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遭争抢背后 多重驱动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加码

“独角兽”遭争抢背后 多重驱动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加码

作者|林丹,出品|创业最前线

本文系原创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

今年以来,“独角兽”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为了抢夺“独角兽”,国内证券市场、港交所,甚至连一向高冷保守的纽交所都提出修改上市规则,向“独角兽”企业伸出橄榄枝。“独角兽”企业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估值也水涨船高,“独角兽”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3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4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一时间,“独角兽”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独角兽”企业受关注度再次被拉升,受到资本蜂拥抢食,甚至有些出资方直接点名非“独角兽”不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独角兽”火爆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驱动。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独角兽”成“香饽饽”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各种创新企业不断涌现,但由于以往资本市场制度限制等原因,一批处于引领地位的创新企业只能借道境外上市,这导致目前国内上市企业中创新企业比重偏小。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之后,CDR(中国存托凭证)新政出炉,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展开试点。

政策释放出的种种信号意味着,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资本市场正大开绿色通道,一批优秀的创新型“独角兽”企业或将率先登陆资本市场。

“独角兽”遭争抢背后 多重驱动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加码

与此同时,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实施落地,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为当地企业搭建平台。据了解,3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陆晓春带队赴“独角兽”企业洋码头进行调研,并表示,要积极为上海“独角兽”企业进行项目对接、融资对接、上市辅导等搭建平台。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以及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洋码头是同时入选两家榜单中屈指可数的独立跨境电商平台。2017年底,洋码头获得C轮融资,由招商局资本领投,是近两年资本寒冬状况下,唯一获得C轮融资的独立跨境电商。

错失BATJ,不再错过“独角兽”

2000年,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十多年间,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BATJ)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在境外上市,不约而同地演绎着“国内赚钱、境外分红”的模式。眼看着优秀的企业远走海外,却无以挽留,这成为国内市场的一个“痛”。

3月份,多家近两年登录港交所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披露了2017年度财报,其中全球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的上市首年财报显示,其2017年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4.7%;数字阅读平台阅文集团上市后的首份年度财报显示,其2017年盈利飙增14倍;美图公司交上的2017年全年业绩公告,也是其上市以来的第二份全年业绩显示,其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8%,其中,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2.2%。

“独角兽”遭争抢背后 多重驱动为创新型科技企业加码

高增长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彻底触动了国内资本市场,为了弥补错失BATJ的“痛”,以及不再错失创新型互联网企业,证监会积极推进“独角兽”们在国内上市,证监会在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上表示,要解决BATJ不能在A股上市的问题,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必要时通过授权的方式解决制度桎梏。

境外市场抢食 “独角兽”融资渠道多元

为了抢食“独角兽”,各大资本市场纷纷抛出橄榄枝。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拓宽上市制度,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据了解,这是近24年来意义最为重大的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长罗文也在今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允许采用两级投票制股份结构的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一向保持高冷范的纽交所更是使出了大杀器,不通过上市流程发行新股或筹集资金,又不需要承销商,只要简单地登记现有股票,便可在资本市场上自由交易,这种方式搅动了“独角兽”上市的一池春水。多家境外交易市场的举动意味着创新型“独角兽”企业融资渠道趋多元化。

筑行业壁垒 巨头打不进的“独角兽”

在国内创业圈里,北上杭深是企业家们的创业热土。相较而言,北京的综合实力强,包容性强,对于各种行业新概念,北京往往都是发源地,创业企业和“独角兽”也最多。而上海是一座更“务实”的城市,创新型“独角兽”略显稀缺,数得上名的如陆金所、洋码头、蔚来汽车、沪江网等。对于稀缺的资源,上海给与了很多支持。

以跨境电商洋码头为例,2010年诞生于上海的洋码头,是国内首家一站式海外购物平台,2017年办公场地搬至静安区后,受到静安区政府和市北高新园区的很大帮助,同时相关机构领导带队亲赴调研指导。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虽有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巨头纷纷涉足跨境电商,但洋码头作为独立跨境电商平台依然优势不减。成立7年以来,洋码头持续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在买手商家制、全球供应链体系、跨境物流三大核心模块的强化布局,铸就了“巨头”也啃不进的行业壁垒。

“行业再怎么竞争激烈,都有巨头覆盖不到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你的生存空间。”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表示,“上海这个土壤特别适合扎扎实实做创新和差异化,而且上海的融资环境、贸易中心优势、相关行业配套资源都在这里”。

今年洋码头还将继续深入全球供应链整合,全新布局B2B业务,为产业内更多企业赋能。据了解,业内难以复制的核心业务加上较强的变现能力,洋码头已于去年实现单月盈利,目前接近盈利红线,有望在年内实现全面盈利。

业内专家表示,超强的供应链体系和跨境物流源于洋码头多年深耕,绝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且其变现能力强,是目前独立跨境电商行业唯一实现盈利的“独角兽”企业,因此成为了不少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从接近洋码头投资方的业内人士处获悉,洋码头已启动新一轮融资,或可能是最后一轮融资。

政策的利好,错失BATJ的补偿心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一切都为“独角兽”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一家企业能否顺利上市,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时间节点的选择最为重要。在目前政策大力支持“独角兽”企业的背景下可谓良机,也可能会得到更高的估值。

类似洋码头这样,具备持续生存能力、变现能力强、能真正解决用户需求且市场空间足够大、有着巨头也啃不动的核心商业模式的创新型“独角兽”,在多重因素驱动下,无疑将受到业内广泛认可,并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