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先介绍一下。小编是30岁大龄女青年,原本在国内大型国企拿着不低的工资。却为了爱情毅然决然辞职前往新加坡重新开始,成为众多留学生中的一员。从此家乡的藕汤小龙虾和我尘缘断尽,烧烤大闸蟹也和我成为路人。唯有火锅麻辣烫还能常伴左右。

除开这些吃不到家乡菜的痛苦,还有一些是我居住在新加坡之后才了解到的新知识。

小编是一枚经过认证的吃货,还是想先讲讲吃的部分。其实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化国际大都市,吃的东西还是很多的。除开东南亚特色食物,中国绝对是食品输出大国,日韩料理也不甘落后。

这样就造成了新加坡特色的菜单文化。仿佛是想让世界各地的居民都在新加坡找到归属感,所以菜单上的食物都没有统一的英文名。广式的早茶点心就叫Dim Sum,叉烧就是Char Siew,都是妥妥的粤语发音。

图片来自于:Swee Choon Tim Sum Restarurant

日本店里的菜单全部都是罗马音。包括每道菜的解释,你也只能从一堆日语罗马音当中翻找你认识的英文单词。小编已经记住了Teriyaki是照烧味的。

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图片来自于:En Dining

韩国菜虽然也用音名做菜单,但是好在食材和做法都比较简单,你可以从注释知道自己吃的啥,起码不会有Onsen egg(温泉蛋)这种独特到单独取名字的菜品。

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图片来自于:Guiga Korean BBQ Restaurant

马来和印度菜的任性是有资本的,毕竟在新加坡也是四大种族之二了。总之,同样是英文煮牛肉,吃到什么味道就完全取决于你点的是那个国家的餐了。虽然也吃到了很多坑,但是作为一个正宗的吃货,当然是能够海纳百川,接纳各个国家的美食啦。

和点餐有的一比的就是食阁的水吧了。先来看看水吧的菜单。

这只是菜单最主要的部分,如果你想要少冰少糖,就属于点餐黑话的部分了。小编第一次听到本地朋友点餐的时候那真的是一脸的懵。后来听到大家在办公室点下午茶的时候更是头疼的很。

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其实真说起来也不算难,只是一点马来西亚语加点闽南语再加点粤语那么难吧……网友们对如何像一个本地人一样点咖啡也是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攻略。并给出了图文注释如下:

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南洋咖啡其实是一种咖啡和本地结合的喝法。久而久之也发展成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种独特的咖啡文化。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咖啡加炼奶。不知道是为了在上班时获取更多的体力或是本身口味偏甜。

总之如果你不主动要求少糖或是喝黑咖啡的话,你得到的将是一杯比奶茶还要甜的咖啡。

当然新加坡还有一些比如咖啡加黄油的奇妙喝法,有兴趣的小伙伴都可以来尝尝也不失为一种奇妙的体验。小编还是老老实实泡一杯速溶就好。

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而且新加坡本身海岛气候湿气也大,每天都会觉得自己肿肿的。其实就和广东大部分食物都追求降火一样,新加坡很多食物也是以祛湿为主。最最有名的要数新加坡肉骨茶啦~(说到吃就忍不住兴奋。)

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驰名中外的肉骨茶其实在新加坡随处可见,最初小编在听说肉骨茶是早餐的时候着实震惊了一把。还好后来发现其实大部分人早上还是吃面包的。

肉骨茶通俗来讲就是一碗给了很多中药的排骨汤。汤里会有很浓的大蒜、胡椒味道,有点辣辣的却又很浓郁。喝出一身汗祛湿效果妥妥的。

其实每家肉骨茶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和味道,小编我还是最喜欢新发肉骨茶。可能是因为根据外国人的口味进行过改良吧,不会特别的重口味。(免费加汤也是棒棒哒。)

有一点我不说你肯定不知道,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喝了汤就不应该喝水,尤其是冷水。但是在新加坡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只喝肉骨茶的话,没一会儿就会因为汤太过浓而口渴,所以本地人通常会搭配浓茶、薏米水或是凉茶一起吃,清新解腻,感觉自己又可以多喝一碗汤啦。

小编我如今也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了3年。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小编也是经历了很多。尽管没有那么多的家乡美味可以吃,可是却也同样开发出了很多南洋美食。连咖喱都吃到泰国、日本、印度等等好多种呢。就像小编一直说的,人生只是一种体验,你所经历的不论好坏都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留学经历 之 食之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