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人们身陷其中之时,往往难以看透自己的处境,就像困在笼子里一般。而置身事外之人,往往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合情合理透彻的分析出问题的本质以及未来的走向。
而华人之光李光耀,在世时就经常以第三人称的角度预言其他国家未来的发展,他还出了一本名为《李光耀观天下》的书,涵盖着晚年的李光耀对世界各国未来走向的预测与分析。
(一)、狮城国父,目光锐利
那么,先来介绍一下李光耀其人。他是新加坡华人,自曾祖那一代就从广东下南洋到了新加坡去闯荡。他于1923年出生,小时候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并顺利的进入了莱福士学院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学校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登上新加坡的英国人而建立的,李光耀自然也是接受的英式教育。
这个学校的学生非富即贵但李光耀并不占这两点,他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进去的。
在其十八岁那年,又顺利的考入了莱福士学院的高中部。不过彼时二战已经打响了好多年,新加坡国土面积虽小,不过紧挨着马六甲海峡,十分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日本人于1941年成功的拿下了新加坡。而李光耀,也被迫辍学。
令他难以理解的是,新加坡的宗主国大不列颠竟然没有做过多的挣扎,就这么将其拱手让人。在二战结束以后,李光耀获得了赴英留学的奖学金。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接触到了影响李光耀一生的拉斯基理论。
李光耀觉得,新加坡不该一直受到英国人的压迫,应该像印度那样,竭力的摆脱英国的束缚。
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尽管李光耀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有所不满,但还是坚持完成了学业,还拿到了剑桥大学法律专业的学位证书,自此他成了名噪一时的大律师。在1950年,李光耀进入了”马来亚论坛”,立志于为马来亚与新加坡的独立奋斗终生。
回到新加坡以后,李光耀利用其多年的留学经验成了新加坡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律师,也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不论是罢工游行还是学生示威,都少不了他的身影。终于在1952年他成为了人民行动党的议员,自此变得更有干劲。
终于在1959年新加坡获得了独立,英国人自此撤出。不过新加坡地域实在是太过狭小,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就连淡水资源都严重的不足。
而刚好马来亚要与周边国家建立联邦,东姑阿都拉曼向新加坡抛出了橄榄枝,而李光耀及新加坡百姓对此也十分赞许。终于在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还有几个小地方共同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
不过李光耀认为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而马来人则觉得马来西亚是马来人的。而且马来西亚始终对李光耀,存在着戒心。双方矛盾不断,争执不休,在1965年马来西亚将新加坡踢了出去。那一天,李光耀哭着向国民表态,承诺一定让新加坡摆脱困境。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在其一系列雷霆手段之下,新加坡于八十年代跻身到了亚洲四小龙之列,如今的它已经成了国际化城市,也是国际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二)、宦海浮沉,参悟一切
李光耀在七年前著称的这本《李光耀观天下》,正是他通过一生的奋斗在积累了长时间的经验后所作。早年间为了新加坡发展,李光耀长袖善舞的斡旋于各国之间。
他对欧美和日本还有中国和印度,真正的做到了知己知彼。因为长时间打交道,他总是能敏锐的察觉出每个国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准确的预言出它们的发展走势。
在书中他写道中国有个强大的中央,虽然现在未露锋芒不过未来必定创造辉煌;也阐述了美国如今是既有机遇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其中,第三章是关于欧洲的,章节名为《欧洲:衰退与分歧》。李光耀明确的表示,未来的欧洲注定摆脱不了变为配角的困境,这是它无可挽回的命运。何出此言呢?
首先,是欧洲国家之间的不和谐,当然主要还是指西欧。当年欧洲共同体创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美国对欧洲的影响。而且,西欧的国家领土面积大都很小,发展空间不会太大。
所以,大家就联合起来,形成了欧共体最后逐步形成了欧盟。但是”合伙的买卖不好干”,何况还是合伙的国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又要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同时也需要为了其他同盟国而付出。
就像当年希腊的财政危机,一直都是靠着欧盟国家帮衬才度过难关的。而英国也因为不愿再继续这么无偿的付出,所以宣布退出了欧盟。
欧盟国家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每个国家自己的力量都很小,只能选择抱团取暖这一条道路。
如果都聚在一起,必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最后解体也未可知。如同新加坡与马来亚等组成的马来西亚,最后那不也是分道扬镳吗?
因此,李光耀先生对欧洲的评价还算是合情合理。随着它们之间的矛盾愈发加深,必然会令经济合作出现迟滞。欧洲完全不可能会融为一体,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令其骄傲的民族发展史。
比如德国还有法国,它们都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著自豪著,虽然现在看似是非常统一,但其实彼此都十分的不屑。连统一的货币欧元,它们都没有做到极致,还何谈联合发展。正如李光耀在书中所写:”面对美国,中国和未来可能成为大国的印度,欧洲终将变成配角”。
其实西欧国家联合起来,也是一个颇为无奈之举。论人口论领土面积单个拿出来,甚至都不是印度的对手,更不用提中美或者是俄罗斯。它们聚是一团火,散不一定是满天星。因此,李光耀先生提出的欧洲配角论还是存在一定道理的。
(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除了李光耀在书中提出的那部分观点以外,还有什么能够佐证欧洲配角论呢?
首先,是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像德国还有法国,都是一些偏向于”圣母”的国家。它们出于好意收留来自非洲以及中东战乱地区的难民。不过这些人常常是反客为主,把德国和法国当成了”自己家”,而当地的土著则成了”外来户”。
就像前两年德国发生的那场暴力事件,就是由难民所主导的。还有今年法国老师被斩首事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那些外来户们,认为自己就是法国的主人,丝毫不顾及当地人的感受。
肆意的上街游行示威,还常常做出一些反人类举动。同时,他们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也有很多不良习惯。比如时尚之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个本应花香四溢的街道现在却充斥着尿骚味。而且,欧洲国家的犯罪率节节攀升,但因为凶手都是难民,又没有护照所以很难对其予以制裁。
欧盟的许多国家都已经不再是完全的白人社会,而外来者又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致使平民百姓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经济发展更是会受到影响。
那么,该如何看待李光耀的这番话呢?
其实他的这个预测,下的结论有些武断。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今天的欧盟在世界上仍然有着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
而且,它的很多标准也成了国际化标准。像中国还有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要想追赶上它,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还有美国虽然综合国力,比欧盟要强劲许多,不过在人口福利方面还是要略逊其一筹。
并不是说李光耀的断言不准确,而是现在说这些话未免太早了,或者是在有意的”捧杀”其他国家。欧洲的国家都太小了,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可持续发展,不过联合的欧洲虽然不是一盘散沙,但也不会是铁板一块。
人口和领土面积,就注定了它的发展不会太过于长远。那些无休无止的难民们,也会将其一步步的拖垮。
而且欧洲虽然联合起来了,只是实现了经济方面的独立,而外交与军事方面,还得依附着强大的美国。尽管它想竭力摆脱美国的控制,不过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因此,李光耀的预言还是有几分道理的,它终将会为中国等新兴国家所取代,不过这种情况近几十年内若没有出现重大变故,是不会出现的。
正是因为新加坡太小,才练就了李光耀这种审时度势,左右逢源的能力。也正是在为新加坡争取地位,拉拢投资的过程中历练出了他毒辣的眼光。对于李光耀和他的预言,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