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28日电题:数字经济赋能疫情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恢复
新华社记者潘强、朱丽莉
临近“双十一”,中国消费者计划着线上“买买买”的同时,不少商家在忙碌着备战东南亚主流电商平台Lazada(中文名:来赞达)的狂欢购物节。随着在线购物逐渐走进东南亚人民的生活,快消品、数码家电、美妆服饰等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和韧性,在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民生发展、经济繁荣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成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走深走实的强大动力。
阿里巴巴在来赞达借助自身的数字基础设施,为众多品牌及商家进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发展打开了市场。2016年以来,中国已与全球22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越南咖啡、柬埔寨坚果、泰国榴莲等东盟国家的特色产品在中国电商平台上也销售火爆。
东南亚进口榴莲在中国很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 朱丽莉 摄
“通过线上平台下单,就可以把泰国的水果带到中国市场。”经营农业科技公司的覃庆献说,今年泰国榴莲深受消费者青睐,网络销售量增加了不少。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相继获批南宁、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及北海、钦州、崇左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与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多个东盟国家电子商务合作不断加深,跨境电商交易额成倍增长。今年1月至7月,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46.3%。
广西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张春介绍,南宁市先后引进华为、浪潮、腾讯等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也培育了中国东信、数广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2019年,南宁市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软件开发云服务合作协议,并逐步深化合作,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图为主播周星星在Lazada平台向泰国消费者展示平板触控笔的用法。 新华社记者 朱丽莉 摄
作为加强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中国—东盟信息港已与东盟多国在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等领域开展项目的对接及落地合作,打造了一批面向东盟区域的互联网平台,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进行合作推广。
“目前东盟的数字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中国与东盟在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东亮说。
“云上东博会”开设了多个主题展馆。 受访者供图
去年,“云上东博会”首次上线,开发了“云展示”“云会议”“云洽谈”等功能,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商机。观众可线上逛展,浏览各国文化内容及参展商品,包括中国商品馆、东盟国家馆和“一带一路”国际馆等。“‘云上东博会’启动以来,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营,真正实现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说。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扩大85倍,双方在多领域投资合作稳步拓展,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断加速,区域经济融合日益加深。
疫情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逆势上扬,东盟去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双方贸易额达6305.4亿美元,同比增长31.1%,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表示,近年来,中国跟东盟的合作一直在寻求新兴的增长点,如果双方在跨境电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更多共识与合作,中国—东盟未来发展和经济增长将会更多元更强劲。
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在第18届东博会上表示,放眼未来,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东盟和中国更紧密的经济融合,将让双方获益更多。双方应致力于进一步减少非关税措施,并着手应对新挑战,推动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