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北外滩将建成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具备了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保持全球首位。

7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据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至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以上。

为达成“十四五”发展目标,上海将优化空间布局,发挥航运产业集聚辐射效应。如在陆家嘴-世博地区重点发展航运高端服务、科技研发、平台经济;在北外滩地区,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形成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排名第三

据于福林介绍,《2020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排名第三,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这些国际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航运要素集聚度显著增强。以航运服务集聚区为载体,全球排名前列的班轮公司、船级社、邮轮企业、船舶管理机构以及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知名国际航运组织纷纷在沪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项目实体。

航运保险市场规模居前,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全国占比近1/4,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航运信息服务发展迅速,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CBCFI)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基于“中国航运数据库”“港航大数据实验室”的应用项目相继实施。上海海事法院和海事仲裁服务机构共同打造国际海事司法上海基地,海事仲裁服务全国领先。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邮轮母港,邮轮商贸、邮轮船供业务得到发展。

二是海港物流体系智慧绿色协同高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连接度分别连续11年和10年保持全球首位。长江沿线集装箱江海联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1.6%,国际中转比例达12.3%。口岸通关各环节基本实现无纸化,港口业务无纸化率达100%。岸电、LNG集卡、油电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设施在港口推广应用,全港完成68个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改造,覆盖率达79%,客运码头泊位、港作船舶码头泊位实现低压岸电全覆盖。洋山港、长江口E航海项目全面完成,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三是亚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初步建成。空港通达性亚洲领先,2019年在虹桥和浦东两场运营的航空公司数量超百家,通航全球50个国家的314个通航点,客货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405.8万吨,位列全球城市第四位、第三位。

2020年疫情背景下,上海机场承担了我国约1/3出入境航班、1/2进出境抗疫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长三角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取得实效,上海两场航班正常率提升至年均80%以上。浦东、虹桥国际机场先后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予便捷出行项目“白金机场”认证。浦东国际机场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启用,快件分拨中心、冷库中心等专业化货运设施相继投用,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是航运市场营商环境显著优化。上海港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部署,降低港口使用成本。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22个部门,实现口岸货物申报和运输工具申报全覆盖。除国内水路运输业务,其它航运业务均已对外开放,累计34家外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获批入驻自贸试验区。水运行业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承诺时限,大幅精简申请材料,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构建“五位一体”的行业综合监管体制。航运高端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航运相关学科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2025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超4700万标准箱

据于福林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四五”总体目标是:全力支撑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形成枢纽门户服务升级、引领辐射能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有力、资源配置能级提升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格局,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围绕总体目标,在枢纽服务领域,上海港2025年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以上,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

在物流集疏运领域,上海将着力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2025年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不低于65万标准箱,实现浦东机场到市中心40分钟快速抵达。

在航运服务领域,上海将以航运相关融资保险、法律仲裁、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文化会展等业态为重点,实现航运服务要素加速集聚,服务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服务辐射能级显著增强。

在邮轮经济领域,亚太邮轮企业总部基地初具规模,初步形成邮轮经济产业链。

在航运绿色创新领域,打造低碳环保、智慧高效的航运产业新生态,实现土地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污染物受控、能耗节约和能源清洁。

在环境优化和合作交流领域,口岸综合效率和市场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运文化辨识度和认同度显著增强。

北外滩地区形成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

澎湃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达成“十四五”发展目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七方面任务。

据于福林介绍,其中之一就是优化空间布局,发挥航运产业集聚辐射效应。

外高桥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形成现代航运物流示范区。

陆家嘴-世博地区重点发展航运高端服务、科技研发、平台经济,形成航运服务品牌优势。

北外滩地区,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企业、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形成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

吴淞口两侧区域重点建设邮轮综合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经济中心。

浦东机场地区打造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布局航空产业链,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基地。

虹桥地区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集聚区。

责任编辑:郑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