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自6月19日新加坡解封重启进入第二阶段开始,人们终于又可以外出堂食了。“封城”两个月不能堂食,这在新加坡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因而“极具历史意义”,自是值得被记录一笔。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不就是不能堂食吗?至于这么严重吗? 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亦或是其他国家的人来说,不能堂食,顶多就是少去几次餐馆的意思,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对于新加坡人而言,说它是天大的事也不会太过分——没有在新加坡居住过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很多很多新加坡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堂食的。我先生还是单身的时候,这个新加坡人能为了一个早餐从新加坡开车跑去马来西亚!平常的周末,开车二三十分钟去吃个早餐并不稀奇——在新加坡,二三十分钟的车程已可以跑很远。

而新加坡也是个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坐下来吃吃喝喝的地方,堂食的地点,高端的、草根的、大众的、小众的、高端草根的、大众小众的, 小区、街边、商业中心、公交转换站、地铁转换站、公交地铁转换站、动物园植物园、楼顶海边,但凡你能想到的地方,就会有新加坡人的“食堂”。连新加坡人自己也常常自嘲,说他们装修漂亮的厨房多数时候是用来“摆美”的。拿我来说吧,勤快的时候,一周(是的,你没看错,不是一天)能在家里煮一次饭就已经很不错了。“做饭”这个生活之必需,在新加坡似乎已交由社会打理,人们需要天天吃饭,却不必天天做饭。——这和去餐馆调调口味或是招待亲友那种,是有些区别的。

民以食为天。封城后不能堂食了,这对新加坡人来说还不是天大的事吗?因而,4月7日“封城”时,政府将餐馆、食阁、小贩中心(暂时可简单理解为大排档,另有记述)、巴刹(那种卖菜卖水果卖鲜花卖鸡蛋卖鸡鸭鱼肉卖香料干货,兼具祖先贡品店裁缝店钟表店的集市,也另有记述)等等凡是与食物相关的地方都归为“必要服务”场所而照常开放,人们只能打包,不能堂食。

别的国家、别的城市在封城的时候,人们多是从超市一次性搬回一周所需食物塞进冰箱,消耗殆尽时再去超市搬运。但这绝对不是新加坡人封城期间生活的模式。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以我为例吧,在封城的这两个月里,变化最大的就是开始在家里做早餐了,但偶尔还是会外出打包——平时是连早餐也是在外堂食的。“在家吃早餐,太闷了吧!”我的新加坡人老公这么想,久而久之,我自然也近墨者黑了。而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则一定是外出打包。封城期间全球许多地方都火了送外卖生意,新加坡也不例外。但也还是有不喜欢叫外卖的人,比如我家——一个绝好的外出透气兼活动的机会,为何要放弃呢?

于是,每天中午,我和家人会轮流外出,给彼此一个出去“走走”的机会,到了傍晚太阳落山后较为凉爽的时候,就会开车外出,一路看风景一路找美食,椰浆饭、娘惹餐、福建虾面、田鸡粥、泰式炒饭、越南牛河、马来煎饼、印度羊肉、西式牛扒……那些平日常吃的美食,似乎也没有受到封城的影响,不同的只是带回家享用而已。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平时人潮涌动的小贩中心,依照封城期间病毒阻断措施的规定,平日堂食的桌椅被围上了封条,东海岸的食肆(食物村),人们每晚在这里吹着海风吃着辣椒螃蟹和烤鸡翅,喝着冰冻啤酒和鲜榨果汁的热闹场景也不再。高朋满座的桌椅此时已空无一人,被围上封条,可那些食档却依旧灯火通明,叫卖不断。

一面是座位空空、沉寂暗淡,一面是生意兴隆、灯火通明。很奇葩。

据我观察,很多小贩的生意似乎并没有因为封城而清淡多少。那些平日远近闻名的食档前,在这段时期也依然排著长龙!只不过,平日就地堂食的人们变成了打包前后的来来往往。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而那些习惯在家里做饭的安娣大婶们,甚至都没有因为封城而改变天天去巴刹买菜的习惯。封城后的一天上午,我去小区的巴刹采购,发现这里看起来虽然比平时少了很多人,但也是人来人往的,卖家与买家一切如常,令人怀疑这是在封城吗?

也许是由于安娣大婶们每天清晨去巴刹采购已是多年的生活习惯和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或许是因为安娣大婶们对政府的病毒阻断措施反应不是很敏感,不知封城为何物,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政府于4月22日升级病毒阻断措施时,把四个著名的巴刹划入重点监管场所,人们需要凭身份证的单双尾号进入。因为这四个巴刹出现了人潮。而其他的巴刹则只设置了固定的进出口,以及入口处设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和监控人数,和进入超市一样。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进入6月,榴梿的季节慢慢来了。虽然从6月2日起已开始解封,但第一阶段的解封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人们的生活方式仍然保持着封城的模式。然而,就算是品尝榴梿这种对堂食要求颇高又有点小贵的行为,竟也没有受到封城太大的影响。

平时有多种水果售卖的水果店,此时已成了榴梿专营店,货架和摊位清一色的摆满各种榴梿,前来选购的人们来来往往甚至排著长龙。有几次我们前往时,最著名的品种“猫山王” 都已售卖一空。——商家早已备有很好的密封打包技术,以确保榴梿味道不外泄。 随着6月19日解封重启进入第二个阶段,人们终于可以重新堂食了。据报道,禁令在6月18日午夜12点一解除,就有“被憋坏”的人们冲出家门去宵夜,到了白天,更有不少人纷纷前往小贩中心和百货商场等地用餐和购物,大街小巷人潮再现。对此,总理和部长都在社交媒体向公众紧急喊话,总理呼吁国人“不要大意,千万别庆祝过了头,请大家保持警惕,谨记之前学习到的经验”,部长则劝诫人们“不要一解封就急于出门,来日方长,要自律和警惕”。结果在解禁后第三天,还是有餐馆因没有做好安全距离而被当局下令关闭,一些违反安全距离条例的人们则被开了罚单。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图源:6月20日《联合早报》)

为安全计,解封刚开始的几天我和家人依然保持着解封之前的状态。但我的新加坡人老公却多少有点急不可待,称要是再这么打包下去他就要得神经病了。也许我们会觉得矫情,但对于不少新加坡人来说,似乎真有一点“不堂食,勿宁死”的气节。

手记:2020已历时半载,而无论下半年这个世界发生什么,新冠疫情(Covid-19)都已成为这一年毫无悬念的主角,并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人仰马翻 。疫情之下,锁国封城已是司空见惯。但一样的锁国封城在不一样的国家也定是各有各的不同。比如新加坡,经历了这里的“锁国封城”后,终于可以回顾与整理一下这段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普通人的视角和心态,记录和再现一下这段并不普通的生活。事实上,在新加坡这段时期的语境中,其实从来都没有出现“封城”这个词语。

(6月25日,晴,端午节,于新加坡)

新加坡封城笔记:那些不能堂食的日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