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发生了一起两个“抵制”引发的大事件:
瑞典服装品牌H&M被指抵制新疆棉花,而被中国民间抵制。
这场抵制活动的导因必须追朔到H&M去年3月发布的一则“尽职调查”声明。
H&M当时在声明中指出,该集团对新疆少数民族被强迫劳动和在宗教上受歧视的报道“表示关切”,并强调该集团没有与任何位于新疆的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没有从该地区采购产品及原材料。
不过,这份起初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的声明,最近突然被翻起旧账。
中国官媒和中国网民猛烈挞伐,指责H&M散布谣言、抹黑中国,进而导致该集团在中国被全面杯葛。
目前在中国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和京东都无法搜索到H&M的相关产品,甚至在百度地图等导航应用程式上也已不见H&M的门市位置。
让H&M不用新疆棉的是BCI
不过如果深入爬梳一下脉络,要说H&M是刻意抵制新疆棉,可能也不是那么精确的说法。
回到那篇让H&M惹祸上身的声明,最后一段文字解释了为什么该集团不采用新疆棉: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地,一直以来,我们的供应商在当地都是从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简称BCI)认证的农场获取棉花。但由于BCI越来越难在当地进行可靠的调查,他们决定暂停认证新疆棉花。”
“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将不会使用来自那里的棉花。”
上面提到的BCI(良好棉花发展协会)是一个以瑞士为总部的非盈利国际组织,该组织通过其可持续发展标准对棉花农场进行认证,除了环保标准,BCI也把棉花农场工人是否属于“体面劳动”作为评量标准。
去年3月BCI鉴于新疆出现强迫劳动的危机与日俱增,而决定中止认证当地棉花。
简单来说,H&M是BCI的会员,只用来自BCI认证农场的棉花。BCI不再认证新疆棉,H&M自然也就没再用新疆棉。
中国民众和媒体认为,BCI才是“幕后黑手”。
不过,这样一来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
BCI拥有超过2000个会员,除了H&M,其他国际知名品牌如Nike、Adidas、New Balance、Uniqlo、Ikea等都名列其中。
中国民间强烈的抵制情绪进一步从H&M延烧到其他品牌,多名艺人为此和相关品牌撇清关系,如:流量小生王一博、中国小花谭松韵终止与Nike合作,香港歌手陈奕迅宣布和Adidas解除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奢侈品牌Burberry一夜间失去了两名中国产品代言人周冬雨与宋威龙,其经典格纹图案也从腾讯的著名电脑游戏《王者荣耀》中剔除。
如果这股情绪继续延烧,恐怕会有更多国际品牌陷入“辱华”风波。
推高民族主义情绪的手法?
一则旧声明突然被翻出,进而引发巨大震荡的原因不明,不过中国官方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痕迹依稀可见。
中国“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是最早发文批评H&M的单位之一,该帐号在微博这么写道:
“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痴心妄想!”
随后又仿效中国外交高官杨洁篪在中美外交会谈声名大噪的那句话,发图宣称“新疆棉花不吃这一套”。
相关话题在中国社交平台迅速升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则在昨日(25日)称,有关新疆地区“强迫劳动”指责的目的是抹黑中国形象,破坏新疆安全稳定,阻遏中国发展。
“这绝对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这是朴素的爱国主义。”
尽管华春莹作出否认,但自上周那场中美火花四溅的外交高层会谈后,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涨显然有迹可循。
另一方面,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近日接连针对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官员祭出制裁。
H&M不用新疆棉的旧闻在普遍受严密监控的网络舆论被重新翻出,很难不令人怀疑这是有意为之的操作。
是BCI不认证新疆棉花才引发这一波抵制风波,还是前者“刚好”赶上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机而被祭旗,见仁见智。
不过换个角度想,整起事件也许还有更简单直接的解决方式。
根据BCI的说法,他们在新疆无法展开可靠的尽职调查,因此只能中止当地棉花的认证程序。
若新疆不存在任何强迫劳动的情况,那提升当地透明度,让相关团体可按照实际情况做出评量不就可以解决新疆棉不获认证的问题了吗?
事实上,不只是BCI,屡次报道新疆人权问题的西方媒体,也经常指控他们在中国当局有意阻挠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在当地取得完整透明的资讯。
同理,如果任何有关中国的指控都如北京当局所说那般,只是子虚乌有的事,那开放媒体自由报道真相,打脸抹黑者,届时再跟批评者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也会更有底气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