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世界各地喜欢的炒粿条究竟有什么魅力

小编作为一个东北人,来到新加坡之前,其实对于炒粿条这种食物听都没听过,但是来到新加坡之后,小编发现几乎在每一家食阁里都能看到炒粿条的身影。但是来自的地方不同,有些店铺的炒粿条是来自泰国的,有港式餐厅也有炒裸条的身影,有些新加坡和马来风味的餐厅,也会有炒粿条的痕迹。所以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安利一下这个让小编十分好奇的炒粿条究竟是什么来头,又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炒粿条,作为粿条一种煮食方法,通常特指干炒,常见于广东潮汕地区,福建闽南,和广东话中的“干炒河”基本相同,又写作“炒贵刁(潮汕话)”,也是流行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美食,在马新两地的美食中心都可以找到其踪迹。

炒粿条乍一看,像极了干炒牛河,只是用来炒的面条和河粉有些不同,口感也比河粉更好些。粿条是粤东地区一种特有食品,白色,与面条一样,也是一条一条,但比面条粗。它用大米为原料,将其磨成浆,然后放入蒸笼中蒸煮,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一面白色柔软的粿。待粿冷却后,用刀将其切成条状,便制成了粿条。

另外闽南、潮汕、海南和台湾地区对于凡是用米粉为主料,面粉、薯粉等辅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所以河洛语系地区的所谓粄、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而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或“粄条”,广东潮汕地区和台湾也有称为“粿仔”或“粿仔条”的。而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可见到粿条,甚至成为当地的小吃,这是由于当时大量闽、粤移民把粿条带出去的。

其实各地的炒粿条本质上的做法都是相同的,用的食材也大都相似,个别地区用的粿条的粗细上会有不同,再加某一些或者某一个调料被当地人换成了或者加上了自己喜欢的,这就让每个不同地区的炒粿条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槟城和吉隆坡的炒粿条都是以酱油、黑酱油、蚝油为主要酱料,嗜辣者还可以配上三峇辣椒酱,使炒粿条的味道在咸甜中带点辣味。炒粿条的佐料主要跳不出虾仁、鸡蛋、腊肠、绿豆芽、鱼饼和韭菜这几种。新加坡版的则还用了些许的甜酱油,血蚶则是必不可少的佐料。而泰国版的则是加入了他们的PADTHAI酱,还有青椒红椒作为装扮。

受世界各地喜欢的炒粿条究竟有什么魅力

炒粿条的做法大多是先烧热大锅,然后倒入一些猪油,油烧热后,可倒入蒜蓉爆香至金黄色。倒入粿条、豆芽一起炒,炒均一分钟后就可把粿条推至锅旁,接下来再倒入一些油烧热,加入鸡蛋,然后和粿条一起炒,过后可以酱油、黑酱油、蚝油三峇辣椒酱炒匀。最后虾仁、腊肠、鱼饼和韭菜一起爆炒即可,炒好后的炒粿条通常都会盛在已放了香蕉叶的碟子上,据说这样会让炒粿条的味道更香和保湿。由于炒粿条的味道和佐料都大同小异,也就意味着炒粿条是个注重炒功的食物,炒得好吃,炒得够火候和炒得有特色,才能吸引顾客。在槟城仍然可以找到用炭火代替现代煤气来炒,火候十足。另外, 有些档口有鸡蛋和鸭蛋供选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