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1996年的暑假,一个来自南方的学生在未名湖边转了一圈又一圈,他眉头紧锁,思绪万千。那时,还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2017年的夏天,余淼杰作为教师代表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这时的他,已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首位独立获得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奖的华人经济学家。出版经济学专著、教材、时评随笔10部,获得40多项国内外奖励,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过百篇。
北大百廿校庆中,作为北大优秀中青年教师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专门接见。
“北大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2006年,余淼杰回到北大,转眼12年过去,他总是说“回到北大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在余淼杰看来,在北大教书,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奢侈的事情,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风气,让他充分享受着心灵的自由。
他爱给本科生讲课,从不嫌教学任务繁重,“因为我觉得本科同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就是一张白纸,所以一个好的指导,好的引领对他们非常重要。
我一直想做到的,一是培养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惟真惟实;二是告诉他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社会,如果要一句话总结,就是振兴中华。”
在学术研究方面,余淼杰从不松懈,20年来硕果累累,他用“近水楼台先得月”形容自己在北大的治学体验。因为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想要深刻地了解这个强大、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再合适不过的平台。
2006年回到CCE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发院前身)工作后,余淼杰的研究重点便全面转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他善于从全面发展的视角看待热点,具有一个优秀经济学家的理性和思辨。他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图景有着深刻的预见,曾说:“在未来的十五年中,中美的相互抗衡将是一种常态”。
余淼杰也用写作向普通读者传达经济学的思考。《重拯自由贸易》是他的第一本经济学随笔,用通俗的文字介绍克鲁格曼的主要学术思想。随笔集《“贸”似如此》收录了40篇短评,都是近些年思考的成果。他还曾与其他几位国发院教授在FT中文网上联合开设“朗润经济评论”,也在腾讯大家、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开设过专栏。
“把一些对时下经济的想法写下来,如鲁迅先生所言的,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贸”似如此》的序言里这样写道。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