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上半年逾2千起电子商务诈骗 同比暴增4倍

新国上半年逾2千起电子商务诈骗 同比暴增4倍

(新加坡31日讯)根据新加坡警方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超过2000起电子商务诈骗案,损失数额540万新元(约1620万令吉),同比暴增超过4倍。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改变消费习惯,越来越多人选择以指尖来购物。但网络销售骗局手法也越来越高明,让人防不慎防。一些较常见的网购诈骗陷阱就包括商品标价优惠,但买家付了钱却迟迟取不到货,或是购买到仿制品。

电子商务平台Carousell受询时指出,平均每天一万宗交易会有4起诈骗行为。疫情初期,有人利用恐慌心理趁机行骗,涉及口罩和洁手液的骗局一度暴增。

为抗击趁火打劫的诈骗行为,电商也同警方联手,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严格把关。

Carousell营运副总监陈素玲说明如何探测出一些诈骗方法,例如一个新创建的账户,没有任何记录却突然一次列出许多产品,列出的产品性质又同目前诈骗所涉及的产品有高度关联例如口罩。

“我们努力抗击并将诈骗活动降低到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每一万宗交易中的约4起。”

Carousell也表示将继续招聘更多数据分析员和工程师协助打击网购诈骗案。同时建议消费者和卖家进行MyInfo身份验证,让双方都享有多一层保障。

为防止消费者受骗,各电商平台也更积极采取措施,希望先发制人,利用新技术主动揪出平台上的冒牌货或诈骗分子。

网商来赞达(Lazada)总部的商家安全和风险管控团队,就负责为网购平台把关,及早把可疑卖家撤下。

由前新加坡刑事侦查局人员蔡安迪领导的团队,利用系统内的机器学习技术为平台进行扫描及分析,一旦发现有不符合品牌特征的冒牌商品或可疑卖家就会及时撤下,防止消费者上当。

“我们就联合了权利人给我们的信息,比如商品的特点跟型号,加上我们的技术,自动化的在我们的平台上找到假货,并把它们下架。99%有嫌疑的假货被我们下架的时候都还没有卖出一单,让我们可以避免把这些有嫌疑的假货卖给消费者。”

另外,电商也和各大品牌合作,设立知识产权申报平台。一旦发现平台上有人售卖自家品牌的冒牌货,公司就能通过平台申报。电商会根据线索进行调查,并在两天内下架问题产品。

消费者网购时要避免买到冒牌货,可注意几个事项,例如商品售价同市场普遍的价格相比是否落差太大,或是卖家自称所售卖的商品还没推出市场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