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贡献卓著柯木林获颁华族文化奖 团体奖归鼎艺团

个人文化贡献奖柯木林致力于我国华社的历史研究长达40余年,主编多套重要的华社史册,现任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团体奖得主鼎艺团是一支由20余名年轻乐手组成的华乐室内乐团体,屡获国内外音乐比赛大奖。

卞和 报道

bianhe@sph.com.sg

第三届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得主昨晚出炉。本地知名历史学者柯木林(70岁)拿下个人奖,团体奖则由在华乐室内乐领域表现杰出的鼎艺团捧走。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设立,旨在表扬于不同领域为本地华族文化的传承、推动、提升和传播,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与团体。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在颁奖礼上强调,本地的华族文化在持续衍变,既包含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吸取本土南洋的养分,已成为我国的独特标签。

她感谢这两个奖项的得主做出贡献,并且期待华族文化中心能成为我国华族文化的孵生基地,与各民间团体衔接,成为他族同胞走进华族文化世界的导航起点。

柯木林和鼎艺团获颁由本地雕塑家杨子强所设计的华族文化四色结奖座、1万元奖金,以及上限为1万元的项目资助。

评审委员会主席刘太格说,从这三年收到的提名来看,我国华族文化正在蓬勃地发展。

华族文化中心今年总共收到32份提名,其中三分之二来自艺术表演从业者,其余则来自文学、教育、研究、民俗等领域。共有18名个人以及四个团体首次获得提名,今年的非艺术领域提名也比往年有所增加。

刘太格说,颁发华族文化贡献奖不只是为了鼓励文化团体发奋图强,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建立一份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华族文化水平。

个人文化贡献奖得主柯木林从23份提名中脱颖而出。他致力于我国华社的历史研究长达40余年,主编《新加坡华族史论集》《新加坡华人通史》等重要的华社史册,现任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柯木林:
研究历史是第二人生

柯木林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坦承,研究历史是他的第二人生,从1972年至今已有47年。不过,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因此获奖。

他回忆说,当他1979年在建屋局河水山区办事处任处长时,出版了《河水山组屋区的形成:从荒芜到进步》,记录河水山社区的历史。

到了1987年,他出任宗乡总会首任学术主任时,制作了中英文版本的历史纪录片《抚今追昔》,把新加坡的百年历史浓缩成23分钟。

如今,由他主编的《新加坡华人通史》英文版也预计将在下月面世。

团体奖得主鼎艺团是一支建团仅12年的华乐室内乐团体,由20余名年轻乐手组成,屡获国内外音乐比赛大奖,近年来也活跃于世界各地的音乐节。

鼎艺团极力推广华乐室内乐

乐团每两年举办一次“鼎艺华乐室内乐节”,向本地观众极力推广华乐室内乐。

鼎艺团总经理兼助理指挥黄德励说,虽然乐团的资历尚浅,但他们致力于以创新的方式演绎华乐,扩大华乐室内乐在社会上的共鸣,所以这次获奖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