这个房子和那个房子都差不多,租客只要去看地段,或者用看房的软件看一看,而不一定到现场,接下来的签约和支付都可以在网上,这就节约了人们很多的时间,这就是未来的一种租房模式。

这种租房模式实现了人口的数据化管理。对于政府整治群租,对实有人口的管理都是有好处的,所以这样大的专业性的企业,政府也是非常支持的。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菜场,上个月我参观了陆家嘴地区的一个菜场,这个菜场一直在向新加坡邻里中心学习,底楼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菜场,干净、整洁。二楼是一个被称为“生活教时”的地方,生活教时的“时”是时间的“时”,它可以提供理发、健身、英语教育、厨艺学习等等社区服务,实际上是很多网红店的集合,因为这些网红店开在了二楼,自带流量,是一个非常时尚的、非常适合年轻人去的一个地方。

一楼的菜场非常干净,它的品牌名称是“万有集市”,意味着一万个都有的集市,既有非常时尚的面包店,还有一些鲜果店、鲜花店等等,当然它的核心就是菜市场,菜市场里面的菜整理得都非常好,有很多品牌供应商入驻其中。万有集市的创始人是由几个青联委员创办的,大都是80后的年轻人,而这批年轻人为什么盯住了菜市场去经营呢?

我觉得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一领域无比广阔的空间。菜市场最早是为了解决闲散就业而把社区的一块公共商业拿出来,同时为了服务周边的老百姓,所以里面的摊贩都是散的,没有规划的,你来卖什么东西,只要交了场地费就可以卖,那时,大家对于环境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所以传统的菜市场都是脏乱差,污水横流,难以插脚。

这两年,上海市政府推动菜市场标准化改建之后,菜市场变得整洁了起来,外观也越来越漂亮,但是它的实质内容却没有变。

后来,上海蔬菜集团与永辉合作推出了升级版的菜市场叫上蔬永辉菜场,实现了统一付款模式,通过蔬菜的电子标签,可以追溯蔬菜的产地,这就有点像超市了,但是它的样子还是菜市场的样子。

我想朝后再发展,它可能就会变成像万有集市那样的由一批年轻创业者推动的菜市场模式,这种菜市场模式所主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运作更加专业,它把菜市场当成一个品牌去打造,这又是一个新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社区空间的运行,比如非常公益性的一些空间,像居委会的活动室、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等这样的场地。很多领导对于这一块的运作已经很不满意,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块已经遭遇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难以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投入大,大量空间的运维,人力的投入,资金的投入都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是碎片化,这些场地有的是归街道管,有的是归区里的一些部门管,有的是归居委会管,而且都非常的分散,所以把这些场地整合起来也是非常难的。

第三个是需求杂,因为它背后所反映的是老百姓对这一块的很大的诉求,有的是广场舞大妈必须要占领的场地,有的是一些残疾人的场地等等,各种需求是非常杂的。

对于这样的一些空间的运营,政府现在的思路已经非常开放了,因为如果再按照这种分散管理,资源碎片化的方法去运营,必将导致供给低效,服务效能跟不上,而这些问题都很难解决。

有一个领导曾说,一个街道有一个文化中心,每个文化中心都要办一场社区纳凉晚会,每个街道预算是10万,而假如区里对文化中心这个项目进行统筹的话,由一个机构来巡演,同样是演12场,12个街道的话,成本可能就从分散到各个街道分别去演,可能会花120万,而巡演,则可能只有降到50万。

因为碎片化,好多东西都没办法节约,比如搭纳凉晚会的背景板,节目的导演、演员等等,都是可以通过批量采购而降低成本的,这就是运营的意义。

今天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会对这样分散的碎片化的公共空间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前面我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租房,租房这个事是纯市场化的运营。第二个是菜市场,菜市场是公共性的空间。第三个讲的是公益性的空间。

最初像租房这样纯市场的空间运营,因为有利可图,所以很多专业运营机构在此深耕,通过多年的发展成为非常专业的租房运营商。

菜市场虽然是一个公共性的服务空间,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是从碎片化、散乱的状态慢慢地向标准化的产品、集团化的管理运营、品牌化的运营方向在发展。

而反观公益性空间,通过前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发展方向,即必然会有一个或几个专业的运营机构产生,而途径就是标准化、流程化、规模化、品牌化,只有这样,空间才能让更多人受益的,可以让更多人参与,空间的活力才能更好地显现,尤其是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这一发展的趋势会更有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