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1819年,莱佛士爵士新加坡河畔登陆,

开启了现代新加坡的历史。

新加坡的整洁和美丽也与它密不可分。

狮城之美,起源于此。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莱佛士登陆遗址(Raffles Landing Site)位于新加坡河之畔,1819 年,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率先登上此岛。他发现,新加坡河深度可以停泊船只,因此,很合适作为理想的国际贸易前哨。正是因为这次发现,现代新加坡才得以诞生。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新加坡河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河段,沿岸修建了驳船码头(Boat Quay)、克拉码头(Clarke Quay)和罗拔申码头(Robertson Quay)。

驳船码头

驳船码头位于新加坡河的河口,这里曾是一个名为Temasek的小渔村。相传,苏门答腊王子Sang Nila Utama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看到一只像狮子的奇怪动物,便把这片土地称为狮子城(Singapura),新加坡由此得名。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河口处的鱼尾狮雕像

1819年莱佛士在此登陆,开始了在新加坡的统治。驳船码头建在新加坡河口一处弯曲地带。为了发展商业,莱佛士将现在莱佛士坊一带的小山铲平,并将沙土填在河岸边。铲平的地区开辟为商业区,河岸边填土的地方修建起了码头。这大概是新加坡最早的城市规划和发展项目。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19世纪90年代的驳船码头

19世纪20年代,这里建立起了新加坡最早的欧洲商贸交易所,当年Edward Boustead、Yeo Kim Swee、Tan Kim Seng等人创立的公司至今在新加坡依然颇有影响力。1842年,码头完全建设完成,后来几十年里,这里的船舶和贸易往来足足养活了十万人。1969年丹戎巴葛码头开始建立,驳船码头便渐渐平静了下来。

克拉码头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克拉码头以第二任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Sir Andrew Clarke)命名。克拉码头位于驳船码头的上游,也曾是一个货物周转和贸易区域,沿岸有很多仓库和商店。苦力将货物从船上卸下,搬运到仓库中。这里的商铺多为两三层楼高,上层居住着苦力、劳工和他们的家人,下层则作为商铺或贸易办公室。

克拉码头还有一个绰号叫“柴船头”,因为早年岸边的小货仓主要是卖燃料,如木柴、木炭和燃油等。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克拉码头一带最古老的建筑是叫做River House,建于1880年左右。这座房子曾作为住房和储存槟榔的仓库,1993年改建为一家餐厅,并获得了城建局颁发的建筑遗产奖。

罗拔申码头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罗拔申码头以市议员J Murray Robertson命名。19世纪90年代,克拉码头的上游地区尚未开发,仍是一片沼泽滩涂。由于贸易发展和人口增长,上游地区也逐渐被开发起来。这里比下游的驳船码头和克拉码头宁静,过去有很多仓库。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金声桥

罗拔申码头附近有一座金声桥,是以华人富商陈金声命名的。他是一位慷慨的慈善家,出资修建了新加坡第一所学校,萃英书院(Chui Eng Institution)。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1857年出资赞助新加坡自来水供应系统的建设。为了纪念他的慷慨壮举,新加坡政府在海滨公园内修建了一座陈金声喷泉(Tan Kim Seng Fountain)。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陈金声喷泉

新加坡河的治理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船只正在清理河道中的垃圾

新加坡河繁忙的船只往来和贸易活动导致河道受到严重污染。1977年,时任总理李光耀先生发起新加坡河清河运动。十年里,沿河商贩和房屋逐渐迁往别处,河上的船运活动也渐渐停止,他疏通清理河道、美化沿岸环境,新加坡河从此改头换面。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如今,河岸边曾经的商铺和仓库经过翻修,被改造成娱乐和休闲场所。昔日河上的运输工具——驳船,变为了游客们游览新加坡河的交通工具。新加坡河的船运和贸易功能减弱,但繁华依旧、风景更胜~

因“河”而来的狮城之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