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及区域分布,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

一、对外劳务合作的方式及发展历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劳务输出规模不断增长,范围日益扩大。随着国际劳务合作的持续深化,我国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对外劳务合作进入新阶段。

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及区域分布,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经过40年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变化,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方式日益丰富,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及区域分布,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三五”时期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劳务派遣规模逐步扩大。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和投资进一步增大,劳动力对外输出伴随着企业“走出去”而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全球经济和贸易进入调整阶段,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也受到影响。2015年,对外劳务合作派遣规模首次出现下降,当年派出人数为53万人,较上年下降5.7%,201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8.7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5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1.1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7.6万人。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及区域分布,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

资料来源:商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外劳务人数为99.7万人,2019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4万人。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及区域分布,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

资料来源:商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国内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劳务输出的主力军。在我国外派劳务人员当中,大部分是一般技术人员、海员、厨师、铁路工人及纺织制衣工以及其他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外语水平差,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建筑业、农业、渔业和纺织业等非技术性工作的传统行业。这些劳务输出正好满足了像非洲、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入的需求,所以增长速度较快。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三大传统领域,2018年末我在外各类劳务人员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三大行业,合计在外人数72.9万人,所占比重为73%。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及区域分布,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

资料来源:商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对外劳务合作输出地区来看,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占到总体约三分之二。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排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阿尔及利亚、中国香港、安哥拉、沙特等。

三、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显著,第三国劳务合作新模式悄然兴起。受到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下外派人员出现供大于求形势,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东南亚国家正在赶超。

与此同时,第三国劳务现象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从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印尼、印度、斯里兰卡、朝鲜等国家招收外籍务工人员,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有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雇佣当地劳动力和采用第三国劳动力的人员规模已经超过项目员工总数的60%,甚至直接将劳务合作项目投放到第三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