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观察】朝野之间的安全距离

若论第14届国会首场辩论聚焦的主题,那只有一个:工作与就业。

昨天中午12时开始召开的国会,显然没有拖泥带水的时间,完成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和议员祖安清心(丹戎巴葛集选区)的宣誓、推举两名副议长,以及国会领袖英兰妮发表声明阐明反对党领袖职责和特权后,新国会马上围绕政府施政方针展开辩论。

也许从执政党由工运议员郑德源(先驱区)提出动议,向代表政府发表施政方针演说的哈莉玛总统致谢开始,就注定了这场辩论的重点就是保就业、保生计。

虽然卸下政府国会人力委员会主席的任务,转任教育委员会主席,但郑德源的演说通篇还是围绕着人力课题,特别是如何保护本地白领员工。他也为强化以新加坡人为核心的劳动队伍提出五点建议,包括加强公平考量框架和设定就业准证限额。

昨天共有三名政治职务者发言。除了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两名初试蹄声政治职务者都来自人力部。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指出了员工提高技能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总理公署部长兼人力部和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一句“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改革企业更是难上加难”更是一语道破企业面临的困境。

这些论述都不新,甚至可以说,在疫情下召开的国会不太可能偏离这个大方向。但看官如果认为朝野政党因此而一鼻孔出气,就大错特错了。

本届国会缔造新例,正式委任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阿裕尼集选区)为反对党领袖。有了正式的领袖身份,意味着毕丹星将享有一些“特权”,如发言时间多一倍、拥有优先回应权,以及适当人力援助和资源。

天底下当然没有免费的午餐。英兰妮在部长声明中指出,有了更多反对党议员,政府希望反对党扮演更大角色,毕丹星也必需带领反对党,在辩论中提出替代政策和审视政府的立场。简言之,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政府说让反对党更仔细审视政策,实际上有了反对党领袖的任命,执政党也可以同样地对反对党进行更严格的审视。

毕丹星又何尝没听出政府的弦外之音?他在首次以反对党领袖发表的演说中很快就提出,反对党的“输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获得政府方面的“输入”。反对党有意对政府部门提出针对性的询问,政府也应考虑能如何公布更多信息。

朝野之间的唇枪舌剑还不止于此。陈立峰(后港区)在发言时指出此次选举中,他的竞选海报反复被指不符合规定、竞选布条被执政党旗帜遮盖。由于他没把枪口明指是政治对手还是政府,引来穆仁理(武吉巴督区)要求他表明是否认为选举局办事不公,或是以什么依据认为执政党利用权力对付对手。一再追问下,陈立峰只好表态说选举局没有办事不公,他也无意隐射执政党滥权,但坚持应提倡良好的政治。

虽然只是短暂的交锋,已可看出朝野都很敏感地极力维护己方的正当性,也都想保有结辩权。但较劲的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建设性辩论形象,又不能过于撕破脸,终究保持着一种“安全距离”,只能在理性范围内周旋。一来一往的探戈,成了朝野在新一届国会里的“默契”。在反对党代表增多的国会里,这份默契能维持多久,会不会有一方因踏错舞步而逾距,那就看谁更快跟上音乐节奏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