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声:面对四大外部挑战 五招保障我国物资供应价格或难免上涨

贸工部长陈振声表示,部署更多元化的供应网络,是我国保障物资供应的第一招。此外,加强物资储备也能帮助我国未雨绸缪。我国还可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约,稳定需求。他也强调,措施要落实到位,国人也要以开放心态接纳其他供应国替代品。

肆虐全球的冠病疫情令多国生产停摆,也为本地供应链带来挑战。政府将通过多元化供应来源、加强物资储备、签订长期供应合约等五个渠道保障新加坡物资供应。但这意味着一些商品价格可能无法避免随之上涨,国人也要以开放心态接纳来自其他供应国的替代产品。

贸工部长陈振声前天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新加坡供应链在冠病疫情暴发后面对四大外部挑战。这包括供应国因停工导致产量降低、当地供应链和物流受阻、供应国政府在国内政治压力下限制物资出口,以及国际货运航线减少。

陈振声说,上述外部风险超出新加坡的控制范围,“我们能做的,是为这些情况的发生做好预案,尽可能降低我国供应链受到的干扰”。

部署更多元化的供应网络,是我国保障物资供应的第一招。陈振声披露,贸工部每周都要估算哪些供应链可能在两三周后被打乱,并提前寻找替代供应来源。以白米为例,疫情暴发后,我国除了从泰国和越南等传统供应国进口白米,也向日本和印度等国买米。

平日里加强物资储备,也能帮助我国未雨绸缪。不过受保质期和空间等因素限制,本地储存物资种类不可能面面俱到。

陈振声举例说,价值较低的厕纸因为体积大,储存成本反而高过维生素C等更贵重的商品,因此要平衡不同产品的价值和储存成本。

此外,新加坡还可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约,稳定需求。陈振声强调,上述措施要落实到位,需要国人的理解和配合。例如要扩大供应来源,价格成本自然更高,国人也得准备好接纳替代产品。“如果人家(供应方)觉得我们只能接受特定国家和公司的产品,就会‘吊起来卖’。”

加大国内生产无法完全取代贸易往来

疫情一度导致口罩等医疗物资短缺,陈振声上周向媒体透露,我国将自主生产手术口罩,满足本地医护人员需求。

他前天受访时坦言,加大国内生产有助于缓解燃眉之急,但不可能完全取代贸易往来。以口罩为例,即便我国有生产设备,原材料也得从国外进口,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才能获得必需品。

因此,我国也致力于与志同道合的企业和国家携手维护国际贸易体系稳定。疫情暴发以来,贸工部已经和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发表联合声明,维护双边和多边贸易与供应链互联互通。

作为高度依赖进口物资的国家,新加坡供应链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挑战。陈振声认为,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国一劳永逸地免于供应风险,要因时制宜地保持供需平衡。“这就像针灸一样,不能只扎一个穴位,也不能把全身都扎一遍,要先找到并解决最大痛点,再调理其他地方。”

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国一劳永逸地免于供应风险,要因时制宜地保持供需平衡。这就像针灸一样,不能只扎一个穴位,也不能把全身都扎一遍,要先找到并解决最大痛点,再调理其他地方。

——贸工部长陈振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