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卿
kohlykg@sph.com.sg
企业转型不是采纳几项援助计划,买几台电脑、几台机器,送几名员工去培训就算转型成功。如果没有整体的商业计划,就会沦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造成身体健康越来越差的下场。
中小企业老板总是有吐不完的苦水,所以中小企业予人的印象总是苦兮兮的,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局势不稳定、经济下行的时候,它们更是“苦上加苦”,被认为是受冲击最大的受害者。
新的国际形势导致全球经济放缓,本地中小企业的“苦”形象更加鲜明,它们对商业展望也立马悲观起来。中华总商会为配合今年中小型企业大会所进行的“2019年商界意见调查”显示,预计今年营业额会减少的商家比去年多了12个百分点,而预计盈利会下降的商家多达55%。
中小企业生存能力相对较弱,相比一些大企业,任何风吹草动,更容易让中小企业陷入悲观情绪,但作为我国经济支柱,政府政策向来全力扶持本地中小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援助配套,为它们提供各种援助津贴。
从帮助起步公司创业,到协助中小企业转型拓展海外业务、培训员工到数码化,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政府援助计划不下百个,单看各种计划名称已令人眼花缭乱,中小企业老板要理解各种计划的作用,恐怕都有困难,更何况是要了解公司是否适合申请某些计划。
如果津贴计划没有获得适当使用,企业就很难取得预想的成效,与政府协助企业的初衷适得其反。
很多时候,企业老板根本搞不清自己公司适合哪些援助计划,看到同行申请某些津贴,也跟着申请,或者在所谓的“专业顾问”或供应商的游说下,申请了不适合自己公司的津贴。例如甲公司买了一台政府津贴的机器,乙公司也买了同样的机器,虽然两家公司都是餐饮业者,但规模不一样,甲公司采用了该台机器,提升了生产力,乙公司却没有取得成效。
公司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才能获得政府整体援助
政府推出的援助计划琳琅满目,企业以为把所有的计划都申请、采纳了,就可以让公司转型了,殊不知,这是行不通的。企业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援助计划,当局在不同企业身上套用一成不变的计划,以为省时省事,却适得其反。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疲于奔命向不同机构申请援助的麻烦,贸工部长陈振声日前在中小型企业大会上宣布,政府将设单一联络点,并根据企业提呈的商业计划,来提供企业整体所需的援助。
这自然会省却企业向不同机构申请计划的麻烦,但首先企业老板必须要有一套商业计划,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获得政府整体援助。
过去,企业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就会直接向政府求助,也不知道公司要怎么做,更没有什么商业计划,只带着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做?
正如陈振声说的,政府不会做生意,公务员也不懂生意,只有企业老板最懂生意,要怎么做、该做什么,企业老板应该最清楚。然而,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有能力制定商业计划,较小的企业或许资源有限,商会商团这时候就可扮演重要角色,集思广益,帮助小企业拟定商业计划。尽管同行存在竞争,处在这个经济下行的时刻,唯有企业互相扶持才是共生共存之道。
我们不清楚政府如何按企业需求提供整体援助的详情,但这种改变是好的方向,相信会比提供各种援助计划让企业申请来得有成效。
企业转型不是采纳几项援助计划,买几台电脑、几台机器,送几个员工去培训就算转型成功。如果没有整体的商业计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会沦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造成身体健康越来越差的下场。
在中小型企业大会现场,有个企业老板就向我诉苦,他的公司积极配合政府的转型政策,如今“转型也转了,钱也花了,但公司营业额和盈利并没有增加,你叫我怎么办?”
他说,同行如敌国,大家做同样的生意,采纳同样的科技,使用同样的机器,更加剧了互相的竞争。“成本增加了,竞争增加了,就是生意没有增加,转型到底转对了吗?”
要有独特卖点才能突围而出
这个企业老板或许忘了,在竞争激烈的经商环境里,企业要有自己独特卖点,才能突围而出。隔壁的同行买了一台机器,你也买了一台一模一样的机器;同行的机器每天使用八小时,你的机器一天只用了一小时就摆在那当大白象,这说明这台机器适用于隔壁同行,而不适合你。虽然是做同样的生意,但你们的商业模式可以不一样。提高生产力不是你的当务之急,设法改善产品素质,以创新产品取胜才是上策。
所以,先有商业计划,才有援助计划,或许可以避免企业为了申请援助津贴而申请的现象出现。
很多时候,中小企业一听到“创新”,就以为一定要与“科技”挂钩,而且也被科技吓坏了。我们时常看到各种题为“中小企业如何拥抱人工智慧、区块链、云设计、大数据”等大大小小的商业讲座,也有许多中小企业还搞不清楚自己的商业计划,就一窝蜂似的想要“拥抱”这些颠覆时代才出现的科技。
“科技”是支持企业的商业计划,不是商业计划来支持科技。这些所谓的巅峰科技只是一种解决方案,企业应先清楚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才来了解如何利用这些解决方案来促进业务发展和公司成长。
拓展海外业务也是一种创新
创新,未必要依赖科技。企业勇敢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也是一种创新。例如企业准备把业务拓展到区域国家,它们未必熟悉各个市场,也无需到所有市场获取经验,它们可以选择亲临一些市场了解情况,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交换经验,或向企业发展局求助,了解一些当地市场的特性。
据了解,有些公司拟定了发展方向后,静悄悄地到海外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或者物色适当人才加入公司,协助公司拓展海外市场。这些公司成功的走出国门,不是因为“科技”,而是因为它们目标明确,清楚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它们通过创新成功区域化后,接下来就可应用解决方案来协助推动商业计划,帮助公司成长,最终让公司成功转型。
经验交流对企业转型至关重要,定期集聚交换经商心得与经验,不管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作为企业的借鉴。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最近把当地的中小企业形容为德国“秘密武器”,随时可以影响国家的经济命运。我们更厉害了,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心脏”。
一旦心脏出现毛病,整体经济也会受牵连。“秘密武器”也好,“心脏”也罢,中小企业就是一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狠角色”。
我们在描写中小企业面临转型时,总喜欢用“挣扎求存”、“何去何从”等字眼来突出它们的“苦”,实际上,有时候中小企业比一些大企业更容易转型,不是说小船好转身吗?这一次,就让我们以正能量来勉励身处经济下行趋势中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