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每日精选:中科院发布编程语言木兰;欧盟拟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

以下新闻选自人工智能信息平台“机器之心Pro”:花最少的时间,看最重要的新闻。

AI每日精选:中科院发布编程语言木兰;欧盟拟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

投融资

1.AI 招聘平台 Phenom People 完成 3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

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费城的 Phenom People 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公司吸引新人才的人力资源平台,在由 WestBridge Capital 领投的 C 轮融资中筹集了 3000 万美元,eBay 创始人 Pierre Omidyar 的风险投资公司 Omidyar Ventures,AXA Venture Partners,Sierra Ventures,Sigma Prime Ventures,Karlani Capital,以及属于 AllianceBernstein 的基金参与了该轮融资。Phenom People 宣称其「人才体验管理」(TXM)平台是为希望通过个性化的工作和内容推荐,聊天机器人和内容管理系统来构建职业网站的公司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VentureBeat)

2.人工智能和无人机初创公司Clobotics完成1000万美元融资,将业务扩展到新加坡

据悉,总部位于上海和西雅图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 Clobotics 已从 Tiger Investment 的 B +轮融资中筹集了 1000 万美元。新资金将用于研发以及公司向新加坡的扩展。Clobotics 于 2019 年 8 月完成了 22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一年前获得了 2100 万美元的 A 轮投资。该公司称其使用其无人机机群为风力涡轮机叶片安全检查拍摄精确的照片,从而节省了人工工作,并将效率提高了 10 倍。Clobotics 的客户包括欧洲的 GEV 风力发电公司和上海电气。除风力发电公司外,Clobotics 还为消费包装商品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服务,通过捕获包装商品的图像,进行分析并提供实时数据驱动的洞察力以提高其销售并削减运营成本。(Tech in Asia)

行业动态

1.中科院发布面向智能物联应用的编程语言「木兰」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译组主导研发的编程语言「木兰」于 1 月 15 日正式发布。「木兰」的定位面向智能物联应用,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具有易学、易教、强兼容、支持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开发等优点,在高校和青少年编程教育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研究团队表示,「木兰」的目标是成为智能物联时代的「C 语言」,已对外提供开放获取。

2.广州:加快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未来将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1 月 16 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志英表示,广州将从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示范带动两方面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开通粤港澳电商直通车,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推出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互认互通的办法,未来将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南方网)

大公司新闻

1.微软小冰团队:将不再局限于十八岁少女小冰设定

AI每日精选:中科院发布编程语言木兰;欧盟拟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

1 月 17 日消息,微软小冰团队宣布将于下周三(1 月 22 日)开始,分批启动 Avatar Framework 的小规模公开测试,框架将开始测试创造首批 999 个虚拟人类。如测试顺利,将按既定计划,于今年春季正式公开发布全新的 Avatar Framework for everyone 版本,微软小冰将不再局限于十八岁少女小冰的特定设定。下周三启动的第一批小规模公开测试,测试目标为情感陪伴型,产品限定为女性恋人。更多批次将在今后数周内依次推出。在测试阶段,每个虚拟人类的生命将限制为 168 小时。测试结束后,这些虚拟人类的生命将被终结,但其与用户的交互记忆可被保留。因此,如用户需要,可有望在正式产品推出时复活。

2.特斯拉:已经有超60万辆特斯拉配备完全自动驾驶芯片

1 月 17 日消息,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称,特斯拉已配备完全自动驾驶芯片,该芯片拥有高达 60 亿的晶体管,每秒可完成 144 万亿次的计算,能同时处理每秒 2300 帧的图像。每辆特斯拉有两个芯片加持,可以同时处理相同的数据。目前特斯拉已经有超过 60 万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硬件」的车辆。

最新政策

1.欧盟拟在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五年,防止滥用

据外媒最新消息,欧盟正在考虑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长达五年,以便有时间研究如何防止这种技术被滥用。欧盟行政部门——欧盟委员会在一份18页的白皮书中提出了这个禁止令,而这一举措的一个大背景,是全球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人脸识别、以及执法机构广泛使用展开辩论。

研究与技术

1.类脑网络将能「使用无序来检测有序模式」

能够检测有序模式的无序网络这听起来很矛盾,但这几乎可以直接用来描述大脑的工作方式。荷兰特温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硅技术的大脑启发性网络,该网络可以在室温下运行。得益于「跳跃传导」,系统无需使用预先设计的元素即可演变为解决方案。研究人员于本月 15 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半导体行业正涌现出受大脑功能启发的新计算机设计策略,例如具有神经元和突触的英特尔 Loihi 处理器。但是,模仿一个神经元需要数千个晶体管,而大脑则有数百亿个神经元。小型化是一种方法,但该技术已达到物理极限。这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新文章提出的新的无序掺杂原子网络是一种不同的方法:它不使用预先设计的神经元或其他电路,而是将材料特性发展为一种解决方案。这种方法是节能的,并且不会占用太多的表面空间。

2.伯克利 AI 研究中心用 Ray Tune 训练模型

伯克利 AI 研究中心近日(BAIR)发表博客,分享了他们开发两个内部研究人员用来执行大规模 AI 实验的关键软件库—Ray Tune 和 Ray Cluster Launcher—的经验,这两个软件库现在都支持许多流行的开源 AI 库。研究人员表示,随着 AI 研究变得越来越注重计算,许多 AI 研究人员可能会发现时间和资源越来越紧缺。现在,许多研究人员都依赖 Amazon Web Services 或 Google Compute Platform 等云提供商来访问训练大型模型所需的大量计算资源。Ray Tune 旨在解决这些临时实验执行工具的缺点—这主要是通过利用 Ray Actor API 并添加故障处理来完成的。

产品应用

1.Companion Labs与SF SPCA联合推出首款靠AI驱动的训狗设备CompanionPro

AI每日精选:中科院发布编程语言木兰;欧盟拟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

近日,Companion Labs 与旧金山动物保护协会 (SF SPCA) 联合推出首款靠 AI 驱动的训狗设备。这款名为 CompanionPro 的训练器看上去像是苏联时期的太空加热器,里边装有图像传感器、Google Edge TPU AI 处理器、无线连接、灯光、扬声器和一个专有的「狗食发射器」。其中,计算机视觉是这款机器展开运作的关键,它能实时检测狗狗的行为从而调整其对奖励的传递以此来强化所期望的行为。至于它能否达到跟人类训练师一样的训练效果则还有待观察。Companion 总部设在 SF SPCA 办公室,创始人 John Honchariw 是一名避难所志愿者,他还在谷歌的机器人和 AI 部门担任工程管理职务。CompanionPro 预计能在 2020 年中期交付。

2.高德地图升级春运预报系统、语音助手、AR导航等9项产品服务

1 月 18 日即将迎来首个春运出行高峰,随着春节出行高峰日益临近,高德的「春节服务大礼包」全面上线,春运预报系统、智慧诱导、语音助手、AR 导航、智能三角牌、景区随身听、实时公交、一键全网打车、新春喜乐门等 9 项产品和服务全面升级。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20 年度春运出行预测报告》,2020 年春运高速拥堵程度或为近三年来最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