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远:研发下一代系统 我国拟投资数十亿维持航管高标准

许文远认为,提高空域管理的运行效率是各国应关注的一个问题。碎片化的航空交通管理会产生问题,包括效率更低、飞行时间更长、航空公司成本更高。

未来数十年,我国预计将投入几十亿元持续提供能达到最高安全和高效标准的航空交通管理服务。

空域管理无利可图

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昨天在北京出席中国民航发展论坛讲话时说,航空公司所交的费用仅能抵消妥善管理领空的高昂费用,而航空交通正在显著增长,为管理好越来越拥挤和复杂的空域,政府必须把巨资投入到尖端科技和人员的再培训上。

他说:“有些评论员认为管理空域是有利可图的生意,但是他们错了。”

他介绍,我国现有的航空交通管理系统成本超过3亿元,虽然2013年才投入服务,但是我国已开始研发下一代系统,以避免系统落后。

我国也在航空交通管理员的聘用和培训方面投入巨资。航空交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新加坡须要部署700名航空交通管理员。

许文远也认为,提高空域管理的运行效率是各国应关注的另一个问题。碎片化的航空交通管理产生的问题包括效率更低、飞行时间更长、航空公司成本更高。

他认为各国政府应促进领空融合,将使用率最大化。以亚细安正在实施的“无缝隙亚细安天空”(Seamless ASEAN Sky)计划为例,待区内的空域无缝衔接,以及区域内的程序和运作实现和谐与相互协作之后,亚细安的空域容量将翻倍增长,管理空域的成本将下降,班机延误的情况将减少,空中交通将更安全。

许文远说:“这将为我们的空域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充分发挥现有科技的优势。不过各国政府须从双赢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对彼此有互信。这个愿景需要时间实现,但是我有信心它会实现,因为这是我们应做的事。”

他昨天在讲话中也介绍了新加坡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航空业转型,以及无人机等所带来的风险。

他指出,恶劣气候带来的洪水泛滥,导致班机取消和机场关闭。为保护樟宜机场,我国修建洪水栅栏、翻修沟渠,并将第五搭客大厦建在高于海平面平均5.5公尺的填海地段。

为应对颠覆性科技对航空业的影响,我国推出航空业转型蓝图,由政府、工会和企业携手提高航空业的生产力,确保工人在航空业转型升级后仍有工作。

无人机等新技术一旦被滥用可能造成安全威胁。许文远认为,各国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投入长期投资来建设应对威胁的制度和能力。以新加坡为例,我国规定一定重量以上的无人机必须登记,通过中央系统追踪无人机活动的范围,并与安保机构合作处理不配合的无人机。

谈到亚洲多家航空公司和多座机场在扩充的趋势时,许文远指出,这类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长,存在风险。一种风险是在新机场还未建成前,如果发生长时间的经济危机或其他外部刺激,将导致航空需求下降。

他说:“民航业经济衰退的风险往往由政府和纳税人承担。任期内兴建使用率过低的搭客大厦的交通部长,可能会提早结束政治生涯。”

另一种风险是,就算需求预期成为现实,拥挤的天空会使空域管理变得更复杂,空管服务供应者的压力将更大。

为期两天的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主办,邀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航空企业的代表探讨科技和产业变革与民航高质量发展等议题。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