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为许通美教授主编的《印度印象》主持发布仪式时讲话。(海峡时报)
作者 程英生
新加坡跟印度的关系,有如跟中国的,都是千丝万缕,几本大书也说不清。
看重历史的人会说,英国殖民地者当年看上的,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它刚好就在中印之间,是个理想的贸易中转站。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对英国而言是个理想的贸易中转站。(联合晚报)
懂得文化的人会说,印度文明悠久深厚,深深融进本地社会后,让我们的文化看来更有底蕴,更有姿彩。
看得懂世局的人则会说,跟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搞好关系,在危险无处不在的世界走动,心里会比较踏实。
一两个世纪来,两地之间的交往积累许多感悟和体验,本地学者和精英提到印度,都有很多话要说。
总理发出“弦外之音”?
最近,老外交家许通美教授和一位本地学者,就编撰了一本叫《印度印象》的书,让数十位本地有识之士,直抒他们对这个亚洲古国的观感。
日前,李显龙总理为《印度印象》主持发布仪式,在坊间引发了一阵的印度热。
李显龙总理(左)为许通美教授主编的《印度印象》主持发布仪式后,两人自拍留念。(海峡时报)
其中,前外交高官Bilahari在社媒上贴文说:
“总理亲自主持这本新书的发布会,这个动作的本身就是个重要的信息”。
这位外交高僧仅说了这么一句带着禅味的话,让吃瓜群众去猜。
每当遇到这样的局面,无论是为秘笈解密,还是为天书解码,红蚂蚁常常自告奋勇,这回也不例外。
对于总理的信息,我们的猜测是: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让人最先想到,就是大伙在经济学101课里学到的这个理论。
我们国家小,鸡蛋有限,分散风险,永远是上上之策。
如一些网民所说,我们手中最大的篮子是中国,它既是我们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我们一大投资目的地,而两地领导还刚宣布加强各领域合作,意味着更多鸡蛋将放在这个篮子。
中国经济冲劲十足,全球大疫之下,仍旧一枝独秀,不靠它靠谁?
中国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7.6%。中国对外出口过去五个月持续增长。(联合早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家经济总有起落,出门在外多几个朋友总是比较踏实。
与我们友好的国家之中,拥有14亿人的印度地大物博,潜力之巨大堪比中国。
虽然印度的经济一直停停走走,让人恨铁不成钢,但新加坡领导始终抱着希望,不敢忽视印度带来的商机,也不敢低估印度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的大门还是开着的
沿着这个思路,总理发出的另一信息或许是:新加坡的大门还是开着的。
今年大选前后,本地民众责问政府:本地就业的印度人士何其多。为此,政府和企业都要表明态度,并将金融业、科技业的外籍人士细细点算一番,然后政府承诺调整政策,以做到“新加坡人优先”。
本地每年都有许多外来人才。(联合早报)
然而,政府也急着解释,我们不能大门紧闭,还应接纳天下之才,特别是顶尖科技人才。
印度有的是顶尖人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的掌舵人来自印度,包括Google,微软和IBM的总裁。
google的总裁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互联网)
我们拉高了门槛,但不敢大门深锁。
他是爱国的批评者
许通美教授向来敢怒敢言,还经常力挺批评政府的人,说他们之中好些是爱国的批评者。
李总理帮许教授发布新书,演讲时对他赞许一番,似乎是在说:我们知道你用意善良,我们可以求同存异。
执政党在大选后表示,收到选民的信息了,是改变政治姿态的时候了。
偶尔赞一赞善良的批评者,显然只有利而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