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新加坡大学校园的设计,通常不设显眼的大门和入口,推崇开放文化,让学生和外界能产生更多联系,这种开放的特色同时也延续到大学建筑的设计上。新加坡几所大学建筑有哪些吸睛之处?

旅行时,我特别喜欢逛大学,被年轻活力所包围,提醒自己永保有想像力的青春。当地年轻人在追求什么时尚?大学里的书店卖什么书?(我特别喜欢香港中文大学的书店,能买到不少高素质的闲书。)精品店设计的产品好看吗?(格拉斯哥大学的精品店和艺术家合作推出精品,周边产品设计时尚不土,也能买到具有苏格兰风格的饰品。)不少大学因为各种原因成为旅游景点,历史悠久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古老的建筑散发了自信的底蕴,多年前,首尔的梨花女子大学就找来法国建筑师Dominique Perrault打造了一栋宛若山谷的现代建筑,时髦前卫得很。

新加坡的大学其实也有不少看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是亚洲名列前茅,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因此它们特别受到中国家长们的欢迎,不少中国旅行团甚至会被带到国大和南大参观,甚至会找中国留学生向游客介绍本地大学及教育制度,希望能借此激发随行孩童的上进心。一些游学团甚至会在国大租用课室,让学生上课,这样就有了“我在新加坡大学学习过的难得体验”。

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是南洋理工大学最抢眼的当代建筑之一。(叶孝忠摄)

新加坡的大学设计,通常不设显眼的大门和入口,这可以被看成推崇开放的文化,让学生和外界能产生更多联系,这种开放的特色同时也延续到大学建筑的设计上。国大和南大里也设有藏品丰富的博物馆,然而疫情期间,不少展馆都暂时关闭,出发前可以上网查询最新信息。

新加坡国立大学 SDE4:全球首座获得金级别WELL认证的大学建筑

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前身众多,2015年国大还庆祝建校110年,算法来自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医学学院。国大共有几处校园,其中最有历史沧桑感的莫过于位于植物园隔壁的武吉知马校区,在植物园闲晃的时候,还会不小心走入校园内。

校园里的英式建筑特别典雅,四合院布局的古典楼房,底层有能遮风挡雨的拱门和拱廊,大量的窗户和阳台,加强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校园原是由海峡殖民地政府于1928年创立的莱佛士学院(Raffles College)所在地,被视为国大前身之一。二战期间,校园被改造成疗养院,二战后,莱佛士学院和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也在此兴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才成了今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将校园迁至肯特岗,武吉知马的校园先后成了国立教育学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校址,到2005年才重新回到国大的怀抱。

我是上世纪90年代中在国大求学,印象中校园的建筑都不太好看,但这几年多了回国大的机会,发现校园精彩多了。我最喜欢的角落是行政楼附近的Forum,这里种植了不少壮丽的雨树,视野较为开阔,且设有供休息的露天桌椅,一角是颇为时髦的咖啡馆,大学书店和精品店也位于此,能买到不少大学的周边产品,现在的“校服”设计比以前好看多了,还和知名运动品牌合作,价格也不贵,值得逛逛。

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国大的SDE4是一栋推崇健康生活的大楼。(叶孝忠摄)

现在国大里最有意思的建筑莫过国大设计和环境学院的新大楼SDE4,由Serie+Multiply设计,这团队也设计不少岛上有趣的建筑,包括榜鹅的绿洲台(Oasis Terraces)、国家法院新大楼及在珍珠苑原址上重建的One Pearl Bank。SDE4也是全球首座获得金级别WELL认证的大学建筑。它是一栋环保建筑(本地第一栋净零能建筑),也是一栋推崇健康理念的大楼,同时照顾到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比如让用户享有绿化环境;大楼结构其实都在鼓励你多使用楼梯,增加活动量,并通过设计让用户享有更多光线等。人和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一天花在建筑里的时间最长,因此如何让建筑改善你的生活,提升健康指数,也是目前建筑界颇为关注的课题。

除了可在校园内随意溜达,国大也有两个精彩的博物馆。建筑外形长得颇为前卫的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前身是莱佛士生物多样性研究博物馆,馆内收藏了50万件藏品,包括超过2000件罕见的动植物标本,如巨型石斑鱼、大海龟等),还有三副来自美国的恐龙化石,这绝对是个适合亲子游的博物馆。对面的国大博物馆入场免费,则有超过8000件藏品,藏品丰富主题多元,由古代中国的瓷器、青铜器到国画大师徐悲鸿的《马》和齐白石的《虾》,当然也包括不少本地艺术家,如黄荣庭的作品。

南洋理工大学 日本建筑师规划新加坡最大的校园

第一次去南洋理工大学的印象十分深刻,由于地处偏远的西部,因此最有旅行感,由惹兰巴哈(Jalan Bahar)拐入大学,沿着曲折起伏的小路,一路都有绿意相随。

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的南大学生宿舍楼,融合了休闲、学习和生活。(叶孝忠摄)

坐落在原南洋大学的校址上,80年代中由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做了整体的规划,南大校园占地200公顷,是新加坡最大的校园。建筑之间有大量的绿地及步行道等,逛起来也颇为舒适,校园内也陆陆续续建设了不少有趣的当代建筑。南大的宿舍楼像公寓一样漂亮极了,几年前由日本大师伊东丰雄所设计的Crescent和Pioneer宿舍楼,造型和布局也十分有趣,Y字形的摩登大楼,宛若东南亚浮脚屋一样矗立在湖边,处处有绿景,走在宿舍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闻花香也能听见鸟语。水中有凉亭,学生可在此歇息,也设有烧烤用的设施等,令人羡慕如今的学生生活可以如此丰富。

南大有不少好看的当代建筑,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的教学大楼以“无建筑的建筑”概念设计而成,将设计和自然融为一体,两栋交叉的建筑,如双手一样,而缓缓的草坡,能供人歇息登高,山坡上也有收获雨水的装置设计。

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南大的The Hive被戏称为“小笼包”和“点心楼”,通过更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想像力。(叶孝忠摄)

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英国建筑师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将参与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的设计,而南大里的明星大楼The Hive就出自他的手笔,由于外形酷似点心蒸笼,而被戏称为“小笼包”和“点心楼”。The Hive打破了一般教学大楼的常规设计,通过更为开放的空间,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想像力,大楼有几个入口,但都能通往中心的庭院。楼层的课室面对的是开放的中庭,而不是一贯线性的走廊,无所不在的阳台,种植了大量的南洋花木,布置了温书的空间,让人学习和谈恋爱都宛若置身于大自然里。大楼底层有餐厅,也有售卖大学纪念品的商铺,搭电梯到顶层有风景可浏览,也能眺望到隔壁的华裔馆及远处的绿林。

华裔馆所处的建筑是前南洋大学的行政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这端庄的中式建筑也已被列为国家古迹。在环球化的今天,华人身份越来越复杂,华裔馆通过老照片和文物等对海外华人的身份做了深入的探讨,展厅里有张1949年本地侨民的登记证,出生地一栏上写的是现在看起来饶有趣味的“祖国”。南洋大学图片展馆都位于大楼内,对南洋大学历史感兴趣者可到此看看。华裔馆前的云南园,装修了好一段日子,最近完成了重建,多了各种主题的小公园,让游客能赏花识草,添添游兴。

新加坡设计科技大学 建筑设计和布局像奔流的水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新加坡设计科技大学拥有本地最有设计感的校园。(叶孝忠摄)

2015年落成的新加坡设计科技大学(SUTD)位于东部,如果需要给这校园加上一个形容词,我想“流动”是十分贴切的。几栋抹去了棱角的建筑,以绿色、红色及紫色等色彩区分了院系,却以走廊、扶梯及天台等联系起来,建筑设计和布局打破线性的思考模式,就是希望为教学和学习创造出互动和流淌的条件,像奔流的水,没有一个固定的形态,这样就能碰撞出更多火花,学习设计的思考不就应该是这样的过程?

推崇开放文化的新加坡大学建筑之趣

设计科技大学收藏了不少流动的线条,让学习更为曲折好玩。(叶孝忠摄)

由荷兰著名建筑事务所Unstudio和本地的DP Architects共同创作,建筑带有Unstudio所推崇的流动的力量,其代表作包括德国斯图加特的奔驰博物馆。校园虽然不大,但到处都有绿化空间,并布置不少桌椅,可以供学生歇息,或进行思考等。庭院、天台和广场等都种满了本地花木,具有浓厚的热带风格。

在摩登时尚里自然也能容纳古老的传统,由成龙捐献的两栋清末民初的浙江古建筑,名为知音阁和可忠亭,分别为古戏台和亭子,就坐落在校园的广场。戏台的结构上有精致的藻井,亭子的托木则布满了精致的木雕,让热带多了一缕江南韵味。校园里也有一家无人商店,通过手机进入和扫码付款,十分贴近时代脉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