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真
queks@sph.com.sg
既然低利率无法奏效,央行应该考虑收手,或至少暂缓一段时间观望。还记得美国次贷危机吗?这场危机便是低利率所引起的。
正如市场所料,美国联邦储备局在刚过去的周三宣布今年内的第三次减息。根据联储局主席鲍威尔的说法,除非经济形势恶化,否则这一轮的减息将暂时告一段落。希望事实真是如此。
减息虽然可以刺激经济,但是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却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在见到低利率的效果之前可能会先出现其他问题,尤其是目前面对的不只是低利率而还有负利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3.3%下调至3%。为应对经济下滑和低迷,全球中央银行纷纷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期提振经济。
在美国联储局的带动下,全球央行进入一轮的减息潮,包括欧洲央行9月再减息10个基点,把负利率进一步推到-0.5%,并且从本月起重启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
当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得以独善其身、不必采取非常规措施渡过危机的三个央行,如今恐怕也面对别无选择的困境。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推动通货膨胀,韩国和新西兰央行今年两次减息、澳大利亚三次减息,利率皆降至历来最低水平,接下来可能得采取更激进的手段。
相比美国联储局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其他央行减息的空间有限,而已经处于负利率区间的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实施更大规模量宽政策的空间似乎也不多,政策空间收窄暴露出全球金融环境不稳定的风险。
就算央行暂缓减息 低利率料持续一段日子
全球央行处于宽松状态已经一段时间,随着所谓的非常规政策成为一种常规,它的效力似乎已经减弱。路透社最近访问的分析师便认为,尽管多家央行推出了数轮货币宽松举措,但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高于同步复苏的可能性。
既然低利率无法奏效,央行应该考虑收手,或至少暂缓一段时间观望。
还记得美国次贷危机吗?这场危机便是低利率所引起的。美国联储局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有两轮的降息行动,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衰退,然而过低的利率政策也导致信贷规模快速扩张,利率走高以后信贷泡沫破裂,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这一轮的量宽政策把多个央行推向负利率政策,令全球负收益资产增至17万亿美元的高位。为追求高收益,投资者可能被迫增持风险更高、流动性更差的资产,而企业与个人可能过度贷款,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金融风险爆发。
就算央行暂缓减息,低利率预料还是会持续一段日子。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早些时候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迎接2020年的将是前所未有的低利率环境。
站在宏观角度,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会构成金融风险,站在微观角度,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会把退休规划完全打乱。
还记得20年前做退休规划时,新加坡10年政府证券收益率高达5%至6%,银行用6%或7%的回报率做假设帮我估算每年应该拨出多少储蓄作为退休用途。如果这些年来我一成不变的沿用,距离退休肯定遥遥无期。
30岁时希望能在60岁以前累积100万元好退休,当时按6%的回报率计算,每年拨出1万2649元便能达到目标。
但是过去20年来的回报率每况愈下,若回报率只剩3%,每年拨出1万2649元,到了60岁的时候也只有60万1781元,比目标少了40%,是非常巨大的落差。
低利率环境要确保 有足够储蓄可退休的方法
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10年政府证券收益率就没有高过3%,但是到了今天,还是有人用3%甚至是4%当做保守回报率的假设。保险公司在给客户介绍储蓄保单时,仍用3.25%和4.75%做演示。试想,今天的10年政府证券收益率还不到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达到3.25%都已经是挑战,更何况是4.75%?
若及早发现失算,至少还有时间更拼命去存钱。若后知后觉,就得冒险投资较高风险的工具。最怕是不知不觉来到退休时才发现储蓄还未达标,就只能延后退休计划,或调整对退休生活的期望值了。
在低利率环境底下要确保有足够的储蓄退休有几个方法:储蓄更多、花费更少、承担更高风险,或三管齐下。无论是要在50岁之前退休,或跟多数人一样到62岁才退休,低利率或负利率都意味着需要存得更多、花得更少,因为投资组合将不会增长,除非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低利率未必能拯救经济,但肯定会打乱你和我的退休规划。当人们的退休规划被低利率打乱而被迫减少支出时,整体经济活动就会放缓,到时不但看不到曙光,反而把经济推向更加黑暗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