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瑜嶙 elynh@sph.com.sg
一项本地调查显示,虽然有94%的公众愿意购买更多本地生产的农产品,但只有65%受访者能轻易从巴刹和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识别本土蔬菜和肉类。
这项调查由环境及水源部和新加坡食品局于今年1月展开,约1500名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受访。为了让消费者能辨识进而支持本土农产品,食品局从下个月开始,为本地农场的食材贴上“SG新鲜农产品”标签。
食品局也从近400名报名者中,挑选约50人组成公民工作小组集思广益,让他们针对如何吸引消费者购买本土农产品提供意见。首场讨论会昨天通过视讯举行,参与者包括经营食品生意的专业人士、学生和一般消费者。
政府去年初宣布推动“30·30愿景”,目标是在2030年生产足够农产品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以加强新加坡的食品保障。
环境及水源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致辞时指出:“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须有更高的需求,才能创造一个具商业持续性和有活力的农业食品生态环境。选购本地产品有助激励农场采纳科技,以提高生产效率来满足需求。”
食品局也将与零售业者和新加坡鲜农总会合作,积极把本地农产品带给消费者,比如增加超市中的货物选项,以及在邻里主办新加坡农夫市集。
在供应方面,今年5月食品局推出九个组屋多层停车场顶层的另类农耕空间供招标,共接获88份竞标书。许连碹透露,竞标结果会在几个月内公布,今年较迟时候当局还会推出更多新的停车场空间。
公民工作小组成员吴俐美(31岁,策划贸易合作发展部主管)受访时说,之前读过另一个工作小组的报告,很惊讶公众也能以那么有组织的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所以决定报名。
她说:“不少新加坡人其实愿意付较高的价钱购买高品质食材,比如日本农产品。但公众目前对本地产品认识不深,还得花时间建立‘新加坡产’的品牌,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
公民工作小组共举行六场讨论会,最后一场定于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