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异族文化怎么融合

鼓励华族学生讲基本马来语

Singapore Education

学习异族的母语

自2005年开始在新加坡学校开办的华语和马来语会话课(英文简称CCM),让学生在小学、中学和初院都有机会学习异族的母语。

华语和马来语是新加坡两大族群的母语,华族学马来语,非华族学华语,在校园教育或是在社会上都是值得鼓励的事。

由于英语是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语言,学习异族的基本会话,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新一代人有机会通过日常的会话能力,拉近不同种族之间的亲近感,促进彼此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了解。

新加坡异族文化怎么融合

华语是国际上的重要语言,这已是毋庸赘言。新加坡以华人占多数的社会,给非华族提供了很多应用基本华语的机会。而马来语是本区域的主要语言,华族若能够说流利的马来语,是为自己添加优势。

CCM作为非强制性和非考试的科目,原意在于加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但实施15年来,其效果并不如人意。最新的数据显示,开办课程的小学只有60%,中学则有40%。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处司长王梅凤说,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学习项目和活动日益增多,“学生在时间安排上有冲突”。因此,当局计划加强会话课程的灵活性,让学生以两年至三年的时间完成一年的单元课。

这个时间上的调度是为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安排,但以更长的时间完成一年单元,减慢了课程的进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帮助?

学生学习另一种族的语言,不只是为了在巴刹跟异族摊贩打招呼、做买卖,而是为了提高他们对异族文化习俗的了解。课程明年增加文化元素,是比较积极的做法。

对于非考试的科目,学生必须有更大的动机和家长的鼓励才会自动选择,否则的话,也正因为它是非考试科目,学校对推动这个课程缺乏热忱,既不排斥也不鼓励。开办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少的趋势若持续下去,这个课程将变成只为少数学生而办。

学习异族母语若沦为一个冷门项目,对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社会是一个负面的现象。

新加坡异族文化怎么融合

新加坡华族与马来西亚华族一个最大不同点,在于基本马来话的听讲能力的明显落差,本地华族学生加强马来语会话能力的好处不言而喻。马来语是用罗马字拼音,华族学生学习马来语,比马来族和印度族学习华语容易得多。

因此,华族与非华族的CCM课程的实施也应该有所差异。过去15年来,这个课程的统一实施模式,也许是导致反应欠佳的原因之一。

上特选小学的都是华族学生,生活中与异族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比较有限,当局也许可以考虑规定从小一至小三阶段,把基本马来话当作一个不须要考试的必须科目,让每个学生一入学便有机会接触马来语,以引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其他非特选学校若有兴趣,也可以选择加入,让华语也成为非华族学生小学前三年的必须课。

鼓励更多华族学生学习马来语,师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但这个问题还不足以构成推广课程的障碍。

多采用录播的线上授课可以减轻师资问题,有助于在中小学内推广CCM课程。这也是值得当局探讨的发展方向。

从小学就开始对异族语言有兴趣的学生,将来可以继续在中学当作第三语文的选择,学校应该加以鼓励。

新加坡异族文化怎么融合新加坡异族文化怎么融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