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 |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党史学习 |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吴勤,原名吴勤本。1895年11月27日,吴勤出生于南海县第四区南浦村(今属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一个贫农家庭,祖籍东莞,清朝末年迁居南海县南浦村。吴勤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高氏带着他五兄妹艰难度日。

党史学习 |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吴勤。(资料图片)

走上革命道路
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勤自小失学,仅靠从事掏粪工作赚取微薄收入,以补贴家用。劳动之余,拜鸿胜馆名教头钱维方为师。生活的艰辛与习武的磨炼,使吴勤从小养成了刚毅、豪爽的性格,也练就岀一副魁梧强壮的体魄。

1916年孙中山号召倒袁(世凯),打击袁在广东的残余势力龙济光。吴勤参加了民军(革命党人临时募集和发动的非正规军队),在广州对龙济光军队作战中只身泅水爆炸敌舰,受孙中山嘉奖,被任为孙中山的卫士。

1918年,孙中山离开广东,吴勤返回佛山家乡务农。他召集本村青年在大桥头的鸿胜分馆练习武术,并组织习武的当地乡民,对抗地主民团,在当地颇有影响。正是在习武的过程中,吴勤结识了众多农民青年,为日后的革命事业打下了群众基础。

1924年5月29日,吴勤在中共佛山组的启发和帮助下,领导开展农民运动,组建了国共合作下南海县的第一支农民武装,命名为“南浦农团军”,自己担任团长。同年8月,吴勤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吴勤聆听了周恩来、彭湃、谭平山等领导人的演讲,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现阶段的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0月10日,他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斗争,从中受到严峻的考验,革命立场更坚定。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前,他由谭平山等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吴勤立下了跟定共产党、解放全民族的革命志向。

1924年10月底,吴勤从农讲所毕业回到南海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5月,南海县第四区农民协会成立,吴勤任会长。他还自筹经费开办农民子弟学校,担任校长,让农民子弟免费入学,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

战功卓著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

然而,革命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27年12月,吴勤组织了为配合广州起义而攻占佛山镇普君圩的战斗,在起义失败后辗转流亡到新加坡。期间,他心怀祖国安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吴勤与当地爱国华侨一起参加抗日爱国运动。1934年,他从新加坡返回香港,受叶挺、何香凝等指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党史学习 |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吴勤抗日义勇队伏击日军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勤毅然返回广州、佛山等地,组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8年10月,广州、佛山沦陷后,吴勤从佛山带领19名爱国青年到广州南郊崇文二十四乡,组织起一支50多人的抗日义勇队,在南海县一带打击日本侵略者。
同年10月下旬的一天,吴勤率队在南海平洲夏滘附近河面伏击日军的两艘运输船,击毙了日军10余人,并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数百包粮食。随后,又在日军追击国民党军队时,毁坏广三铁路小塘车站,阻延日军的西进。这两次战斗的胜利,震动了整个珠江三角洲,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敌制胜的信心,吸引了大批青年农民踊跃参队。不久后,抗日义勇队改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吴勤被委任为司令。

党史学习 |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吴勤曾率领抗日义勇队在平洲夏滘附近河面(今桂城夏南一环溪村河涌旁)伏击日军。珠江时报全媒体记者 方智恒 黄永程 摄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加到抗日斗争中,吴勤还于1939年5月组建起半武装性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抗日俊杰同志社”,并任社长。该社先后在南海、顺德、三水、花县和广州南郊建立52个分社,社员2000多人。在团结和发动广大群众抗日、开展锄奸活动、支持人民抗日武装以及打击敌伪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7月,广游二支队整编,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正当广游二支队在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取得抗击日伪军的节节胜利时,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反共逆流,各种反动势力共同“围剿”广游二支队。他们甚至派出特务,以高官厚禄引诱吴勤交出部队和武器,但他始终坚持“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的信念,决心把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

吴勤的正气凛然,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1942年5月7日,吴勤夫妇及警卫员邓卓英3人在顺德陈村水枝花渡口乘船时,遭到国民党顽军的伏击而牺牲。

吴勤牺牲后,他的亲密战友刘向东在悲痛之下,写下一首诗歌,深切怀念这位抗日志士:陈村江水起洪流,难洗吴勤受害血。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编辑 | 周艳梅 责编|张秀丽

来源 | 珠江时报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