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变身现代化菜园 一年产量可供千人食用

本地商业农场Citiponics创办人之一曾馨韵告诉《联合早报》,其实农场每个月最多可生产三至四公吨蔬菜,但因初期阶段还在调整种植程序和试种不同品种等,所以尚未达到最高产量,估计今年能增产。

把居民不常使用的组屋停车场顶层转变为耕作空间,城市农场Citiponics过去一年收成了18公吨蔬菜,并计划下来两三年内设立多四五家“停车场农场”。

去年2月开始运作的Citiponics是本地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设在组屋停车场顶层的商业农场。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日前在国会上说,这项试验计划引起人们对在社区空间耕作的兴趣。新加坡食品局会在接下来几个月,为16个组屋多层停车场顶层招标,详情稍后公布。

自去年4月首次收成以来,Citiponics生产了约18公吨蔬菜,相等于1125名国人去年食用的总叶菜量。

农场创办人之一曾馨韵(26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其实农场每个月最多可生产三至四公吨蔬菜,但因初期阶段还在调整种植程序和试种不同品种等,所以尚未达到最高产量,估计今年能增产。  

对于农场未来的发展,她透露:“我们有兴趣竞标新的地点,目标是在接下来两三年内在多四五个组屋停车场设立农场,以提升经济效益。目前也正在研发如何在不耗费太多能源的情况下,种植高价值的品种,如草莓和冰菜等。”

她说,现有空间最长可租用六年,希望当局释出新地点时,可以至少给予一样的租用期,让运作有足够时间稳定下来。

此外,开设高科技农场必须投入大笔资金,他们也需要时间回本。

位于宏茂桥第700座停车场顶层的Citiponics占地1800平方米,主打自家研发的Georgina生菜,占总产量九成,另外一成是菜心。农场会把生菜固定供应给宏茂桥城的平价Xtra霸级市场。

在邻里设商业农场,有助拉近居民与食物源头的距离。除了聘用附近AWWA乐龄之家的年长者帮忙农活,Citiponics也从今年1月起,每月一至两次开放农场给公众参观、采收和购买蔬菜。

曾馨韵认为,通过与社区频密的互动,能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食物可持续性、食品安全、零浪费耕作等概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