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自学业、工作、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人都可能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不过,你并非无计可施!国大最新一项针对新加坡大学生的研究表明,韧性是可以后天建立和培养的。
最新研究
Joanna Chue 于2019年毕业于Yale-NUS,她与国大社会科学(心理学)助理教授 Cheung Hoi Shan 一起对大学生有较强韧性的原因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在上个月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当代心理学》上。
从2018年到2019年,她们对新加坡的107名大学生进行了持续9个月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适应能力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不容易倦怠、疲惫或遭受心理困扰。
Joanna Chue 和 Cheung Hoi Shan,来源:ST
今年25岁的 Joanna Chue 现在是一家社会服务机构的研究人员。她介绍道,该研究使用了在业界被广泛使用的 Connor-Davidson 韧性量化表,并确定了韧性的五个方面:
1. 应对方法 (coping approaches)
2. 自我信念 (self-belief)
3. 努力实践 (putting in effort)
4. 内外部的支撑源泉 (having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5. 精神力量 (spirituality)。
Coping approaches 是指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 Self-belief 则是对自己的能力(例如做出艰难的决定)充满信心。Putting in effort 指通过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能够持续受到“使命感”的激励。而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则指能够凭借自身信念或他人联系稳定情绪、寻求帮助。Spirituality指能够拥有更高的目标或信念,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挫折。
后天培养
针对五个韧性的关键部分,Cheung Hoi Shan 教授表示,其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个人性格的“先天”部分,而是可以后天建立和培养的。“即使我们并非先天就十分坚韧,但只要得到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我们也能从容应对。”
来源:NYT
她也补充说,学校、家长和社会组织需要给增强韧性的干预措施以足够的重视。这可能是包括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自尊心、信任自己的能力、学会利用外部资源等。“这些才是我们要强调的,而不是告诉别人你先天个性就是那样,这不会有帮助。”
论文发表之后,Joanna Chue 和 Cheung Hoi Shan 还对 Yale-NUS 近100名本科生进行了另外一项持续三个月的研究。研究表明,韧性可以帮助降低倦怠感,减少心理困扰,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新加坡心理健康
今年2月,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将于今年起开展升级版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CCE),以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网络健康教育。此外,新加坡教育部还积极推广“同侪互助”文化,也让面对问题的学生,能找到身边的朋友倾诉。
CCE,来源:MOE
新加坡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表示,新加坡希望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提供一些让学生能更好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也让他们觉得可以和同学分享。
她说,“学校也在推广校内的同济互助文化(Peer Support Culture),这样学生面对问题时,他们不但能找老师帮忙,也能找身边的朋友倾诉。我们觉得这样的互助精神有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济互助,来源:MOE
正如 Cheung Hoi Shan 教授所说,韧性的五个关键因素其实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训练和培养。而面对各方面压力的大家其实也不用担忧。只要按照五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你也可以减轻压力、从容应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