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本文作者:李啸天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上映后,果不其然引来了大讨论,褒贬皆有,赞损齐飞。

论观影推荐,肯定是推荐大家去电影院去看一下的,绝对值得一张电影票钱。

但管虎是一个很牛皮的导演,对他的作品的评价,自然不能与新人导演比。所以,论批评,有很多。

本文单论《八佰》里违背的几个历史事实,有些是刻意的,有些则是无意的,这些修改有的对电影效果算是有加持作用,毕竟电影不是纪录片,但另外一些则实属不该,属于功课没有做好就开拍了。

下面,就来说一下。

一、“八百壮士”的人数问题

至于“八百壮士”的具体人数,影片中是412人,其中包括收纳的散兵为16人。也即,国军第三战区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第一营的官兵实际不到400人。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具体人数问题,实际上一直莫衷一是。不能就说管虎是错误的,但明显不够严谨。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八佰壮士”是孤军当时对外的宣称,是迷惑敌人的障眼法。具体多少人,都说是400左右,但具体人数,一直不太明确。

关于“八百壮士”的实际人数有以下几种说法:452人、423人、420人、377人、397人。

那么,究竟哪一个说法才是准确的呢?

“八百壮士”452人说,这一说法来自《辞海》。《辞海·八百壮士》称是452名,这个应该是按照当时营的编制来算的,524 团第 1 营由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排组成,编制满员即为452人。但实际上,当时压根就没有满员,所以,权威的《辞海》指出的只是理想状态,而非实际状况。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423人说,这一说法来源不可考。据说来自于1938年根据八百壮士的事迹而拍摄的同名黑白电影《八百壮士》,但这部战时的影片后来没有被完整保存下来,已无法核实。而且,影片拍摄时是否进行有效核实,也犹未可知。不过这一说法流传比较广泛,至今多家报刊在报道时均用此数字。1975年台湾版《八百壮士》依旧采用这一数字。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420人说,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经学者考证,像1994年5月《咸宁师专学报》中《八百壮士实有人数考》一文,文章指出:“‘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为420,在四行仓库战斗中伤亡43人,从四行仓库撤出时为377人,撤退过程中,9人牺牲,13人负伤入院治疗。”

420人说更权威的解释,来自其最高指挥官谢晋元。在1937年11月2日,谢晋元在“孤军营”( “八百壮士”进入租界时,立即被英军勒令收缴武器。解除武装后,又被羁留在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今余姚路)一块15亩的空地里,四周以铁丝网围困,派了“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此为“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420名,撤退时为377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根据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记载,并比较《新加坡路中国士兵拘禁营拘禁兵力实况清单》,10月31日进入孤军营中的实际人数为355人,谢晋元之后与工部局的书信中再次证实了这个数字。

因为谢晋元的地位,他身为当事人,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由最初的320人,到最终的355人,应该接近于事实。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397人说,这一说法是战争的亲历者、“八百壮士”之一的杨根奎说的,他回忆说:“其实,我们进入四行仓库并没有800人,而是397人。声称800人是为了壮军威。”

另外的410人、377人说,来源皆无法考证。

综上,无论哪种说法,皆无《八佰》一片中的412人的说法。不知道管虎何以采用此一说法,只能说,看起来他采用的好像是397的说法,然后加上了16位散兵,这样才接近于412的算法。

二、湖北保安团到底啥样子

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或者稍微去搜索下资料,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八百壮士”就是国军第三战区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第一营,是一支正规军,而且是精锐加强营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最让人受不了的地方,在于故事的主角压根不是第88师第524团第一营的将士,而是几位最后时刻收容进来的散兵与逃兵,包括湖北保安团(端午及小湖北)、浙江保卫团(张译)、东北军士兵(姜武),以及其他部队被打散的兵痞(王千源,影片中来自第33师,因为他说在兰州长大,应该是来自原西北军宋哲元第3军残部,中原大战后被收纳入第33师,淞沪会战前被编入第26军,淞沪会战期间负责防守蕰藻浜,表现出色。但蕰藻浜在嘉定,离四行仓库很远,王千源怎么被携裹进来四行仓库,很难说得通,毕竟部队被打散后应该向外围走,而不是进城。大概率是管虎随手用了一个番号,压根没做细节考证。毕竟,整片中未经细节考证的纰漏实在太多了)。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整部影片,《八佰》基本上以这些散兵的视角在讲故事,历史上的主角们只是面目不清的士兵们。

影片中,88师第524团第一营成建制地集体开进了四行仓库,并在途中收纳了16位游兵散勇。

但实际上,当第三战区决定要将国军主力撤出上海时,各条战线上的战事依旧激烈进行中。524团第一营的士兵们正战斗状态分散在阵地上,与敌对峙中。而他们的营长杨瑞符前往师部开会,并不在前线,没有营长集中指挥的阵地,士兵更显分散。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10月26日晚11时,第1营营长杨瑞符穿越火线,将师长孙元良的命令带到团部,内容是令第524团新任中校团附谢晋元指挥第524团第1营死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离上海。谢晋元之前是团参谋部主任,因中校团附黄永维重伤出缺,该职位遂由谢晋元补任。结果,刚刚上任团附,谢晋元即接到新任务,此时,他尚不知这个任务会让他名垂千古。

27日凌晨0时20分,第524团团长韩宪元与中校团附谢晋元、少校团附上官志标、少校营长杨瑞符先后握手道别,随后率团部人员撤离团部所在地上海北站。

谢晋元即着令第一营将士向四行仓库集结,据少校营长杨瑞符的日记记载。此时他焦急万分,因此时各连散布在火线上,并不在一处。谢晋元与杨瑞符商定,由谢带传令兵到四行仓库接防,杨则赶赴前线将四个连的人收容后进驻仓库。四行仓库之前为88师师部所在地,当谢晋元带着传令兵抵达,那里只剩师参谋长张柏亭和几名留守人员,张见前来接防的只有两人,大为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向谢晋元简单交代几句后率师部剩余人员渡河南去。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杨瑞符那边也马不停蹄地在兵荒马乱中寻找自己部队,忙得焦头烂额,好在收容工作还算顺利,他先找到了营部和1连所属的第1、第2排,“我担心谢团附着急,因命第1连之1、2排先往四行仓库集合”。好在,随后2连也赶到。至27日上午9时,第3连以及第1连第3排也陆续抵达仓库报道,“因为事先不知道本营有新任务,又很久找不到营长的位置,所以误随本团2、3营的队伍撤走,幸好在路上遇着团部的人,得知本营留守四行仓库”。这样,差不多花了近9个小时,人员基本到齐,谢晋元与杨瑞符心里才算松了口气。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第一营共有四个连,包括三个步兵连与一个机枪连。他们就这样陆续从火线上赶到了四行仓库,压根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收容散兵,更非《八佰》演的那样成建制地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往四行仓库。管虎想当然地认为队伍在途中会收纳散兵,完全是没由来的开脑洞,压根不了解战事进行中存在的现实。

大部队撤退与第一营坚守是同一时间进行的,第一营连自己人快速收纳起来,都成问题,怎么有精力去管游兵散勇们。而且,这些士兵也是直接赶往四行仓库集合,这个过程中,与其他路过的部队即使有照面,肯定也不会相互干涉。游兵散勇肯定存在,但他们存在着更大的机会跟随大部队一起撤离上海,而不是跟着赶到四行仓库。即便散兵盲目撞进了四行仓库,第一营也会将其赶开,而不是就地收纳。

《八佰》的开头即湖北保安团开进上海的情节,随后他们被打散,然后被524团第一营收纳。看起来煞有介事,但与历史对比起来,明显管虎望文生义了。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话多说开一点。524团第一营所在的第88师是国军精锐,是三大德式装备师之一。另外两师分别是第87师及36师。三大师最初都来源于国民警卫队。之前的1931年12月,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下宣布下野,他的警卫部队自然也就失去了警卫师的荣耀头衔,于是警卫第1师和第2师分别改称第87师和第88师。第36师则由上述两师补充旅共四个团基础之上组建,与87、88师属于孪生兄弟。是以,三大师都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524团第一营作为其中的一部,自然也是国军的精锐部队。

《八佰》给人造成的感觉之一,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守护军是一帮残兵败将。这个严重与事实不符!德系装备只有三个师,被拿到一部作为留守,是需要勇气的,变成游兵散勇在守卫,性质完全变了。

至于影片中提到的湖北保安团,绝非影片展现的游兵散勇。事实是,88师作为打响淞沪会战第一枪的部队,在三个月激烈的攻防中,伤亡很大。等到最后接到命令留守四行仓库时,88师最初的部队已经伤亡了十之七八,已经经过了五次补充。具体到第524团,在进行第3次整补时,全团基本已经拼得差不多了,当时恰好湖北省保安第5团刚刚从湖北开进到上海,遂将该团整建制补充到第524团。按照一般的火线补充原则,对于补充部队,士兵是全部都要,军官则是任其去留。但是由于第524团的中下级军官也伤亡十分惨重,因此对于保安第5团是按照建制全部接收,残存的原524团老兵则多充任班排长。再具体到第一营,被补充进来的正好是湖北保安第5团第一营。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相对来说,保安团压根就不是正规军,只是地方保卫团,战斗素养较差,有的人甚至都不会打枪。但无论如何,《八佰》中的湖北保安团绝非游兵散勇,不是被打散的部队,而是整建制被88师接收的部队,是88师的正规军。而且,这些保安团被变为正规军,而且得到了全新的德式装备,士气是上涨的,这些新兵非常兴奋,因为自己得到了重视。全英进入四行仓库之后,都很兴奋,表演都很英勇。懂军事的人都知道,真打起仗来,真正勇猛的其实是被调动其积极性的新兵,老兵则显狡猾,更懂避祸。激情满满的新兵,打起来无所畏惧,非常可怕,老兵则不然。《八佰》为了增加戏剧性,明显弱化了守军的英勇,说是为了凸显人性,其实是违背了军事常识,违背了史实。

影片中欧豪饰演的端午,还是被抓壮丁抓来的,原本压根不想参军,这简直是对湖北保安团的侮辱。实际上,湖北保安团在全国的保安团性质的队伍里,素质是一流的。当时湖北的军事力量整体掌握在武汉剿总司令何成浚手中,而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又是“政学系”的大佬,他也很想自己掌握一支武装力量。于是,在杨永泰的统筹下,湖北各地的保安团由省里统一足额发放军饷,轮流到武汉进行整训,因此军事素养不是正规军也堪比正规军。而且,民国时期著名的“汉阳造”,武器就来源于汉阳兵工厂,所以湖北保安团说是地方团练,其实作为“政学系”的私兵,实力并不差。被补充进88师之后,尽管整体素质不如经过德国教练整训出来的老兵,但战斗力并不差,看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的战斗效果就知道,杀敌不少,自己基本上没有损耗。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以游兵散勇的视角展开讲述“四行仓库保卫战”,整个就是“拧巴”的。这个视角的切入,大概是政治正确的要求,比较容易讲故事,也比较容易通过审核。毕竟,全面突出国军抗战的形象,在当前的大环境中,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从电影的角度,这种投机的行为,并不值得被鼓励,也不值得赞扬,不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气度。

对于湖北保安团,再多说一句。

1979年,湖北通城编写县志。在编写“通城抗日史料”一节时,修志人员找到了一份民国时期的老档案,名为《通城县抗战史料》,编写者为民国时期的通城县参议会,编写时间为1947年,也就是抗战结束后的第三年。在这份史料中,有一份《参加上海四行守军通城籍四十九壮士合传》,并附有《通城县参加上海四行孤军四十九壮士姓名一览表》。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结果,沿着这条线索,发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中绝大多数为鄂南子弟兵。其中,通城县200余人、蒲圻县(即今天的“赤壁市”)40余人、通山县20余人、崇阳县10余人。这些人组成的湖北保安团第5团第一营的主力,占据了第88师524团人数的80%左右。

三、三巨头指挥体系

我们现在都知道“八百壮士”的最高指挥官是谢晋元团长。在查阅史料中,有可以看到具体指挥作战的是其实是杨瑞符营长。谢晋元与杨瑞符就构成了“八佰壮士”的两巨头,一个负责全局性的统筹指挥,一个负责实际作战,类似企业里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

《八佰》里也是这样的勾勒。但是,在看台湾版《八百壮士》时,在88师师长孙元良对524团第一营安排留守任务时,从部队序列中连续点了三位人员的名字,分别是谢晋元、上官志标、杨瑞符,然后留下三人开会,安排任务。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在军队里,是一个级别森严的组织,排名有非常严肃的意义,绝不会出错。我看《八百壮士》看到这里时,就惊了一下,这个上官志标是怎么回事?何以排名排在了杨瑞符营长之上。赶紧查资料,发现他当时也是团附,与谢晋元在官阶上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八百壮士”的指挥体系,实际上是三巨头,包括中校团附谢晋元、少校团附上官志标、少校营长杨瑞符。同级别看军衔,谢晋元是实际上的老大,没有问题。后来,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7日颁授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和524团1营少校营长杨瑞符青天白日勋章。身为三巨头之一的少校团附上官志标有些被忽略了。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俞灏明饰演的上官志标,戴眼镜的形象其实接近杨瑞符。)

由于“八百壮士”的表现,国民政府下令所有参与者全部官升一级,又逢杨瑞符在撤离四行仓库时受伤,离开部队然后病死,上官志标就循例接任第88师524团团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谢晋元,上官志标率领八百壮士余部在上海隆重安葬谢晋元团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政治部第一科科长,1948年赴台湾,转业任公务员,在台南县政府兵役科任科长,后因公积劳成疾,病逝于任职内。整体上,由于上官志标做出的可资纪念的功业不太大,因此也就成了被忽略性的人物了。

《八佰》里将上官志标的身份弄成了第一连连长,就是严重错误的了,属于没做好功课。明显是在照搬百度百科。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但是,百度百科是民间资料,不能作为官方权威,这个是学界的常识。最简单来说,第88师是原国民警卫队改编而成的,压根不是粤军。

当时的524团第一营,由于是国军主力精锐部队,属于加强营,全员除营部外,共有四个连,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外加一个迫击炮排。(一般来说,一个常规营只有三个连。)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里,整个指挥体系如下:

谢晋元,团附,陆军中校

上官志标,团附,陆军少校

杨瑞符,营长,陆军少校

陶杏春,一连上尉连长

邓英,二连上尉连长

石美豪,三连上尉连长

唐棣,三连上尉代理连长(石美浩受伤后任代理连长)

雷雄,机枪连上尉连长

这里,有必要多说一点谢晋元团附与上官志标团附的区别,也即团附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官阶。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历史上,国军部队中有副团长、团附、团副,这三个称呼经常把人搞得头晕。这里一并辨正一下。

先说副团长,这个比较好说。就是团级副职,至今也有这个官阶,职权和地位都仅次于一把手的团长,而且一旦团长伤亡,顺位第一继任者就是副团长。而且副团长就是副团长,没有什么简称,副团长和团副根本是两回事。副团长的军衔一般都是上校或者中校,地位仅次于身为上校的团长。

团副则是团长副官的简称,与副团长完全不相干,地位也天差地别。所谓副官,其实就是贴身随从,地位也就比马弁高了那么一点,形象一点说就是主官的跟班打杂的,为了办事方便才给了军官的级别,通常也就是上尉、中尉级别。一般情况下,团副是不可能代行团长职权的,也很少有外放担任营长、连长。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团附。“八百壮士”里的谢晋元尽管都被称为谢团长,其实他只是一个团附,团副,也不是副团长。而且,上官志标也是团附。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团附,正式的称呼是团部附员,团附是个简称。团附的“附”是有附属于团长的意思,团附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团部的高级工作人员,有点类似于现在职场上的行政助理。如果团长是董事长,团附就类似于董秘。董秘可不是一般的秘书,在整个董事会中的地位非常高。

团附,是一个很复杂的官职,它的职权很难说清楚,既不是像副团长这样有一定明确权限的领导,也不像参谋或者秘书,更不是打杂的普通工作人员。有的时候,团附还负责训练、教育和武器使用的教官。

团附,最早来源于北洋新军。当时规定,每个团设一名中校团附,后来又增设一名少校团附。因为那时军事膨胀非常快,团附算是储备干部一样,先有级别,跟随作训,增加经验。

南方革命军成立后,也仿效北洋军制,在团一级设中校、少校团附各一名。北伐之后,国军进行整军,起初团一级是没有副团长,但有团附。后来增设了副团长,但团附依然保留。

中校团附,和副团长军衔相同,级别也一样,但地位要比副团长低。只有在正副团长都伤亡无法行使职权时,中校团附因为军衔较高的缘故才能代行团长职权。更多时候,中校团附是在下属营长出现伤亡,外放担任营长。

所以,“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时,谢晋元身为中校团附,被外放指挥一个营是很顺理成章的。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至于上官志标所担任的少校团附,军衔低于副团长,地位相对来说就更低了,不要说在非常时候代行团长职务,就连外放担任营长也不多见。由于“八百壮士”执行的是特殊任务,为了加强领导,于是中校团附谢晋元与少校团队上官志标全部被指派担任留守第一营的领导,属于极其少见的情况。

再有,就是谢晋元很长时间里一直是88师524团的团参谋部主任,因中校团附黄永维重伤出缺,该职位遂由谢晋元补任。这一补任,就发生在执行任务的不几天,屁股尚未坐热。“四行仓库保卫战”共有四天,其实直到第二天,普通士兵才知道他们的首长是谢晋元。实际指挥他们作战的,一直是杨瑞符营长。

民国时期,团一级不设团参谋长,旅一级才开始有参谋长的职务,团一级只有参谋主任。谢晋元就是524团参谋主任,实际上可以可以等同于参谋长,就是团长的首席幕僚,但地位上依次低于团长、副团长、团附。

加之,谢晋元早在第88师开进上海之前,已于1936年春天即先行抵达上海,率第二批侦察小组对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兵营进行了侦察,并针对日军海军旗舰“出云号”提出针对性的“铁拳计划”,予以重伤。身为参谋官,谢晋元早年从国立广东大学(今国立中山大学)毕业后,转投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 彪、张灵甫、胡琏、李弥等人是同学。无论是文化素养,还是军事素养,以及他对上海的了解程度,身为团附的谢晋元都担当得起“八百壮士”的最高指挥官。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谢晋元还做过一首诗:

勇敢杀敌八百兵,

抗敌豪情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倭奴气不平。

无论气势,还是文字的文理,都显露出谢晋元的才情来,绝非单纯的一介武夫。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将谢团附称为谢团长,大抵是团附也算是团级干部,笼统地称为谢团长,不严谨,但也说得过去。就像现在,一个省有七八位副省长,但大家交流起来,都是某省长,而不是某副省长。各级都是这样的,自动将副字给省略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叫开了也就习惯了。

而上官志标与杨瑞符则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打上来的,属于职业士兵,政治素养要低于谢晋元。对外影响力,也远低于谢晋元,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八佰壮士”大战前集体洗澡是咋回事

《八佰》中,在日军加强对四行仓库的攻势前,国军将领知道即将面临的激烈战事,于是让士兵们脱了军装,集体洗浴。在电影中,这一段落,拍摄的极具仪式感,有一种悲壮的情怀在里面,非常好看。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现实情况是,不可能,压根不存在!

实际上,四行仓库作为银行修建的仓库,外壁极其坚固。而且,524团第一营进入之前,又被88师作为师部使用。里面的战略物资足够,谢晋元后来在孤军营中也提到,仓库中的弹药消耗不到1/10,粮草也足,如要坚守,支撑下来3年都没太大问题。

具体负责修筑工事的杨瑞符营长,在第一时间看到这座仓库时,也颇感兴奋:

“这座仓库,真是一个‘天然堡垒’,储存了几千万包粮食,第一、二、三层都是小麦杂粮之类,四层与五层是牛皮与丝茧,都是很有用处。一层至三层,我们作了三天就完全告成。将每个窗户门口封闭了,南墙边的麻包,推挤了五公尺厚,北边各门口,筑有十几公尺厚,是从地板到屋顶。第四层因为材料不够,并为引诱敌人多多消耗弹药,实际我们无人住在第四层,第五层工事昨天已经完成,这层工事非常好,比敌人侵占的交通银行仓库高得多,我们完全可以控制敌人,敌人对我们没有办法。”

但是,杨瑞符没有说的是,四行仓库里的水电情况。

至于照明,为了防止敌人窥探,进驻仓库的第一天,杨瑞符就下令打破了所有电灯。《八佰》中利用突然打开的电灯,让侵入仓库的日军猝不及防,悉数击毙,这是不合现实的。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夜间,守护的军人只能靠煤油灯照明,来修筑工事。煤油灯的好处在于,敌人即便远远发现灯光,也无法看清灯光周边的情况。

日军为了围困八百壮士,切断了四行仓库的自来水供应。导致仓库守军连基本洗漱饮水都出现困难。杨瑞符不得不下令将所有污水小便都收集起来,妥善保存,以备消防之用。自然也没有多余的水可以烹煮食物。自从自来水断后,士兵们连续两天持续作战,却无法补充水分,也无法进食熟饭。他们亟须食物和水的补给。

苏州河对岸的民众,抗日热忱被激发起来之后,踊跃捐献物资。民众组织的后方办事处,自开始办公起,办公室里的电话铃便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人一群一群地涌进来,各界的慰问品直接间接好像挑山倒海的滚滚而来,我简直会想到将要开一家规模顶大的百货公司。”品种琳琅满目到骇人的地步,“饮料有啤酒、汽水、鲜橘汁、可口可乐,食品有光饼、面包、饼干、馒头、蛋糕、咖啡、糖、油焖笋、什锦菜、菠萝蜜、水果、鸡蛋、牛奶、盐、糖……”,甚至还包括在当时价格不菲的鱼肝油和白木耳。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捐助者也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商贾大户到贩夫走卒。有赤贫的老式店家的学徒,新式商店的店员,许多可爱的儿童与小姐,有阔人用银行存款成批地购买,也有工人用自己的血汗钱买来。在捐助者中,甚至包括难民收容所里的全体难民,他们发起了绝食一天的运动,将省下的粮食钱款捐赠给孤军们。

由于职业军人的表现就在眼皮底下,524团第一营将士的勇敢被隔河围观的民众看得清清楚楚。这一状况,客观上改变了普通民众对于军人形象的认知。传统中国,士兵这一职业一直以来被视为低等人从事的贱业。所谓“丘八”就是对士兵的蔑称。

淞沪会战彻底改变了民众对军人这一职业的看法。民众看着这些身穿制服的人为了保卫家园冲锋陷阵,与侵略者肉搏厮杀。尤其是那些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精锐德械式,他们奔赴战场的威武雄姿令人倾倒。为国家寸土必争而不是为抢夺地盘权势的国家军队的正面形象,在抗战初期被迅速塑造出来。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所以,《八佰》里洗澡是不可能存在的。对岸群众的情绪在影片里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作为影片这样表现,当然没有问题。其实,对岸的群众早已经过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这种转变已经发生了。一旦他们知道四行仓库里尚有中国军队时,第一时间就纷纷捐助了。

之所以守军干渴了两天,是由于通讯的不畅,外部不知道守军们缺的是什么。一旦明白后,一切就顺畅了。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多大,蒋介石想利用此战吸引国联关注,制裁日军的目的并没有实现。但客观效果,还是出来了,就是激起了民族团结的情绪,为中华民族英勇抵御外辱,树立了丰碑。

五、杨惠敏送旗是不是游过去的

至于这一点,不能全怪管虎。毕竟,在杨惠敏送旗完成,通过苏州河游回对岸时,各大报刊第一时间的报道,都是她是同样是从苏州河上游过去送旗的。

实际上,她是从陆路上爬过去的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那么,游泳这个说法到底怎么来的呢?

524团第一营所在的第88师师长孙元良,一直活到了2007年,属于高寿。

在孙元良的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里,有一段杨惠敏有关送旗的口述:

“到了晚上,我脱下童子军制服,将一面大国旗紧紧地缠在身上,再罩上制服。夜空是黝黑的,有英国兵走动的影子。马路对面的四行仓库像一个巨人,俯视着我。我观察了一下地形,若是溜过马路,势必要被左右的英国警戒兵发现,把我作为枪靶子。过了马路,四行仓库有重重铁丝网围着,只有沿着铁丝网工事爬到缺口处,再从窗子爬进去。移动是要冒险的,我卧到地上,爬过马路。不久,枪炮声沉寂下去,我又开始慢慢爬,终于到了东侧的楼下。谢晋元团长,杨瑞符营长早有消息,知道我要来献旗,他们都在等候我。”

这等于是,杨惠敏亲口述说自己是“爬”过去的,而不是“游”过去的。

再来看下谢晋元之子谢继民的说法。谢继民曾采访过“八百壮士”其中一位,还原了历史现场:

“西藏路是中间一条铁丝网,半条马路是中国界,半条马路是租界,她在租界那个地方喊了一个多小时。她喊我要到你们仓库里来,跟你们一起打日本人。第四连的连长雷雄报告了这件事。我父亲跟他讲,叫她回去,他说我们打仗要一个小姑娘来凑热闹干什么。那个战士回忆他说,她不停地在那里喊,喊了一个多小时,不让她过去以后,她说你们需要什么,然后又报告我父亲,我父亲跟他讲,这样吧,你叫她送一面国旗,她再回去,从陆路,在天亮以前把一面国旗送过来。为什么要说游泳?因为不想日本人找租界的麻烦,对外她就说我是游泳过去的。”

这什么意思,就是指明当初对外宣称是“游”过去的,与400人对外宣称是800人性质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声势,为了保护作用。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孙元良特意在回忆录里转述杨惠敏写下的文章:曙色微茫中,平台上站了一二十个人,都庄重地举手向国旗敬礼。没有音乐,没有排场,只有一两声冷枪响,但那神圣而肃穆的气氛,单纯而悲壮的场面却是感人至深的。

无论是《八佰》,还是台版的《八百壮士》,有关升国旗的一段,都非煽情,拍摄的极为雄壮。实际上,都与历史不符。不过,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没有必要还原真实情况,能够好看就好。游泳自然比爬行更好看一些。

甚至,在台湾版里,秋冬时分拍摄游河戏份时,林青霞还重病一场,更具戏剧性。

六、谢晋元在撤退时是否受伤

本文字数已经够多了,此处就简略一点。

《八佰》里,在最后撤离时,谢晋元在桥上英勇负伤。其实,历史场景中,撤离还是相对顺利的。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在首批撤离的士兵过桥时,大部分人都从工事上携带了沙包,边撤边快速搭建了简易工事,为后面士兵的撤离,造成了方便。

日军的确对撤离中的将士进行了扫射,造成两名战士牺牲,杨瑞符等20多人负伤。杨瑞符营长当时,弹穿左胸,负重伤。也因此,杨瑞符被送进了医院,没有跟随谢晋元等进入孤军营。由于伤重,杨瑞符一直重庆后方养伤。1940年初,由于枪伤复发,经送重庆抢救无效,逝世于医院,终年38岁。

影片中,将杨瑞符受伤的戏份转到了谢晋元身上了。

在撤退时,河边负责租界守护的英军指挥官马勒提少将不顾日军的抗议,亲自站在他警戒线上的重机关枪阵地上,掩护孤军通过新垃圾桥。这本不是他的责任,也不是孤军所需要,算是尽了义务。

谢晋元本人在撤退中,并未受伤,不像《八佰》所演的那样。但在之后的孤军营里,谢却遭到了被汉奸收买的士兵的刺杀,悲壮而死。是为憾事!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好了,《八佰》原本还有不少槽点可以说,但这篇文章实在是够长了。就不再多说了,就到这里吧。

本文参考且不限于以下文章,特此感谢:

1.坚守四行仓库的荣誉,不应只属于88师,还应记住湖北省保安第5团

2.国军部队中的副团长、团附、团副三个职位是一回事吗?

3.不是《八佰》,是四百廿!真实历史的四行孤军,比电影更震动人心

4.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到底多少人

5.88师师长孙元良回忆: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6.“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八百壮士”的名称从何而来?

7.已知的“八百壮士”名单!致敬!

8.“八百壮士”奉命守四行仓库的历史细节:孙元良电话里跟顾祝同急了

9.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乱离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