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华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兼批发银行部主管郑濬:东盟市场与RCEP紧密相通,可持续融资助力绿色“一带一路”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1.24万亿元,增长26.1%;其中,对东盟出口6834.8亿元,自东盟进口5606.0亿元。中国—东盟货物贸易额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7%,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今年,也是中国-东盟对话关系的30周年,东盟多国都在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早日生效和实施。新加坡大华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兼批发银行部主管郑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当企业走向东盟的时候,投资活动、贸易活动都不仅限于一个国家,而是覆盖东盟整个地区,“这个布局与RCEP拟实施的‘原产地累积规则’相通”。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跨境交易和投融资需求也正日益增长。郑濬表示,“大湾区的企业活力大、创新意识强。目前已经有很多大湾区企业选择到东南亚发展,也有很多大企业在向我们咨询东南亚市场的机会。”

同时,针对要在东盟进行经贸活动的企业,郑濬提醒:“东盟有超过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成本优势,特别越南、马来西亚其实是全球产业链再布局时重点考量的国家。中资企业走向东盟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汇兑成本、收益、风险等都必须事先做好评估。”

东盟市场生态圈与RCEP紧密相通

疫情冲击之下,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依然实现逆势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达68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边贸易关系继续加强。

“去年由于疫情冲击,国际上的地缘政治、经济等都受到了影响。但一个积极的现象是,有越来越多的中企把目光放到了东盟国家身上。”大华银行(中国)批发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郑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郑濬介绍,目前东盟的整体商业活动发展十分蓬勃,中企在东盟的投资与贸易热情高涨,“一个很好的趋势是,目前在东南亚国家发展的除了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到东南亚的意愿也很高,这对供应链来说是一件好事。”

“东盟的整个市场生态圈对我们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一个成片状、联结的网络,而不是一个单个点的独立网络。”郑濬表示,“而这个布局与RCEP拟实施的‘原产地累积规则’紧密相通。”

关于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司长姜峰曾阐释道,“假如我国一家工厂生产冰箱出口东盟,生产中使用了韩国的压缩机及其零部件,超过冰箱总机价格的60%,如果适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由于没有达到规定的区域价值成份40%的原产地标准,出口东盟不能享受关税减让。但在RCEP项下,韩国压缩机可以视为区域的原产材料加以累积,出口东盟就可以享受关税减让。”对于RECP成员国而言,意味着产品关税减让门槛的进一步降低。

目前,东盟多国都在积极推动RCEP的早日生效。RCEP由东盟在2012年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于2020年正式签署,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RCEP一旦生效和实施,必将对中国-东盟贸易与投资活动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郑濬表示。

数字产业成为投资新转向

2021年1-3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86.6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17.8%,较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是主要投向地。

大华银行与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所合作发布的《“一带一路”在东盟》报告也曾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投资力量。据该报告截至2020年11月的统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建设项目分别增长了85%和33%,其中大部分FDI为新设投资或新项目投资。

“早在2011年,大华就设置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咨询部,通过建立成熟的合作伙伴网络,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提供商等,支持企业在海外落地,为帮助中国企业制定市场准入策略,大华还在(FDI)咨询部下设成立了专门的中国服务部。”郑濬介绍。

据统计,在过去十年,大华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咨询部已为3500家国内外企业到东盟拓展业务提供了协助,其中中资企业占比45%。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跨境交易和投融资需求也正日益增长。郑濬表示,“大湾区的企业活力大、创新意识强。目前已经有很多大湾区企业选择到东南亚发展,也有很多大企业正在向我们咨询东南亚市场的机会。”

据悉,目前大华银行已在大湾区建立了6家分支机构,以支持数字科技、通讯电子、环保创新等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

在投资领域方面,数字产业正成为中企在东盟的重点投资方向。“以马来西亚为例,马来西亚正在大力发展“工业4.0”,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并着力提升数字经济的竞争力,而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主要发力于制造、高科技、环保、新能源等先进领域,与当地支持政策和产业不谋而合。在过去5年里,中国连续在制造领域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投资国,我相信接下来大家对东盟高新制造业、数字产业的投资前景依然会十分广阔。”

不仅仅在马来西亚,数字产业在东盟愈受重视。今年1月,首次东盟数字部长系列会议召开,通过了《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旨在促进2021-2025年间的数字合作,将东盟建设成一个由安全和变革性的数字服务、技术和生态系统所驱动的领先数字社区和经济体。

“数字产业日渐发展,我们的企业都很聪明,在向海外发展的时候,基本都会在数字化的大框架下进行资金投入与产业准备。”郑濬介绍,对于大华等银行机构而言,TMT、高端制造行业等已是其重点支持的行业。

可持续融资助力绿色“一带一路”

东盟国家的绿色经济也正加速发展。如越南在2020年引入直接购电协议(DPPA)机制,旨在继续推动越南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马来西亚也于同年宣布启动第四轮大规模太阳能(LSS)采购计划,此项计划主要是为大力吸引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马骏曾表示,目前已有39个全球的大型机构签署了该原则,这些机构管理着高达48万亿美元的资产,并共同承诺要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加强绿色低碳投资。

“对应地,绿色贷款成为了重要的融资工具。”据郑濬介绍,截至2020年末,大华银行已提供了110亿新加坡元的可持续融资,包括绿色贷款、可持续发展项目贷款。

2021年3月,《大华银行可持续发展债券框架》正式启动,是大华银行可持续发展全面规划的重要组成。4月,大华银行成功完成新加坡首单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是全球首个由银行发行的可持续发展类双期债券。

据悉,此单筹资主要用于为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以及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或项目提供融资或再融资。例如,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加坡小微企业提供临时过渡贷款,以帮助企业稳定员工就业、克服疫情所带来的挑战。

人民币使用量正不断扩大

中企要“进军”东南亚市场,需要重点注意哪些问题?

郑濬提醒,东南亚各市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行业需求和发展状况,中国企业要在不熟悉的商业环境下站稳脚跟,必须要在落地前到当地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对是否适合在当地做业务做一个科学的前期评估,“落地是指落到整个生态圈的问题,包括政策、法律、税务、商会、合作伙伴等等,落地前的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运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郑濬向21记者表示,“真正在当地开展业务的时候,企业就有多层次金融需求,大到构建自己的投资结构、现金流管理、融资、跨境结算,小到日常的一系列银行和现金业务,员工的工资发放等等。”她强调,货币流动性和收支便利性往往是一个企业跨境发展的最基本需求。

“目前东南亚市场流通的主要还是当地货币,因此企业有很多针对东南亚货币的需求,以避免对美元的二次汇兑,降低成本,控制汇兑风险。”郑濬介绍,大华银行为此推出了人民币与东南亚货币之间的特色汇兑、融资和套保一站式方案。“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有个客户是从马来西亚进口榴梿的,之前一直开的是美国的信用证。如果用林吉特和人民币实现直接互换,可以帮助规避汇率风险,对买方和卖方都很有利。因此,我们在去年推出了林吉特的信用证,为客户提供了极大便利。”

郑濬向21记者指出,在中国和东盟双边经贸活动中,人民币的使用正不断扩大。去年,大华银行集团整体人民币的结算量增加了12%。在此背景下,大华银行针对性地推出了中泰直连跨境资金池方案等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和现金方案。据悉,中泰直连跨境资金池方案已经于今年年初上线,旨在帮助跨国企业集团在境内外开展跨境资金余缺调剂和统一管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