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10月17日消息称: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
同时,也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之前在冷链食品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病毒核酸载量较低,也从未曾分离到活病毒。
世卫组织和其他欧美专家也曾说,“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和食物包装传播。”
但现在,确凿的证据来了。
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
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
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此前,中国深圳的一份来自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
当时在新加坡引起不小议论。
专家认为,包装带检测出病毒的原因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
“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网站,巴西也是被批准进口鸡肉到新加坡的国家之一,而去年新加坡进口的鸡肉中就有46%是来自巴西。
不过在当时,新加坡食品局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病毒可通过食品或者食品包装传播给人类。
而此次青岛从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则提示我们:
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还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样本均为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或海鲜表面,病毒并未在冷冻食品“体内”检出。
这说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几率非常小,也没有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
大家在购物以及处理食材时可多加注意以下几点,做好自身防护:
在购买冷冻食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
冷冻冷藏的肉类食物,要与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开包装,避免病菌交叉污染;
到家后,可以先放入具有杀菌功能的家电内进行杀菌,或者将冷冻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干后再放入冰箱冷藏;
处理冷冻食品时也要戴上手套,并且一定要将食物煮熟;
如果自己、家人和朋友从事冷冻冷藏食品的运输、批发、零售,一定要多加小心,工作时务必做好防护!
新冠病毒狡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小和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