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校为什么只上半天学?我看了才恍然大悟

法国的幼儿园,没有等级划分;

日本的小学生,冬天都穿短裤;

美国的学校里,从来没有班干部;

新加坡的小学中学,大多只上半天课;

德国立法规定,不许学前孩子上学校以外的兴趣班;

澳大利亚的幼儿园,按天计算费用,很多小朋友不是每天都去幼儿园……

这些,都是真的吗?这些,都是对的吗?这些,都适合中国的孩子吗?这些,需要怎样的学习和借鉴呢?

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我也经常和一些已经在国外定居的朋友分享育儿经验。一位嫁给加拿大外交官的女友对我说,你家小丸子4岁就能看书了,我家儿子都5岁了,每次数数还只能数到7!可是,他老爸跟没事人似的!

每个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方式都不同,每种文化的家庭教育方法也都有不同。那么,我们何不让亲身经历的妈妈们爸爸们,写一写他们在不同国家的独特体验呢?可以是学校教育,也可以是家庭教育。

我做这个系列文章的初衷,就是“采撷众长,各取所需”。对于这些教育见闻,欢迎中国的家长们,一起参与讨论、交流、沟通。

新加坡为什么只上半天学?

作者介绍:瑞琪,是一位在新加坡定居的妈妈。她曾经在某知名国际通讯社工作五年,去年开始搬到新加坡,她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这篇体验写的有理有据,采访扎实,数据权威详实。

瑞琪的教育感悟:任何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位家长都该珍惜这次无法重来的难得的教育机会。

几年前,还在北京上班时,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偷听”到后面一男一女两位企业家的谈话。

那位女士来自高考大省江苏,自己是名校毕业,听起来是位“虎妈”。她曾把女儿送到新加坡读书,但后来又接回了国内。

“新加坡的教育太松了,每天才上半天课,也没什么作业,学的内容又浅,跟国内的难度根本没法儿比,现在中学了,我必须把她接回来,要不然学不到东西啊!”

“但她从小接受的是英文教育,回来能跟得上吗?”那位男士问。

“跟不上就找老师辅导啊,过几年还得参加国内的高考呢。要留学还是等大学再说吧,要出去就自己到时候努力吧!”

老公听完这个“虎妈”的故事,问我,“你会把我们的小孩送回中国接受那么严格的教育吗?”我想了想,“还是让她的童年轻松一点吧。”

儿在旁瞪大眼睛听完我们的谈话,长吁一口气。

半天上课,很少作业,从不背课文

我刚来新加坡的时候,常在工作日的下午,看到满大街穿校服的学生,心里暗想,怎么天天都碰上逃学的?

有一天搭地铁,看到一波波的学生上车下车,实在忍不住了,问老公,“你们新加坡不是很重视教育吗?怎么那么多人逃课?”“逃课?”,老公看了一眼穿制服的学生,说,“现在是下午,他们应该是放学了吧!”

原来,新加坡中小学都实行半天制,大多数小学都只上半天课,下午十二点半或一点就已放学,之后的时间全归学生自由支配。

中学也有些会到下午四五点放学,但只有上午上课,下午的时间留给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半天!太幸福了!”我忍不住大叫起来。

“但是,我们半天的课程很多的,连续上四五节课,每堂课40分钟,中间只有一次20分钟的teabreak(休息)。”老公说。

“你这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啊”,我开始跟老公描述中国学生读书时代的艰辛,“想当年我从小学起就是全天上课,到了高中还上早自习晚自习,特别是考大学之前,早上七点就已经到校早读,晚饭后还有两节晚自习,九点多才能到家,然后还要写作业,老师给的作业做完心里还不踏实,还要自己找习题来做。”

老公听完我的一番控诉深表同情,“哇!全天都上课?!回家还要写作业?听了都觉得很累。”说完拍拍我的背,“难怪你累的时候就驼背,原来是因为写太多作业。”

我尴尬地苦笑一声,真羡慕新加坡的学生,“人人都长著一副没有被欺负过的腰板儿”。

“孩子在这里上学真的比国内轻松多了”,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周女士说。她和先生在大女儿三岁时来到新加坡,已在此居住五年多,一年半以前在这里生下小儿子,现在全家都是永久居民。

“当初因为先生拿到这边地一份工作offer,所以全家迁来,住了一阵子之后发现新加坡的环境对小孩子成长真的不错”,她笑着看了一眼赤脚在居民区楼下游乐场玩耍的小儿子,“我们大概会长期定居在这里了。”

新加坡的学校不仅只上半天课,作业也相当少。周女士的大女儿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几乎从来没在家写过作业,“全国的小学生Monday(礼拜一)都没有homework(作业)的,这是国家的policy(政策)嘛。”

周女士用典型的中英文及本地方言语调夹杂的Singlish(新加坡英语)说,“他们也从来没有reciting(背课文)的要求,不论是华文还是英文,不像中国学生,大把的时间花在背课文上。”

我的几个本地朋友也回忆说,他们小时候并非每个科目都有作业,而且多数在学校就能完成。

对于背课文这种事情更是觉得匪夷所思,“我们会需要记忆生词,但不需要把整篇课文都背下来,这听起来好像本来你要摘一朵花,结果花费了更多的力气把那朵花周围的草皮都带回家。”

一位在本地理工学院(相当于国内的大专院校)当老师的朋友A说,“如果小朋友的脑中都塞满了课文,还有空间留给思考吗?”

人人都爱社团活动

只上半天学,那剩下的大把时光怎样度过呢?那就是——参加社团。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新加坡的每个学生都必须至少加入一个学校的课外社团活动班(CCA, Co-curricular Activity)。

这些社团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课外兴趣小组。但不同于国内仅作培养学生兴趣之用,新加坡的课外活动参与算分,在申请学校时,社团活动表现与文化课考试成绩综合考核,对进入好学校有帮助。

以新加坡排名前十的初中名校圣公会中学为例,他们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

课程分四类:表演艺术团体(合唱团、管乐团、华乐团、口琴团、六弦琴团、舞蹈学会、中文戏剧学会、英文戏剧学会)、制服团队(学生陆军团、男童团、女童团、男少年旅、女少年旅、圣约翰救伤队、女学生警察)、学会(美术学会、摄影学会、电脑学会、机器人学会、工艺学会)、体育队伍(羽球队、桌球队、篮球队、英式女篮队、棒球队、武术队)合计26个课外活动。

学生选择课外辅助课程,学校从师资、时间、财力上给予全力支持。只要有十人以上选择的项目,学校都会安排老师去教授,学校没有专业师资则从社会聘请。学生也无需为这些社团另外缴付费用!

“明年我就可以参加社团活动了!”周女士的女儿很期待。“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特色的社团活动,比如她的学校是violin(小提琴)”,周女士介绍说。

一位新加坡朋友C说,学校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学会协同合作,加强社交能力。

他在中学四年时间内持续参加了制服团体圣约翰救伤队( 一个起源于英国的国际性慈善救援组织,成立初衷是救援战地伤员,后随英国在全世界殖民扩张而分布于各殖民地)。

“我们的训练是每周一次,每次四五个钟头。其中70%的时间是做体能训练,30%的时间学习急救知识和操作。”

四年的学习下来,C将一本几百页的急救手册记得滚瓜烂熟,“如果当初真的派我们去战场救助伤员,我相信我们的体能和知识都足够应付。就算遇到像小肠露出体外这样的严重的受伤也懂得怎样处理。”C很有把握地说。

他甚至曾为自己做过一次急救。中学三年级溜冰时,C与人碰撞倒地导致手骨折“当时前臂骨头刺了出来,周围的人都吓坏了,但我看伤口并没有大量出血,所以我判断不会因失血而导致生命危险,在急救车来之前,我依照在救伤队学过的知识,指导身边的人为我简单包扎好,还帮被我撞到的那个女生看了看伤处。”

他给我展示手臂上长约十厘米的手术伤疤,“后来医生也说我处理的很好。”

C当年就读的是新加坡另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历史名校华侨中学,这所学校每年都获得众多校友资助,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和课外活动设施,他们拥有奥林匹克标准的游泳池,田径跑道,壁球场,网球场,体操馆,足球场等,甚至还有一座地下气枪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