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节路商场,一个店铺一个码,拿出手机抬手扫,公众正逐渐习惯将扫码进出等一系列防疫措施视为“逛街新常态”,但经济不景气,人流量难以转化为购买力。有邻里零售店家透露,销售额较解封第二阶段初期下降约一成。
一些消费者也表示,SafeEntry登记麻烦,一定程度阻碍了逛街热情。
昨早(7月18日)不到11时的开门时间,已有超过60人在义安城高岛屋百货公司门外等候。排在第一位的家庭主妇卓惜(59岁)提前15分钟到达。担心本地暴发第二波疫情的她说:“已经把扫码当成逛街一部分才会出门,不过买完必需品就走,尽量不碰任何东西。”
乌节路商场人流 较解封初期有所回升
记者走访乌节路一带的购物商场,发现各处人流已较解封之初有所回升,并在午餐时段过后不断增加,苹果旗舰店外的等候时间一度超过45分钟。
管理市区和邻里四个购物商场的联实(Lendlease)新加坡资产运营主管邱爱妮受询时预计,未来数月客流量将逐渐增加,商场已采用面部识别和温度扫描等科技,提高检测体温与控制人流的能力。
义安城发言人陈永昌透露,访客量一般在傍晚时分达到高峰,但周末人流目前只恢复到疫情前一半左右。为保顾客安全,清洁力度比刚解封时增加超过一倍,商场内消毒洗手液随处可见。
“病毒阻断措施前,任何时段场内人数都超过2万人。但现在因规定所限,过去几个周末,人潮一超过8600人的最大承载人数,店方不得不劝请顾客在场外等候或离开。”
根据规定,总面积超过930平方米的所有商店须确保每10平方米空间仅容纳一人。业者也不得在商场中庭等地举办任何活动。
义安城B2层中庭因此显得格外冷清。一旁的连锁鞋店Pedro店员陈锦峰(25岁)说,少了游客光顾,平日全天进店人数甚至不到50人。尽管会在顾客试鞋后马上消毒,但业绩不足疫情前的一半。
反观邻里商铺,店家反映目前生意比疫情初期好,但刚解封时的客流比较多,近日已较为冷清。
大巴窑手机配件店经理何得嵹(34岁)说:“第二阶段刚解封时,生意增加约四成,如今过了一个月,反而下降约10%。”
榜鹅水滨坊商场情况也相似,BATA鞋店店长唐荟琳(25岁)说,一个月前的报复性消费已结束,如今生意较刚解封时下降约5%。
唐荟琳指出,SafeEntry登记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当我们要求客人先登记再入店时,那些怕麻烦的人往往就摆手离开。”
不过,一些公众认为,遵守防疫措施是为了避免更多可能出现的麻烦。卓家同(35岁)不认为遵守各店家的防疫措施是件麻烦事。“如果偷懒不去做,万一疫情复发就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